第302章:爆裂(5)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302章:爆裂(5)

既然4000多架飞机编制的空军是这么回事,那拥有1000多架规模的国土防空军具体怎么回事同理可知。面对韦尔希宁的击,比留佐夫灿道“这不是没钱嘛……”“是啊,没钱啊………·所以陆军保留了100多个架子师,保留了大几干辆T-34/44、SU-85和SU-100,假装自己很有实力;空军保留了不能用的破飞机凑数,海军保留了根本用不上的鱼雷艇……..要不是莫斯科特快在黑海折损了大量船只,恨不得把30年代的旧驱逐舰和缴获的破军舰也算进去。

总算多瑙河战役戈尔什科夫给陆军调了批鱼雷艇,否则我都不知道这些家伙还要在海军账面上躺多久。”

韦尔希宁讽刺道,“我们都以为保留这些玩意,就有了规模,就有了建制,最终随着时间推移会被取代并足编,结果呢?”基于二战经验,苏联为保持庞大的架子师,最高峰时保留了30万名校官,按苏联人口基数相当于每1万人口额外配备14名校官。

林冠华给军委做过讲解,按中国标准,1名校官低则正科,高则副厅,扯平后就当全是副处,相当于每1万老百姓在正常行政编制外要额外负担14名副县长并占用军费。更关键的是,多养的这14名副县长还打不了现代化战争,只会继续沿用二战水平。

主席候然而惊,军委成员们则下定决心要精兵!比留佐夫默不作声,好半天后不甘心道:“土耳其战役结束整整3年了。

就算当初被打空,一架飞机也没有,这3年总该生产满了吧?我可是听说战役高峰期一个月能生产600-800架飞机?

“没错,一个月能生产700架,其中有300架是靠进口二手发动机维系,实际最大产能是400架。

”韦尔希宁手一摊,“您是不是觉得400架也不错?一个月400,一年4800,3年多就有1.5万?当时我也做这个梦,甚至梦到新飞机把所有老飞机全顶掉的好事…………战时紧急生产的陆续消耗完了,战争结束,动员令中止,重新按新预算执行了。这时候空军还剩下多少预算?陆军的T-62/64又造了多少?当时也有道理,说导弹不行,雷达不行,得赶紧跟上,优先级照顾他们比留佐夫叹了口气,不再吃声了。

为什么停止动员?是国防部不想动员么?还不是因为经济撑不住?土耳其战役发起前有很重要的基础:领士归还。苏联靠“领土归还”这一手从中国获得了大批资金,进而以这些资金获得了大量来自中国消费品并投入内循环,使重工业体系有充足的军费打仗。但领土不可能无限制“归还”,逆差问题长期得不到缓解,钢粮比一直好不了,原油价格也涨不动,军事行动也没带来任何期望中的收益,反而还得在库尔德区、阿富汗投入大量建设费,循环便转不动了。如果苏联老百姓愿意节衣缩食、降低生活标准并实行先军政治,那军工机器依然可以开动,毕竟苏联底蕴在这里。

但这不是主席团也不敢么?那样根本得不到老百姓理解。甚至在土耳其战役时期,主席团哪怕执行了局部动员实行了军工体三班倒体系,也不敢明显降低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以免诱发激变。

匈牙利战事打到现在,即便马利诺夫斯基多次希望升级为局部动员,包括布尔加宁本人在内的主席团都一口回绝。

比留佐夫的口气缓了下来:“就算400架没有,至少有200架吧?一年2400,三年也7200架了…………“道理没错,但没用。”韦尔希宁道,“以Su-7-/9为例,都是在1956年定型并准备大批量生产的,结果土耳其战役暴露了大量缺点,被迫下马并改用最新的Su-11,严重影响产能;以米格系列为例,本来Mig-17生产准备维持到1958,Mig-19生产任务准备维持到1961,因为土耳其战役时这两种飞机普遍定型只有3-5年,正处于产能爬坡阶段。

土耳其战役一打,Mig-17/19交换比很差,为保护宝贵的飞行员,被迫提前启用Mig.-2.….这次战役您也看到了,Mig-21在对抗中处于明显下风,尤其缺乏塔台和预警机支持的情况下,交换比完全一边倒,Mig-23才能胜任………..可是老天,Mig-23去年才刚刚定型、目前月产量都不到20架。至于伊尔-28、雅克-25,以前上报给计委大致安排明后年才停产,结果你看,一打仗就落后,忙不迭放弃、升级、加速。比留佐夫同志,您说是搞容易生产但技术落后的飞机去给对手送战功,还是搞生产困难但技术勉强旗鼓相当的飞机去赢得一战之力?战争模式已绝对性改变了…………·敌我双方飞机的差距远比卫国战争时大得多,以往飞机落后还得面对面厮杀,战术合适总有机会拼掉对手。

现在我军飞机可能连敌人面都没见到就被对方导弹敲下来了,敌人毫发无损地转身再来,无非降落后加点油、补充点导弹的事……·…·而飞行员培养又比20年前困难多了。

飞机更换越来越快,研发费用与生产成本越来越高,而军费未显著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可用飞机就大幅度减少?实话告诉您无妨,这3年所有飞机制造厂共生产了3700多架各种类型的飞机,扣除民航序列,空军、防空军和海军共接收了3500余架。忽略海军那可怜的数目,你就当空,军、防空军总共接收了3400架新飞机,里面还包括好多不成熟、不完善,中途损失、报废、替换乃至趴窝维护的。

中国公开军费是300亿美元,实际我认为至少超过500亿美元,可能有600亿美元;苏维埃军费预算号称380亿美元………但我们这汇率体系您懂的,内部结算与外部黑市差一倍多,中国人工还比我们便宜好多,综合比较起来,实际军费最多只有对方三分之一。“装备确实越来越贵了……”比留佐夫嘟曦几句,暂时不纠结为什么中国越来越有钱的事,顺着这问题下去,有可能动摇对苏维埃整体体制的信心,这是更大的政治问题。他只能问:“还有什么办法能给前线提供空中支援?”“一方面靠从各地方慢慢搜罗部队,另一方面靠几个工厂把新出厂的家伙送过来……………”韦尔希宁沉吟道,“飞机可能并不是最令人头疼的问题,飞行员才麻烦开战前好多飞行员退役、转岗了……….“嘘!”比留佐夫又不敢就这件事多岐声。

土耳其战役时,临阵退役、转岗还不算太多,但空中绞杀战的惨烈震住了很多人:高技术兵种伤亡率第一次超过了地面填线单元。空战不死、跳伞后落到土耳其控制区后,基本生不如死,哪怕活到战后交换战俘也基本受折磨残废了。残废勉强还有条命能苟延残喘下半辈子,那些掉在黑海里、马尔马拉海里的飞行员,干脆连尸体都找不回来。匈牙利也差不多,第一轮航空突击后纳吉下令民间抓捕跳伞飞行员,死活不论,交给政府就给钱,甚至还给美元。除正规军抓捕的少部分跳伞飞行员外,其他民众交到政府手里的苏联飞行员非死即残,理由是抓捕时对方反抗,至于先反抗然后被折磨还是先折磨再反抗,已完全说不清了。既然这样,聪明人、有门道的人就会想着逃避。

卫国战争那叫没办法,在这些人眼里,匈牙利、土耳其战役和卫国战争肯定不是一回事。讨论半天,没人找到更好的出路。比留佐夫很清楚,韦尔希宁真要强行自己,抓住300万军队结果只派8万解围兵力去救援这点足够了,之所以愿意啰啰嗪嗪说一堆,不是为推卸责任,而是把客观情况告诉自己,希望做战役决策时心中有数。

至于增援,韦尔希宁也承诺了,反正手头有力量不可能藏着不用,但力量绝没主席团、国防部乃至一般基层想得那么多!最后达成妥协:明天尽可能抽调Mig-23给最新的Tu-22护航,帮陆军打开通道,再多掩护也做不到了,空军还得紧急谋求预警机改造。8架预警机在大规模开战后陆续被击落,新的还没改造出来,天然处于劣势。

当苏军总参谋部为前线战况焦躁不安时,唐宁街的威尔逊面对糜烂的金融战场同样焦头烂额。周五大盘共三条重要消息:

日苏达成协议,日本以42亿卢布价格购回被苏联占领的、剩余的北方两岛;-苏联解围兵团增援匈牙利战场;-中国快速反应部队第一梯队已通过战略空运模式快速抵达欧洲。前两条消息一则筹集军费,二则调兵遣将,很明显暗示莫斯科还要再打下去;第三条消息说明中国也在持续增兵,尤其快反部队用战略空运更显示出了决心。中国明着说是为了加强地中海与东欧方向的上约集体安全力量,懂的都懂,这是针对苏联增兵的实质性回击。

既然两边都还要再打,有心人又在拼命推波助澜,金价怎么能不涨呢?亚盘黄金涨过了114,欧盘上来就冲破115,到下午已突破116美元/益司·...整个市场形成联动:亚盘涨完欧盘涨;欧盘涨完美盘涨。等第二天亚盘开门一看,哎呦,昨天欧美都涨了,甚至比我们涨得还多,说明俺们保守了,继续跳空涨!距离牛牛保证金止损位只剩下了3美元的微小空间…………·休·盖茨克为确保头寸安全,不但,抛完了新西兰拿出来的400万益司,抛掉了从加拿大借来的1000万益司,对冲了南非当局的600万益司,又在115的高位减持了900万益司空头头寸。如此折腾下来还有7300万益司头寸,勉强把平仓清算线拉高到125美元。

他面临更大挑战:已跌破3.15生死线的英镑汇率和面值线的英国国债,及国内蜂拥而来用英镑兑换黄金的民众。美联储早关闭了美元兑换黄金的通道,主流货币只有英镑还保留着。

一旦关闭,兑换压力可以抗住,但汇率必然坠入深渊。继续敬开,汇率或许可以保住,但国库黄金也许会被换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