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动荡(19)
兵力不足严重制约着苏联的军事行动。
60多万伤亡数已足够触目惊心,为能维持抗线大军,更格外吃力。
西线,苏波联军总兵力为124万,其中苏军占85万,剩下均为波军;南线,在惨重损失后,苏军还得维持20多方人,要不然压不过30多万土军。
前几个月戈尔什科夫改革筛选出的冗员、冗官、冗兵已在3个月内高强度对抗卞消耗掉了,局部动员体系下能使用的人力资源几乎达到顶点。
下一阶段要么启动总动员体系,要么把原本不算局部动员里的力量再压榨出来。
戈尔什科夫认为总动员提议大概率通不过的,自己也不想提。
苏维埃又没遭到强敌入侵,只困一场距莫斯科2000公里外的局部战争就总动员,会被其他四常笑掉大牙。
美国打朝鲜总动员了么?没有!
中国干澳新总动员了么?还是没有!
苏维埃也不能总动员,这是基本的国家体面问题。
况且,总动员也不一定能让苏联人民理解,随着战事拉长,进展各种不顺,各种各样怪话都冒出来了。
表现形式有多种,核心核意思只有一条:为什么要为别的国家打仗?
东德也好、波兰也罢,在苏维埃老百姓眼里就是其他国家,这和卫国战争同仇敌汽完全不一样。
去进攻匈牙利和捷克更被苏联老百姓看不懂,觉得主席团吃饱了撑着,当然,那只是因为打输了,如果打赢,不妨碍他们欢欣鼓舞地为主席团叫好。
苏联高层认为是在捍卫自己二战成果而战,老百姓普遍没这个意识。
光国内物价提高,卢布贬值就够怨声载道了,再搞总动员、配给制,估计全得闹腾起来。
动员集中营、劳改营、惩戒营、监狱等人员也有后遗症,那就是纪律更加废弛,意志更加不可靠及战场叛逃会更多。
审议时,主席团也陷入两难。
勃列日涅夫给了折中意见:可以用,重点放在南线与土耳其人的交锋上,苏波战场宾方补充除了从国芮增加外,要求波兰进—步动员,实现没有总动员命令的总动员!
戈尔什科夫哭笑不得,你怕苏联人民造反,不怕波兰人造反是吧?
勃勃振振有词,德国人都打到波兰领土了,他们难道不奋起总动员保家卫国么?德国又没打苏维埃领王,是我们在帮助波兰而不是相反!
理由非常强大,强大到戈尔什科夫居然提不出反对意见来。
主席团都没注意到,目前苏德战争呈现出诡异或者说有点类似子病态的战争。
德国不是没能力把战线往前推,但在高斯和施佩尔联手策划下,战线故意在东德边境-柏林和德波边境拉锯。
和以往德国打闪电战的战略思想大相径庭,充满了不一样的考虑和从中国学来的精髓。
高斯持有4个核心观点:
-总动员下达后,德军还未准备好,打闪电战没资本,必须争取时间,一点点把军队整顿好,同时派遣人员接管整饬已被政府控制的原东德地带。
-欧美各国、东欧各国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看德国,如果德国速胜,不但美国马上会缩减军援,其他国家也会警惕,只有让战线拉长,显得德国没那么强,大家才能放心军援。
牛牛原来极力反对的,现在不是把轰炸机卖出来了么?法国原来也焦虑万分,现在不也给德国提供军需了么?捷克一直高度警惕,现在不也同意德国用机床等工业设备换取T-54/55系列坦克么,德国战损的T-54/55系列坦克全送去捷克维护、整饬,代价就是输出民用工业设备交易;
美国不是送了60亿贷款,现在又给84亿美元贷款么?德国统一战争急不得!
-要消耗波兰元气,为下一步扩张领土做好准备。
德国的目标是要夺回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等领土,这上面目前都是波兰人,不不折腾拉锯一番,怎么把人尽快赶走?
大屠杀、集中营、焚尸炉都是臭不可闻的东西,绝不能重蹈覆辙,轰炸机轰炸和战场开火却能理解,故德国只轰炸波兰境内西部的自标,绝对不轰炸华沙,更不轰炸苏联境内自标。
西部波兰人眼看家乡逐步成为战场,又得知东部太平无事,不就加剧往东部跑了么?这才能把地盘让出来。
闪电战绝对达不成这效果,只能把波兰民众圈在自己统治下,这回德国人不想这么搞。
苏联卖波兰犹太裔给以色列及转移苏联德意志民族到东德的动作,阿登纳政权全都知情,一声不吭,鼓励甚至纵容对面这么搞!
杀不了的犹太人最好全去中东,眼不见为净!
土耳其人看着犹太人不断涌入中东而无动于衷,以色列给的压力越大,周边国家跑土耳其的人才会越多。
这才几个月,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的穆斯林就跑土耳其了。
安卡拉毫不客气,迅速把他们编组成军队投入到对苏作战,一线上不了,二线当当后勤牛马总可以吧?
-加速消耗苏联兵力,为长期作战奠定优势。
高斯在远东期间,听过工业总监讲战略课,最大震撼来自于一尚话:“工业化时代战争,战争装备几关甚至几小时就能更新,但操纵他们的青年....不管哪个发达国家,都需要18年才能培养,越发达的工业国,培养青年就越国难!“
这话堪称醍酬灌顶!
工业国对农业国当然是一边倒屠杀,高水平工业国对低水平工业国也是稳操胜券;恒水平差不多的两个i亚化强国,比拼的就是人口梯队。
他给前线制定的目标是:地盘什么的无所谓,要求多消灭敌人,打出高交换比!
换言之,只要能有高交换比,控制战线让给对手一点不碍事。
曼施坦因认真思考后接受了这个观念,消耗战打成了这样子:100关战斗,苏波联军损失50万出头,德国损失15万。
不是说苏波相当于德国3倍人口,就算这样耗也不够么?非也,高斯有独特理解。
苏波总人口虽然是德国3倍,但在关键年龄动员梯队上相对德国并无任何优势。
目前苏联动员的兵力以1941-1944年龄段男子最为常见,而1941-1943年出生并顺利成长的男性,苏联并无任何优势,甚至略逊于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