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探索(3)
理论上从唐代开始,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就从波斯引入油橄榄品种,但一直不太成功。
解放前中国完全没有本国橄榄油产业,甚至都不太清楚这种产物的特性。
建国后,中国先大规模搞了橡胶和棕榈油产业,又想起了这玩意开始引种,各种各样都去尝试,但成功率很低,农民积极性也不够。
事情常有戏剧性变化,原本不在引种试验区的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油橄榄长势和结果都非常良好,包括从汉中囊河林场乃至阿尔色尼亚直接引入的油橄榄树也长得很不错。
而从阿尔巴尼亚引入的油橄榄,是当初霍查实在没钱还债,半搪塞平无奈充当的抵偿。
杨永福上任后,和高岗一样,照例进京接受谈话。
林冠华便谈到了这点,表示甘肃需要尽快摆脱落后面貌,陇南橄概油产业可以考虑。
需求是被创造出来的,中国确实没有橄榄油食用历史,但不等于中国老首姓真接受不了,更不代表没有出口创汇机会。
杨永福去甘肃上任后,一方面狠抓“虚假造林"查办,另一方面借此机会考察油橄榄种植。
经反复考察论证,确认武都区白龙江流域海拔1200米以下的河谷及半山地带是全国油橄榄最佳适生区,可栽植油橄榄的适生面积在50万亩左右。
除此之外,汉洲也有油橄榄橄生长区域,可联合培育,不管怎么说,绝对比地中海沿岸国家生产成本低。
橄榄油是最近几年生产布局中的折射,就是看国际上有什么农业经济作物并考虑依托国因300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广袤特性引进、种植、生产。
套用邓子恢的口头禅,俺们这么大版图,想种点啥不行?外国有的我们也得有,必须搞起来!
这也算中国人最强的种田民族特性。
至于从汉洲获取的橄榄油,基本已在国内消化,毕竟中国有几百方外国专家及其家属团队,但依然不够,还得从国外进口,这也是希望能在国内扩大种植的动力根源。
李先念问:“有件事我没想通,不管怎么衡量,苏联经济体量都比德国大,工业包括军事工业、重工业规模也更大,还有波兰和他站在一起,为什么这次战争打得这么吃万?我感觉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了,场面还不好说......"
这也是很多人的困惑,你说苏联干不过美国,大家都能理解,毕竟美国体量比苏联大多了,北海道也好,土耳其也罢,都是华盛顿亲自下场,再拉上伦敦、巴黎、波恩等一起牙让莫斯科吃瘪的。
这次情况不一样了,华盛顿除了输出二手装备,其他没怎么动;伦敦和巴黎都在观望,波恩怎么一下子就这么勇了呢?
陈云哈哈大笑:“你不会以为苏联才打3个月吧?苏联从去年12月未并始介入战争,到现在岂7个多月近8个月啦....我们和他真力真枪千了上半场呐。
在座同志都是高级干部,多透点消息也无妨。
上约联军干了他40多万大军,毛2000架飞机,至少有30万是一线精锐。
整个匈牙利方向只剩下不到8万精锐逃回去,又在捷克一阵瞎整,东德集群损耗不少,再才是德国下场和他千,文磨掉他15万精锐说.....
还有,你们不要忽视后勤线的价值。
苏联后勤体系需要维持2000公里,且是脆弱与不可靠的铁路线,德国铁路网本身比他发达,调运能力强,美国还能通过海运直接支援。
打个不是很恰当的比方,朝鲜战争中我们不但有东北铁路网,还有大量海运物资输入,朝鲜半岛只能用自省铁路网,没有任何海运能力,你们想想看是什么场景?”
众人不由皱起眉头:朝鲜战争历历在目,美帝到朝鲜何止万里之遥,但就是能把数倍子志愿军的物资输送到半岛。
要不是打仗拉胯,单拼消耗,还不见得谁耗谁。
按陈云这调子,如果再把不利情况进行调度,就更恶劣了。
匈牙利战役也一样,中国到匈牙利足够远,因为有充分的海空军力量,硬用海运和空运拉起保障线,苏联距离匈芽利很近,乌克兰铁路输送不过500多公里,但在空袭绞茶中被打得于步难行。
一波道:“那这意思这次战争很快会停止?“
国务委员兼铁道部长滕代远摇摇头:“我看不然,停不下来,甚至有长期化趋势。莫斯科和主席团也知道是烂仗,但就算烂仗也得遍卞面打,就我所知,攻前很多人不爱莱远东搞铁路,现在为了躲避去前线,很多人居然跑西伯利亚千铁路了...…"
众人有点疑惑,林冠华笑着揭开谜底:“打仗了,前线形势不好,才能倒逼改革并提供必要性前提。
你们看,为调集更多兵力,100多个架子师被砍掉了吧?为优化产业,国防部下属的乱七八糟无关产业被砍掉,连设备都卖给了我们;
为减少内耗,以往死活不肯改的价格多轨制是不是也被取消了?
甚至为优化他们那滑稽可笑的汇率,把上次币制改革的卢布国债强行作废了一半。
这是从苏联改革的角度出发。
再换从美国的角度出发,他们那些二手货卖完了么?
第一批60亿,第二批84亿,合计才144亿美元;我们打匈牙利战役都消耗了100多亿呢,能相信克拉克只收100多亿就满足?
真要一棍子把苏联打死,完全可找借口掐掉对苏粮食出口,但你看,第一批25方吨粮食,大摇大摆运过去了;第二批40万吨,又已进入了波罗的海.......
这些小麦不是南美的就是北美的,你说华盛顿真不知道?”
众人恍然大悟,包括陈大掌柜也心领神会:为什么要给克拉克好处?不就换取这些粮食不被拦截么?
有了好处,再加美国不直接下场,来句"人道主义物资"就完事了。
再怎么说,从北美通过海运输送粮食都比中国从北部输送粮食的运费成本低。包括中国也如此,中国本i输出的小麦等农产品,利用夏季走的是北极航线,量不大,但300多方吨也足够跑了。
财政部长戎子和嘟囔道:“这是逼苏德互相放血啊,阿登纳和施佩尔怎么忍受下来的?”
“借钱啊....…”"
林冠华大笑,“不够就问美国人借,刚才先念同志说德国工业不如苏联,这是事实,问题是苏联工业需要自己出钱,德国工业—夭半可以靠美国借钱。这不是苏波vs德国的i亚能力比拼,而是苏波vs美德。
德国人自己可能也巴不得长期化,如不长期化,他大规模进口铬矿石干嘛?首行车、汽车需要那么多镀铬件?”
前面这句比较容易理解,后半句需要转弯,但众人也想通了。
德国本来没有军工业,更不敢发展,怕犯忌讳。
总动员一下达,虽然重型装备还必须从美国进口,但轻型装备、易损耗装备就能自己上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