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降维(1)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进—步密切蒙古与内地联系,加速蒙古族与其他民族的融合并促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总理对着话筒有条不紊介绍道,“以地面交通为例;蒙古纵贯铁路竣工并全线通车后,我们又马不停蹄启动了蒙古东西铁路建设,这段铁路从宏观上说是中国第三条东西向大动脉,总体称天图铁路(天山到图们)。
其中,图们到霍林河是现成路线,已投入使用;
从霍林河到明珠市(原乔巴山市)线路正加速建设中,预计今年可以通车。
剩下就是东西主干道,从明珠市、温都尔汗、库伦然后折向西南方向的燕然山、阿尔泰,一直到进入天山境内与哈密站衔接,其中在阿尔泰方向还有条往西北的支线通往科布多与唐努乌梁海地区,实现与瀚海铁路衔接。
在另一端,从哈密到阿尔泰的前期勘察工作也已完成,4月份开始就可铺设轨道展开建设。
以空中交通为例,以库伦机场为核心,一共开辟了10多条国际、国内航线,如把库伦经停北京、哈尔滨的线路算上去,高达20多条;
以通信为例,有关电信骨干网已全面贯通……
以财政为例,过去6年中,有3年免于向中央上缴财税分成,有3年减半上缴;
中央对蒙古省的转移支付,过去6年中增加了4倍;在蒙古的投资增加了5倍。
总而言之,中央政府对蒙古地区发展格外予以投入,尤其原外蒙地区,人口不到100万,公投重回祖国后,获得的人均投入,无论是交通、通信、邮电、粮油、教育、住房等十多个方面的投入,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说我们排挤、打压蒙古族同胞生存空间,纯属子虚乌有。我要提醒这位《泰晤士报》记者,民族融合是世界潮流,在蒙古省,无论原内蒙地区还是外蒙地区,都是汉族人口占多数。
按你的逻辑,大不列颠北爱尔兰的爱尔兰族是凯尔特人后代,与盎格鲁-萨克逊人并非同一脉。
北爱尔兰南边是独立的爱尔兰,你是想表达英国政府不认为北爱尔兰是英国一部分,或者说英国在打压、排挤爱尔兰人尤其北爱尔兰人?”
全场哄堂大笑,英国记者脸上青一阵、白一阵,不知如何反驳,北爱尔兰事实上就这么回事。
国际关系演变很容易折射到舆论上来,放过去几年中英关系密切时,BBC、《泰晤士报》连个屁都不放,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天天问经济合作。
随着英国“再平衡”,尤其艾登保守党内阁上台后,舆论立场变得非常微妙。
今天的记者招待会上,英国记者分外活跃,不是问“中国对马来亚的领土主张”就是折腾“南亚军事霸权”。
尤其乌兰夫毫无预兆地直接免职与行政区划重组,更激发了“好奇”,围绕“打压蒙古族生存空间”,各种夹枪带棒的话题纷至沓来,硬生生把两会记者问答变成国际关系问答。
总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把这些全对付过去了。
相比之下,没多少人关心宏观经济、重点项目乃至外贸增速回落、CPI达到3.1%等情况,让他轻松不少...
国际问题就是扯淡,这个总理擅长。
虽然部分外国媒体不安好心,但总理觉得安排这样的记者招待会回答问题,有利于澄清误会。
有些问题你不让人说不代表不存在,中国国内舆论不报道也并不意味没有这件事。
像去年中苏在匈牙利打得不可开交,国内报纸不太描述,但在两会招待会上,外国媒体问了很多问题,又把明确信号传递了下去,懂的都懂,不懂的等将来再学。
终于,加拿大通信社记者发现了滑点,提了新问题:“林副总理,我观察到,刚才周总理回答有关记者提问时,您似乎在关注其他消息,2分钟内至少看了3次表并和秘书沟通,您有什么特别要紧的事需要处理,亦或者对总理的回答并不关心?
据小道消息,是你发起了有关针对地方民族主义的问责并强调全国教育系统统—教材、统一内容、统一语言、统一文字….”
总理不禁莞尔,示意林冠华发言。
“怎么说呢,我没什么特别要紧的事需要处理,不过我在等待特别要紧的消息。具体内容,容我先卖个关子,让总理宣布……”
林冠华不疾不徐道,“关于关你所谓的统一教材、统一内容、统一语言、统一文字等都是我们目前在做的,我认为绝对正确的工作……
2000多年前秦始皇时代开始,中国就书同文、车同轨了。2000多年后,中国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近8亿人口的大国。
在这个汉族人口占98.4%的多民族大家庭里,为沟通方便,更好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其他各族人民不统一使用汉字,不统一学习汉语普通话,难道还统一学英语不成?
汉语普通话和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标志,至于保留民族习惯、民族风俗、民族语言等等,我们一概允许并已写入宪法。
以汉语为例,除我现在使用的标准普通话外,很多人都用方言,也就是外国媒体所谓的民族语言进行交流。
我祖籍湖南、父母都是湖南人,所以会说湖南话;我成长于南洋地区,还会说些粤语、闽南语。
粤语与普通话间甚至比蒙古语与汉语普通话之间的差别更大,甚至日语、朝鲜语、安南语对我们而言也和地方方言差不多。
但我从来没听说,广东、广西、南洋各省群众要求全国学粤语,必须在本省开展粤语教学;中央政府更不会禁止粤语地区老百姓说粤语。
这是我们对粤语的答案和处理意见,同时也是对蒙古语、满语乃至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处理意见。
我在国外时间比较长,对英语相对熟悉,古英语和现代英语不是同一个体系,日耳曼民族对于古英语的掌握通常比盎格鲁-萨克逊人掌握更好。
英国英语、加拿大英语和美国英语,很多发音存在不同。格拉斯哥人的英语,很难被印度英语掌握者听懂吧?
为了规范化起见,你们搞出了牛津腔英语,即所谓的标准英语和规范化英语,也是BBC的播报标准,和汉语普通话类似。
如果你真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建议问问英国同行。
为什么BBC在格拉斯哥广播时,不用我听不懂的格拉斯哥腔而要用我听得懂的牛津腔广播呢?格拉斯哥难道不是大不列颠一部分么?伦敦的中央政府对格拉斯哥当地语言文化存在歧视或民族打压么?”
台下再次爆笑。
英国记者也无可奈何,林冠华说得不错,格拉斯哥那口音让伦敦人去听了不亚于中国人去听粤语,费劲就一个字!
正巧这时,秘书们拿着纸条进来了,林冠华看了一眼,迅速递给了总理,
“同志们,我现在向大家报告一个特大好消息,也是冠华同志刚才一直在等待的消息….”
总理环顾四周,“等会大家可以鼓掌、可以欢呼,但尽量不要跺脚跳跃……
北京时间今天上午10:17,我国兰芳省银河基地发射了神舟1号宇宙飞船,成功把宇航员范万章同志送入太空,他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跨出地球、走向宇宙的人类!
他将在外太空环绕地球多圈,预计大约两小时后返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