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调研(9)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468章:调研(9)

北斗1号发射很成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不过在宣传上并未大张旗鼓,力度远不如上个月发射升空的风云2号气象卫星,新闻通报含糊其辞。

“新华社消息:银河基地日前使用长征3号火箭完成了一颗地球监测卫星发射……”

在兰芳省考察期间,林冠华除听取有关教育工作的汇报,剩下就是新增—大堆项目:兰芳铁路、兰芳电网、兰芳环绕公路、码头扩容、储备基地、油田加码与炼化一体化……

虽然原则上认可不代表马上就能实施,但林冠华点头的项目,要通过发改委立项基本不难,资金方面也有统筹考虑和调度。

杨秀峰对此很困惑:林副总理这一路下来,大大小小的项目该有几十个了吧?

他到底是怎么弄到钱,又让这些产业循环起来且能创造价值呢?

就他看来,在兰芳修芳建铁路、环岛公路等基建虽有必要,但收回成本似乎是遥不可及的事,长期负债干这种事,真的好么?

船队在离开兰芳前往新港途中,他委婉地表达了困惑。林冠华笑道:“你知道棕榈油主产地在哪里么?”“好像南洋一片都是,具体如何,我倒也没深究……”

“在南洋各地,我们拥有产能2000多万吨,全国5000多万吨油料产能里,光南洋棕榈油就占了一半,剩下3成是大豆油,2成是其他油。”

林冠华解释道,“南洋出产棕榈油并不只有我们,还有马来亚、泰国……不过这不是关键,关键在于,你知道13年前全球棕榈油产能有多少?”

“委实不知。”

“600多万吨,不超过700万……短短13年,产量提升近3倍。”

杨秀峰大吃—惊,万没想到这东西产能增长居然如此之快。

林冠华笑道:“经济学原理想必你也知道,产能大后必然伤农,但你有没有听说南洋棕榈油种植区来中央哀嚎,邓子恢同志嚷嚷出事了?”

杨秀峰仔细想了想,好像确实也没有。

“我们在南洋进行了土改、削弱了地主和资产阶级对棕榈油产业控制,国家投资进行基建完善也降低了运作成本……

13年里,以美元计价的棕榈油价格一直稳中有跌,今年棕榈油价格只有13年前的7成,而美元又贬值了好多

跌归跌,民众收入没受太大影响,一方面当然得益于生产关系调整,但更重要的是生产力持续进步。

基建上去了,生产成本降低了,运输损耗减少了,种植产油量提高了,附带加工更有效了……使产品售价不增反降的情况下,实现整体增产增收。

当然,世界是联动的经济体,中国南洋的棕榈油一飞冲天,成本下降,其他地方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西非本来也有几十万吨棕榈油产出,现在基本没了,他们砍下来送到加工厂出毛料的成本还不如我们精炼好送到欧美的价格,中美洲也如此。

杀头买卖有人做,赔钱买卖没人搞,他们的棕榈油产业在我们冲击下就基本废了。

不考虑关税影响,苏联自己种棉花纺织出来还不如我们做成成衣更实惠,你觉得他还有必要自己搞棉纺织业么?

第一批是被同类取代,第二批是差异化取代,棕榈油取代了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等植物油的地位。

你可能会觉得,生活中这些油并不少见,而没人直接吃棕榈油,怎么能说取代呢?

但民间居民消费食用油中,棕榈油根本不是主体,在食品加工厂,棕榈油因成本优势,变成核心并趁势取代其他油料的地位,中国如此,欧美更如此……

马上中秋了,传统月饼厂都是菜籽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现在你去看看,全换成棕榈油啦。”

杨秀峰恍然大悟:中国棕榈油成本降低,不是靠政府用现金补贴形式达成的,而是依靠大范围增强基础设施、技术投入后实现的。

这就使得欧美陷入麻烦:现金补贴吧,纳税人有意见;基础设施投入吧,都是私人资本,两者利益并不一致,怎么才能说服农场主把自己赚到的利润多分给物流业资本家呢?

“全球棕榈油的产能基本集中在我们手里了,我想让他高就高,让他低就低……”

林冠华笑道,“但我们不能短视,稳定赚钱是最有利的,天天搞暴涨暴跌,除投机分子能赚钱,对老老实实干活的人一点好处也没有。

也别想试图用棕榈油暴涨去卡其他国家的脖子,但凡你制裁、禁运等等,其他替代产能就可能复活。

只有保证合理价格才能持续赚钱。一顿饱和顿顿温饱哪个更好,我相信不难选择……

棕榈油后,第二个目标是橡胶。

橡胶因为培育季节缘故,成长期比棕榈油慢,扩量并不容易,所以目前泰国还是最大生产国,但只要再过十年八年,我们就会是最大生产国。当市场适度出现过剩,低成本橡胶就能把泰国的高成本橡胶打败。

不要觉得泰国人工资比我们低,他们生产橡胶会更有竞争力……

这绝对错误,工资是成本一部分,但成本并不只有工资。可以看洋布打败土布的历史,生产洋布的英国工人工资再低也比农村高,但人家从本土、从印度运来,价格居然能比土布更低,还有人觉得仅仅是因为工资么?

美孚煤油灯打败豆油灯,难道是因为美国炼油厂工人的工资比我们低么?”

杨秀峰和李成栋深以为然,这过程他们其实比林冠华感触更深,后者知道的是历史经验,前者却扎扎实实见证了历史。

“现在出问题考考你们……”

林冠华微笑道,“中国无产阶级大规模扩充产能、降价、提高市场占有率,会不会在客观上侵犯其他国家无产阶级的利益?在此竞争过程中,你觉得两者利益完全一致么?

再引申一步,如果现在美国大规模引进中国剩余劳动力就业,以此来压低美国工人阶级工资,那这批在美国就业的无产阶级和美国本身的无产阶级,利益真的一致么?

考虑问题时你要关注前提,他们不去美国就业,在国内是贫困人口,去了美国,立即可实现温饱……

中国工人阶级温饱和美国工人阶级的就业岗位和工资,你们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干部,应该优先保证哪个?”

两人瞠目结舌,一下子不知该怎么回答。

“可以慢慢思考,不着急回答。我为什么讲4个有利于,就准备解答这些新问题。”

林冠华笑笑,“刚才说了棕榈油,说了橡胶,再说说咖啡。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产地,约占全球产能三分之一,但中国其实是全球第二大产地,占全球产能10%。

西洲、南洋甚至云南、广南等都在大力扩种并降低成本。我不给他们投资搞基建,中国咖啡产业怎么快速发展起来?难不成指望占江南水乡的地去种咖啡么?

中国咖啡工业产值在13年间增长了近20倍,林彪同志在解放战争时只吃炒黄豆,打完朝鲜战争、受德国顾问影响,现在也会用茶缸泡咖啡就炒黄豆,探索出了咖啡饮品的新境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