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辩论(1)
“尼克松先生,您如何解释在克拉克执政阶段,政府对中国的扶持和经援,以及,导致盟友受到的国防压力?”
“肯尼迪先生,您是在指谁丢掉了中国?谁把大把武器送给了中共?谁又让中国在导弹武器领域领先,是么?”
尼克松推了推眼镜,不怀好意道,“如果您的记忆足够好,就能明白明,丢掉中国恰恰是民主党执政的杜鲁门-艾奇逊时期;
没给予福摩萨大力支援,也是杜鲁门时期的问题;
甚至,朝鲜战争的严重挫折,也是杜鲁门-麦克阿瑟时期。克拉克总统当时还在欧洲方向任职呢,他去远东是北海道危机的时刻……”
7月后,美国大选进入白热化阶段,双方围绕财政赤字、对华关系、对德关系、英美特殊关系等话题展开激烈辩论。
民主党方面秉承4个主要原则:
第一,财政赤字高涨主要是军工体消耗了太多资源,忽略了普通工商界,当然,民主党不敢明着怼大资本家,不敢明着说《两洋法案》或太空竞赛有问题,而把焦点巧妙转移到匈牙利战争时期对外援助问题;
第二,中国快速发展与壮大与政府的决策失误有关,共和党批准了太多不恰当的专业转移和技术输出;
第三,德国在欧洲快速壮大,破坏了欧洲格局,导致英美特殊关系、美法传统友谊出现了太多变故,法国离心力更大;
第四,反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斗争节节败退,不但高级别间谍没找到,持续不断有人“叛逃”成为巨大压力,提出要“重塑美国精神”。
共和党方面给予了针锋相对的回应:
其一,匈牙利战役对外援助只占很小一部分,且遏制了苏联的扩张,帮助东欧摆脱了华约体系,如果美国不给予解放军支持,那要么死美国人,要么坐视苏联强化对东欧的控制;
其二,中国崛起无可回避,但根源在于杜鲁门,在于民主党政权,但凡当初当机立断能援助国党,给予足够支持、经费乃至武器,说不定常凯申还在和中共周旋,包括朝鲜也是麦克阿瑟那混蛋不恰当的引入日本人,否则中国怎么可能出兵呢?
至于导弹和钱学森就更不用说了,都是杜鲁门的锅。你肯尼迪是民主党,杜鲁门就不是民主党啦?笑话!其三,德国问题没啥好说的,政府没送一分钱,都是贷款和二手武器贸易,核保护伞还保护了世界免于核战争,否则现在欧洲就是辐射废土了;
其四,我们很重视意识形态,要不然也不会有《忠诚法案》,不过上一阶段克拉克总统重点对付了力量更强的苏联并迫使中苏分裂,下一阶段如果我上台,重点就要对付中国渗透了。
尼克松同样玩了断章取义的手法,表示杜鲁门之所以不肯援助国党,就因为常凯申给他的竞争对手、共和党候选人杜威提供了几十万美元竞选资助。
尼克松只说金额,不说合法不合法,更不说这钱怎么来的。
肯尼迪也没法说这钱是常凯申贪污或者挪用美援来的,否则就证明了国党政权本身不可救药,那还扯什么中共崛起呢?那不是明摆着的结果么?
尼克松的策略虽然更有说服力,但他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杜鲁门停止援助国党、丢掉中国已是17年前的历史了,新生代选民对此完全没有认知甚至不感兴趣。
他们对常凯申何许人也同样不感兴趣,这对他们而言是个完全过气、正在腐朽的名字,甚至不如“西贡股神”更能让人会心一笑。
他们没看到国党的腐败与落后,反而看到了中国的快速壮大而感觉担忧,特别适合这年龄层次的特点。
英美特殊关系与德国复活也让他们感觉担心,因为年轻选民少年时代是在“亲英国人、恨德国人”这里度过的,留下了很深印象,伴随着德国再次崛起,本能感受到了不安。
这种劲头连艾哈德也只能叹气。
在外交上,阿登纳本来是欧洲派,亲法,希望大陆协调,欧洲以一个声音说话;艾哈德是亲美派,上台后希望与美国建立更密切关系。
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都开始忌惮你了,那不就等于下一阶段德国亲华派要挑头么?
本来亲华派就在德国军界、工业界、教育界拥有强大力量,亲美勉强还能用克拉克对德国的支持平衡,现在民主党直截了当忌惮,尼克松也表示“谨慎”、“妥善”,艾哈德这种亲美派都不敢表示“万分感谢美国”,只能以中立派面目出现。
副总理基辛格与亲华派迅速接近。懂的都懂,政治都是生意,亲华、亲美都是为了利益,基辛格又没去过中国,谈不上有多亲华。
但不管怎么说,中国至少没对德国任何戒心,反而支持并拥抱了德国的统一。不但派遣了劳工,还把驻德大使提升为外交部副部长。
众所周知,中国以往只有派驻4常的大使是副部长级,耿飚从瑞典调任英国后也获得了外交部副部长加衔。
随着中国驻德国大使和驻联合国常务代表同样晋升为副部长级,难道还不够说明中国重视对德外交么?
级别都跟人走,或许换个人来又不是副部长了,但微妙关头颇为耐人寻味。
尼克松倒愿意拉一把德国,可拉紧了就可能导致英美关系出问题,也很难办。
目前态势相当明朗:英国明确希望肯尼迪当选并进—步深化英美关系,德国暗示支持尼克松,但不明着反对肯尼迪,至于法国暂时没思路。
法国大选刚结束,由于第一轮投票没人获得半数,得票最高的蓬皮杜和富尔进入第二阶段。
双方使出浑身解数,得票率第三的密特朗是双方争取的关键。
面对两边拉拢,密特朗开出条件:获得总理职位。
两派都没接受,蓬皮杜的总理职位预定给米歇尔·德勃雷,这不但是戴高乐的要求,蓬皮杜本人也不太想密特朗给自己形成太大压力,回应是让密特朗担任参议院议长;
富尔这边,总理职位预定给心腹吉斯卡尔·德斯坦,贸然换成密特朗,那本方阵营就会出现动摇,富尔的条件也是让密特朗担任参议院议长。
最终密特朗答应支持富尔,因为富尔不仅许诺密特朗获得该职位,还给对方看了自己的体检报告。
私人医生诊断说明富尔已患有早期癌症,需要治疗,乐观判断生存期还有10年。
根据第五共和国宪法,法国实行半总统制,不设副总统,如总统因病因故不能履行职位,不是由总理而是由参议院议长代理。
法国总统任期长达7年,富尔暗示相当明显:我身体有问题,就算勉强能履行职责,估计中途也顶不住,咱们合作得好,我找个时间下来让你代理总统过过瘾也可以。
蓬皮杜只比密特朗年长5岁,密特朗特意问蓬皮杜的办公室特派员雅克·希拉克,蓬皮杜身体好不好?情绪是否乐观?
希拉克在报告后给予了十分肯定的答复。
由此,密特朗下决心支持富尔,并号召自己的支持者给富尔投票。
在密特朗加持下,原本投票率位居第二的富尔后来居上,以52.74%的支持率最后胜出,成为第五共和国第一位全民直接选举的总统。
戴高乐非常恼火,但毫无办法。
只有林冠华知道密特朗这把没赌对,富尔历史上反而比更年轻的蓬皮杜多活14年,后者在总统任上病死。
但富尔的体检报告并没故意作假,他确实检查出癌症早期症状,只不过医学进步很快,1964年医生诊断生命周期还有10年,经治疗完全可以延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