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抓紧(14)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564章:抓紧(14)

.…在建国16年高速发展、两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的基础上,基本可认为中国已实现了局部的、最基本的工业化,社会主义各项制度陆续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成分控制了国民经济命脉,无论是在深度、广度还是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都居于绝对性的优势和主导地位,由此开辟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前进道路……

我们据此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中国新民新主主义社会及向社会主义过渡阶段即将宣告结束,中国将进入崭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时期!”

“不可否认,中国刚刚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底子非常薄弱,任务相当艰巨,各方面挑战与困难层出不穷……距离发达的、完善的、高度繁荣的社会主义发达阶段相距甚远……

为更好地认识、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拟考虑将社会主义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发展阶段。”

“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但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下的阶段……我们的目标是希望通过40年左右发展,即大致到本世纪末,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科技、文化和国防四个现代化,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在人均发展水平上超越初等发达国家。

这里所谓的初等发达国家,大致为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类似国家,所谓人均发展水平,不但指人均国民收入、人均GDP,也包括人均医疗水平、受教育水平、人均预期寿命、住房水平等各项与劳动人民密切相关的社会福利……”

“在社会主义中级阶段,中国社会发展有了巨大进步,人民生活达到富裕水平,在下个世纪中叶,也就是建国100周年之际,人均发展水平大致达到类似苏联、比利时、荷兰、意大利等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社会主义高级阶段,中国将发展为全球第—流的发达国家,人均发展水平赶上并超越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强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中级阶段,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依据………

这是一个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

它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找准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和现实基础。

它把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作为第一步目标,既反映了我国国情最大最普遍的实际,又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宗旨。

世界上还没哪个国家的现代化是从解决人民温饱、建立最基本的工业化开始。然而,中国只能从这里开始。

这是一个充分体现和深入激发中华民族追赶先进的雄心壮志的发展战略。

中华民族是一个敢于争先、不甘落后、自强不息的民族,这是实现民族复兴必不可少的精神条件。

三步走、三个阶段的发展战略,具有鲜明的追赶先进的意识。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大约要用100年时间,扫除愚昧、结束落后,实现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用两百多年的时间才实现的目标……”

1965年5月6日,最新—期《红旗》全面刊载了林冠华撰文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文章,同时,在北京召开的九届八中全会上,明确党的十大将于今年11月份在北京召开。

九届八中全会共明确了三个重点:

-经过16年的革命、建设与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胜利完成,社会主义过渡阶段基本结束,中国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任务非常艰巨、复杂,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分步骤、分阶段实施的战略与指导思想,十大政治报告应概括总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总路线、总方针,“社会主义三个阶段论”、“分三步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设想可作为决策参考依据;

-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建设任务日益繁重,为进—步巩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新一轮换届选举时,要特别注重选拔年轻干部、培养后备力量,从中央开始,各级领导班子要精简、高效,实现老中青三代结合,发挥不同年龄层次的特点与优势。

关于领导能力加强、副职减少与班子成员精简,是本届全会与后续地方改选的重点。

全会第一次明确规定了省委常委应为11/13人,不允许超过13,少于11人需尽快补足。

主要常委来源包括,省委书记、省长(兼省委副书记)、2名专职省委副书记、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常务副省长、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监察委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省委秘书长、省会市市委书记、省军区司令员或政委、省内其他较大市的市委书记……

这是列举可入选省委常委的人员,但不一定必须这么选,人数限制11-13,以13为主比较明确。

同时规定,除临时特殊情况,省委书记一般不兼任省长也不兼任省政协主席,但考虑兼任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委书记/副书记一般为一正三副。

第一次明确了地区级(以地级市举例)常委班子由9-11人组成,不允许超过11,少于9人需尽快补足。

主要市委常委来源包括市委书记、市长(兼市委副书记)、2名专职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监察委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市委秘书长、重要的县、区、县级市或管委会党(工)委书记。

明确规定,市委书记一般不兼任市长,但要求兼任人大常委会主任,体现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

会议还进一步明确干部调配使用原则。

在大力移民前提上,部分已符合定居城市标准的地区,要正式设立县、市、地区等―级政权,减少由建设兵团、党工委包办一切的现象;在有关人大代表、党代表选举中,要充分考虑移民现状,把他们全包括进来并使新一届代表更有广泛的代表性。

概而言之,省市副职职位要减少,但省市总数可以增加。比如海南可从广东分拆后单独设省;汉东、汉北、汉南陆续也考虑分设;甚至于西洲划分设省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初步考虑西洲一分为三,设立天洲、海洲、云洲三个省,上面再设西洲工委,要不然,600多万平方公里单设一个省也确实吓人。

对这次全会乃至于十大人事安排,少奇同志相当失落,从前期沟通及面对面谈话来看,无论常委会还是政治局,除极少数人,大家都支持主席再干一届且不设一、二线的做法,但这件事他也没法公开说。

为安抚少奇的情绪,同时考虑任书记的身体已完全承受不住,主席提出十大政治报告由少奇牵头落实并代表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报告。

少奇那会还在赌气,下意识道:“要不让小林牵头算了,反正他也写了三年理论文章,从三个阶段、四个有利于到五个始终都阐述了一遍。”

主席并未生气,只笑笑:“你如果觉得需要小林负责,也可以这样安排,但我声明啊,我是把任务先派给你的,而不是直接跳过你给小林的。”

这句话意味深长,让少奇也愣了半天,最后道:“好好好,我刚才说得不妥当,还是我负责吧;小林还要牵头编撰三五计划,应该忙不过来。”

说到这里就算谈完话了,主席也能理解,这么多年搭档的老伙计,怎么可能没点埋怨和想法呢?但有些事确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应该说,少奇的路线和方针,林冠华都能办,且可以办得比他更深入、更可靠、更全面;在处世圆滑和理论协调上,林冠华总结的套路也比少奇同志更富有社会主义色彩、更少争议。

少奇在组织和党务路线上是大大强于林冠华的,但这是资历和多年革命经验积累的,年龄差毕竟摆在这里。

考虑干部任用有不容忽视的问题:身体。

30多个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身体全优的只有45岁的林冠华,主席的体检报告甚至比少奇、总理、林彪、陶铸等人还好上一线,再过5年,情况变成什么样,完全不好说。

林冠华身体好不仅在于年龄小、从未受过任何外伤,且与生活习惯密不可分,他不喝酒、不抽烟、平时运动,最坏的生活习惯无非是熬夜,但也比主席的程度好得多。

除此之外,他从年幼开始就有后世各类疫苗护体一直到30岁为止,与其他人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只有这些都谈妥、安排到位,才能顺利召开十大。

九届八中全会前放社会主义三个阶段论,并写入决议公报,也是经主席点头而有意为之,否则十大改选让林冠华入常乃至确定接班人地位就缺少铺垫。

应该说,三个阶段、四个有利于、五个始终等论调当中,争议最少、目标最明确的就是三个阶段论,主席基本赞同。

尤其社会主义过渡阶段结束、社会主义经济和生产力占据主导地位、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概括让他最为高兴,这充分肯定了过去16年中央的全部工作。

历史上花7年过渡确实着急了点,把时间拉长到16年,场面就好得多、从容得多也有底气得多。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