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裂痕(13)
12月19日,根据任书记生前遗愿,林冠华陪同陈琮英完成骨灰撒入江海的仪式。
绝大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去世后都埋葬在八宝山,但任书记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生前特意留下意愿,骨灰撒在长江和大海里,把一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骨灰在长江入海口、南洋、汉洲三个方向撒入大海。在回程时,林冠华让赵凯旋陪同陈琮英等亲属回去,自己中途转去吕宋方向,指挥电子船完成第4次北斗导航引导巡航导弹攻击测试。
这次实验很成功,一艘扩容后的美国自由轮被3枚反舰导弹准确命中甲板和侧舷,不到半分钟就宣告沉没,整体实验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在攻击发起时,远程释放反舰导弹的B-60+轰炸机甚至已返航,后续完全是导航系统根据指挥指令完成的。
这标志着远程引导攻击群已基本成功,接下去就是将数据链扩散,寻求复杂条件下引导与指挥,还要加速指挥系统和人员培训。
陪同的林、聂都大大松了口气。
只要导航系统有效,那中美对抗首先成功了一半;至于剩下一半还有赖于侦察系统的出力和各路操纵人员的配合。
毕竟,搞演习时已知目标在哪里,真打起仗来,先敌发现可是门致命的科学。
当然,也需要些运气,这是海战颠扑不破的真理。
上次珊瑚海大战,如果美军陆基攻击编队不是瞄准刘华清编队而对准主力编队进攻,中方可能还是能最后获得胜利,不过付出代价可能就要更加惨烈;
美国阴差阳错地只找到掩护编队,那就再也没机会了。
珊瑚海最后头碰头对攻也是运气,没这件事,一个追、一个逃,就没那么容易全歼。
“现在时间表应该怎么定?”“看新加坡具体运作……”
林冠华道,“如果敌人反应恰当而剧烈,那4月1日前应完成对马来亚的实质性控制,在5月1日前组成海军编队进行迎战。
如果英美暂时没达成一致,或不愿意在南海方向进行大规模作战,可能就会拖延更多时间。
最新情报显示,埃塞俄比亚事件后,英美已达成有关东非、中东合作意向,美国准备大规模修建军事基地、囤积作战物资等,地点很多、展开很急,很多甚至要求12-16个月完成,说明美军拟定作战时间表在18个月内。
林总,如果站在美国立场上,你会选择怎么进攻?”林彪盯着地图沉思片刻:“可以有两种模式。
第一种,在沙特、也门建设北路基地,囤积兵力;在肯尼亚、索马里、坦桑尼亚建立南路基地,同样囤积兵力。两路一起下手,吃掉我军在红海方向的主要基地乃至控制索科特拉岛,下一步再进攻天方省,把我们由西往东赶;
第二种办法,在肯尼亚、索马里、坦桑尼亚建立北路基地,依托南非为南路基地,三军齐出,进攻我西洋省和周边岛屿;如果主力编队抵达,则加以歼灭之;如不抵达,先实控西南印度洋方向。
碍于目前国际局势,我们不可能主动破坏英美基地,甚至无法维持长期驻外的大军,必须被动地等待他进攻。
他还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掐断我军海上补给线,切断大陆与天方、西洋地区的联系。
我个人认为,第二种可能性更大点。”“你说,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
林冠华出其不意道,“美军利用自己在土耳其、希腊等方面的优势和叙利亚的现成基地,通过大举增兵并煽动伊拉克政府,逼迫我们从伊拉克-科威特撤军或干脆直接进攻?”
林、聂两人迟疑了下,随后陷入沉思。
按常理理解,从伊拉克-科威特撤军也无所谓,那本来就是英国邀请过去用于抵挡苏联压力的,既然能去,也就能撤军。
但从林冠华的提问来看,他不主张从伊拉克撤军,甚至还考虑在这里打仗。
这就比较麻烦了。
伊拉克大部分地形是沙漠,英美在塞浦路斯、土耳其又有非常可靠的基地,在经历过多次土耳其战争洗礼和培养后,支援起来非常方便,一旦从这里进攻,哪怕伊朗保持中立,中国要维持远距离补给线非常困难。
沙漠地区就别说游击战了,两端海运口子一扎,没有物资补给,很快就会陷入困境。
聂帅苦笑:“本来吧,如果美国人敢出这种策略,那我们联合苏联,保管杀他个片甲不留;但现在苏联这鬼样子,估计也难了。没准苏联巴不得我们好打起来,他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林冠华的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
事实上,他描绘的这条策略正是威斯特摩兰上将向肯尼迪兜售的战争路线。
—方面,这条战线不怎么样用到海军,海军无非保持后勤补给畅通;
另一方面,这条战线可最大限度发挥陆军的优势以及北约的合作机制。
牛牛对此也是欢迎的,这么打注定是场消耗战,让中美互相消耗他就可以借机出售物资缓解经济困难了。
伯克反对威斯特摩兰的战术。
首先,他不看好陆军能成事;
其次,陆军这么搞必将大量占用经费,将极大影响海军发展;
最后,海军设想是发动中南美国家去进攻西洲,引诱中国舰队长途支援并以以逸待劳的方式消灭之;如果中国舰队不来,就彻底占领西洲。
李梅也表示质疑,觉得威斯特摩兰的胜利前景相当有限:就算把中国赶出伊拉克、科威特又如何?
了不起对手付出几万人、几百架飞机代价,不会伤筋动骨。
打完伊拉克-科威特后,下一步必然去干包括卡塔尔、巴林在内的天方省。
如是缺少资源的国家,掐掉中东原油供应会带去很大麻烦。
但美国情报专家有过评估,中国完全可从南洋、东北、西北和苏联这里获得石油补给,除此之外,根据OPUC机制,中国还陆续建立了有关原油储备库。
具体有多少储备量仍不得而知,但从这些基地兴建规模来看,体量很庞大,还有新基地爆出来陆续施工,初步分析不少于5亿桶。
假设在战前拥有2亿桶储备,中国进入军事动员体系后,几乎不可能因缺油而被击败!
就像无法通过封锁让苏联匮乏石油一般。
李梅认为在中东作战可以取得有限成功,但对决定性胜利没有帮助,中美需要“深刻”地较量一轮,而不是浅尝辄止。
他的作战思路是林彪谋划的第二条,先进攻西洋,要么和中国决战,要么获得西南印度洋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