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裂痕(16,2100票加更)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588章:裂痕(16,2100票加更)

随后,大会审议通过了总理提交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法案》︰

-国防工业部从国务院序列划出,与国防科工委重组,归属中央军委直接领导;

-撤销机电工业部,将其对应职能分别划入机械、电子、电力三大工业部;

-撤销纺织工业部,部分人员缩编为纺织工业司,成为轻工业部一部分,和机电工业部一样,人员统一调配;

-将外经贸部和商务部合并,统称商务部,分管国内商业贸易,单设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专门负责日常工商管理、各类产品质量监管等事宜;

-分离财政部部分职能,增设国家税务总局,今后财政部负责研究如何更好编制预算与花钱,税务总局研究更好地收税与稽查,更加细致地贯彻收支两条线原则精神;

-增设国家旅游局(副部级),职能由文化部统管;

-增设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为国务院直辖机构。

有些部门精简合并、有些机构新设重组,人员总数基本保持不变,行政编制稳定在5万人左右。

在十大领导班子选举及后续的国务院机构、人事调整中,蓝萍又找到主席,想解决宣传部副部长头衔问题。

主席直接踢了皮球:“中央已决定了,你们部门今后由书记处分管,新官上任的林总书记是你分管领导,你有工作设想可直接找他沟通,不要到我这里走后门……”

蓝萍喜出望外,立即找林冠华,也没直接说要宣传部副部长,而先汇报了一通工作。

林冠华知道她的想法,将工作沟通完后主动道:“宣传部还是主席直接分管,要给你加副部长头衔,我觉得困难,因为主席也在避嫌;

现在我有新方案,这次机构调整后,打算把挂总局字样的部委办局升格为正部级机构,你看……”

蓝萍欣喜若狂,她一直想搞宣传部副部长的帽子,不是为级别,而是希望能有一天当中央委员/候补委员,但十大上依然没能如愿。

林冠华直接把广电升正部级,就意味着十一大召开时,她至少可担任候补委员,退休年龄来讲也能顺延到65周岁。

这哪有不答应的道理?

在教育部部长人选上,原部长杨秀峰年龄到线退休,原常务副部长刘季平晋升为部长、党组书记,原排名第一的副部长何伟担任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正部级),林冠华又提名叶群担任排名第一的副部长。

林彪生怕出事,去找总理想把叶群的排名改为第二,总理没答应,而是道:“冠华同志是教育部分管领导,他推荐了整体名单,部里也通过气了,问题不大,就按正常流程走吧。”

叶群同样喜出望外,干活更加巴结麻利。照这势头,下次换届,她基本能担任常务副部长解决正部级待遇了。

她们当然不明白自己在文革中有多少呼风唤雨,甚至还能进政治局,现在感觉能“进步”到正部都非常满意。

由此,全国一共有3个挂总局的机构:广电总局、国税总局、民航总局。

新的党和国家领导班子确定后,各行政级别也进行对应调整。

宋庆龄、郭沫若、刘伯承正式退休,任书记去世后,林冠华、贺龙、叶剑英分别提升为行政一级,最后的行政一级名额安排给了聂帅。

虽然聂帅迟早可获得行政一级,但现在给和将来给的意味大不一样,体现了中央对聂帅工作的高度认可,常委没法进,解决行政—级待遇和彭总的道理基本差不多。

郭沫若卸任务后将担任中科院名誉院长院,中科院院长由吴有训接任,张劲夫为中科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但老郭还是院士,不受年龄限制,中科大校长则由华罗庚接任。

围绕换届的人事调整讨论很丰富,主席曾想把杨尚昆从福建省委书记调整为南洋工委书记,林冠华表示反对并提名程子华。

懂的都懂林冠华为什么反对,但通不过就是通不过,林彪肯定更赞同程子华,少奇、总理、陈云乃至彭真也赞同程子华,主席的提名最终没人支持。

3月23日,人大通过决议:将海南与广东分离出来,单独设省,简称琼。

鉴于海南陆地面积不大,除三亚、海口两个地级市外不分设专区,由省直管县组成,南海各群岛组成三沙县,但万生群岛等距离海南太远,仍归属于兰芳省。

根据总理推荐,宋平担任海南筹建工作委员会书记,后续为第一任海南省省委书记,浙江省省长霍士廉调任汉洲,担任汉西省委书记。

至于西洲、汉洲拆分设省,考虑到接下去还有一次战争,暂时只进行方案设计、等局势明朗后再启动。

就在中国召开两会不断布局时,美国动作同样未停。

初步取得成效、尤其劝说肯尼迪接受联储与中国合作方案后,麦克纳马拉在内阁中威信直线上升。

他觉得做减法的时机也成熟了,第一步就是砍掉XM70坦克设计案。

在XM1坦克研发案前,美国还有XM70坦克设计案,为的是谋求20世纪70年代主战坦克优势,也算英美装备通用思路的组成部分。

这项目非常接近于历史上MBT-70坦克(美、德联合),但因德国深陷战争,最终由英美联合研发。

双方确定了7条技术指标,包括:

-战斗全重50吨左右;

-单位功率在25马力/吨以上;

-装152mm两用炮管;

-具备双向稳定器、装自动装弹机,乘员3人;

-高性能火控系统提高首发命中率和夜战能力;-采用液气悬挂装置,车高和车姿可调;

-具有对抗敌弹直接和间接攻击的坚强装甲防护力,有三防装置。

基本想到什么先进设备就往上堆什么,力争打造全球第一的主战坦克。

通过苏德战争缴获一批T-62/T-64坦克后,更获得了研发灵感。

牛牛和美帝很多想法完全背道而驰,牛牛不想用152mm两用炮管,而希望用祖传的120mm线膛炮,这玩意已在中国Z69坦克上获得运用,效果良好,但美帝坚持非得要,牛牛拗不过他。

到1966年,XM70项目已走入死胡同:价格超标!

各种先进子系统堆砌起来的结果就是造价不菲,本来五角大楼能容忍的价格是120万美元/辆,后上升到148万/辆,相当于当前3辆M60A2的实际采购价。

经评估后发现,XM70成本不会少于360万/辆,且还是基于首批600辆订单的测算,倘若牛牛无法分担120辆,价格更贵。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