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运筹(7)
第二天下午英、美塞浦路斯联席会议召开前,麦克纳马拉和伯克天致向肯尼迪汇报了昨天的沟通情况。
两人首先都肯定李梅与麦克阿瑟不同,是尊重政府和总统权威的。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原则方向性分歧,至于具体分歧是什么,由麦克纳马拉进行了概括与转述转。
听起来似乎是件很奇怪的事,参联会主席和总统间交流居然需要第三人转述,但事实证明,转述有好处,从麦克纳马拉口中陈述出来的季梅的想法,听上去就比季梅自己说要顺耳多了。
比如,美国给英美军工体提供5年的高强度购买力并支持战争,在麦克纳马拉口中就变成:
“强行要求军工体回归当然可以,但在本土订单量不足、市场萎缩的局面下,他们的生存面临重大威胁,英美必须提供高手中国对他们的订单量才能保证投资者和专家们的利益........
我们必须关注到这个前景,美国金融、证券市场是否可承受中国实质性债务违约带来的冲击并让民众接受事实....."
这句话一说,肯尼迪沉默了。
目前,金融武器掌握在中国手中。
中金不但公开唱空,还煽动全世界做空,更麻烦的是,没人敢忽视中金的沽售警告,一百中国正式宣布违约,美股和美元市场将要遭到惊涛骇浪般的冲击。
没错,少了中国这1300亿,美国并不会死,但美国金融体系衰退到何种地步就不好说了。
罗斯福从胡佛手中接过来的是总危机,不管怎么搞,都是回升而不会往下走;肯尼迪从克拉克手中接过的却是高位并繁荣到顶点的市场。
幕僚班子们已多次暗示必须稳住股市,要是股市暴跌,哪怕不会跌到像天萧条这么惨,中期选举乃至连任都会受到致命威胁。
肯尼迪显得小心翼翼,不敢公然对华制裁而选择窗口指导,林冠华也一直引而不发,暂时不违约,照常支付利息,哪怕在美国实质性禁止敏感设备流出后也没急于报复,继续履约。
这就把先期硬脱钩的牛牛顶得很难受,生意生意没了,英镑英镑没稳住。
肯尼迪到今天又知道了更多真相:
-牛牛生产坦克的维克斯公司中国分部留在了东方;
-利兹皇家军械厂既是国企,还有皇室股份,忍痛"开除”"了1100多个员工后“撤离“了,最终回到英国基地只剩下了387名员工,全是行政、后勤、商业或者政府代表,几乎没什么工程师,甚至连质检员都没了。
这些人要留在中国生产L7-105mm线膛炮、L-13-120mm线膛炮,据说还在并发125mm滑膛炮.......
根据当初的雄心,英国陆军计划装备840辆酋长坦克用于更替已显得有几分老旧的百天长克,维克斯和利兹各建了二条生产线,准备两家一人一半。
陆军参谋长惠勒上将心血来潮多了句嘴:“现在呢?”蒙巴顿竖起了4根手指。
美国人本以为是400,觉得勉勉强强能理解,牛牛陆军确实不咋地,砍一平也行,后来就发现不对劲,英国人说的居然是40!
肯尼迪傻了眼:“这么低的产能是如何维持两条生产线的?'
麦克米伦木然回复:“没有了.......没有这两条生产线了。”再深究下去才明白,因为订单被砍得七零八落,两家公司把生产线都尽司能精简后打包送到中国安置。
—方面给中方的Z-59/Z-69乃至其他装甲车辆生产配件,另-方面给本土配套生产些坦克。
所谓的酋长坦克,实际是在中国领土上,由英国工程师、英国工段长在英国在华企业里指导中国工人生产出来再送回本土的,毕竟40辆也就是6周产r,中方加个班就完成了,不影响继续生产Z-69们。
甚至,配套坦克生产发动机的里兰德公司也留在中国,从里兰德(中国)厂变成了中国里兰德公司。
你问英国国防部知道不知道?
当然知道,知道也只有这么办。
招标价格早就确定了,但物价涨了不少,生产商压力很大,要保证利润、降低成本,只有外包并委托生产了,要不然造一辆号一辆,资本家也受不了。
在中国生产的并不只有坦克,很多汽车包括民用船舶也用这思路找代工并降低成本,军工体还憧憬着未来在中国生产英国国防工业配套产品:那样就有成本优势。
哪晓得一体化的好日子没盼来,却等来了硬脱钩,不知道多少牛牛军工资本家跳着脚在臭骂内阁。
没办法,保守党既然敢说“英美装备一体化”,那说明军工体不是他的基本盘!
听到2条生产线没了,惠勒上将也急了:“那现在脱钩后,你们连垣克都生产不了?“
“那倒不是,百夫长型号可以生产,要重建酋长生产线也不难,毕竟技术、图纸什么都有,实在不行把百天长的生产线改一改,但我们也在考虑要不要再单独维持一条不同的生产线。
麦克米伦沉吟道,“听说贵国马上要生产M1新型坦克了,根据两国谅解备忘录,我们希望尽快获得统一......"
英美一体化第一批成果是牛牛版F-4,也叫斯贝鬼怪,这是为在么罗罗最后咬牙回来的缘故,这批发动机生意全是他的,对其他航企来说,代工F-4的利润虽然不如自研高,但胜在稳定,也愿意做。
牛牛版F-4订单量还挺可观,6+3艘航母需要近400架,皇家空军也需要至少200架,加起来规模比德国大,这是为什么还有航企愿意回来并卖身给英国电气并最终组成英国宇航公司的缘故。
由于英镑汇率大跌,斯贝鬼怪一下子有了竞争优势,法国本来从美国订购F-4充当马耳他级舰载机,这一下又同英国签了合向,购买64架,算难得的外销。
牛牛想故伎重演,从美国手中获得M1坦克的技术专利和生产授权。
肯尼迪叹了口气,最后答应了,并表示如果英国需要,可先开放一批M60A3坦克的技术授权或从美国搞实物。
英国并不很情愿派太多地面部队,因为自我感觉就是打不过,搞更多陆军完全白瞎。
硬脱钩还在继续,除被“开除"的员工,其他愿意回国的人员,中方都没为难。
鉴于如此惨烈的现状,内阁有点后悔,琢磨要不要再和中国谈一次:意思香港提前收回就算了,马来亚你无论如何要给点补偿,最好马、华分治后,马来人那块继续留给牛牛。
也要看美国诚意,如果美国什么好处也不给,300亿美元优惠贷款也不提供,只片面怂恿伦敦硬脱钩,逼迫英国人站在与中国对抗第一线,那伦敦原地调头还是有机会的。
弗雷泽元帅毕竟还在嘛,请他再跑趟北京,说几句软话,场面也就过去了。
麦克纳马拉也讲述了消耗战思路,,但他用的是"先稳住局面、再徐图进取"的调子,把李梅那呛人的火药味中和了不少;
关于军费和财政,两人用14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为例,讲了军功折现、收买资本家和华尔街的意思......
很明显,肯尼迪对后面这几条都不以为然,他认为根本说服不了民众,那是奔着打世界大战、总体战套路去的,中美之间不存在热战的引爆点,这些话说出去他就是战争贩子,要被人赶下台的。
最后两人又阐述了初期战术,这倒让肯尼迪颇感兴趣。他兴奋道:“李梅将军这几点比较有洞察力….你们说,我把中东几块殖民地作为对价,加入到对英贷款中能不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