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运筹(19)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19章:运筹(19)

国内讨论归国内讨论,蚁美厚没急着回曼谷,谷反而跑去北马来亚共和国首府哥打巴鲁与马来人会谈,和胡先翁吵了2天,最终达成协议:

-泰国承认南部各府归附马来国;

-马来国放弃所谓对平民的破坏损失与抚恤;-马来国立即释放关押的泰军俘虏;

-马来国支付5000万美元,补偿泰国建设南部各府的投入…...

胡先翁本来不想出钱,只想白嫖,但翁惹化打电话来建议同意,并表示不要为5000万伤脑筋,马来亚中央政府提供补助就行。

仔细一琢磨,觉得还是老头子手段高明。

中国为避免夜长梦多、尽快确定版图都给了泰国人6亿补偿,马来亚如一毛不拔,泰国那肯定交代不过去;

其次,北马来亚当务之急是尽快完成国家建立、接管政权,没工夫和泰国掰扯;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马来亚中央又给钱,又派兵,有恩于北马,公投组成联邦就更有把握了。

马来人这边谈妥,蚁美厚又马不停蹄赶往金边,和西哈努克会谈。

这次谈判比较轻松,泰国承诺寺庙归属柬埔寨,但保留不需要签证、自由进出的权力(不仅泰国人也包括来泰旅游的外国人),柬埔寨退出多占领的30多平方公里土地。

一圈谈完后刚回到曼谷,随从报告美国国务卿腊斯克即将来访。

“我没邀请他来啊?“

“呃,他去了日本,临时来的,也就是4个小时前刚发了通知。”

蚁美厚叹了口气:“行吧,来都来了,就隆重接待吧。”

腊斯克是奉肯尼迪之命来泰国的,主要想看看泰国目前到底怎么说,及能不能拉拢蚁美厚为自己所用。

由于都是老熟人,谈话异常顺利,腊斯克试探性提出租借土地建设军用基地等要求,蚁美厚一口答应,并领着地图给他们看泰国湾东南部的昌岛。

当听说蚁美厚决定把整个昌岛都租给美国开发、建设海空军基地时,腊斯克感觉不可思议:这也太好说话了吧?

既是租借,那就要付租金。

蚁美厚提出,租借费1亿美元/年,因为泰国目前经济很差,需要美国预先支付30年。

“至于建设嘛....…”"蚁美厚打着哈哈,“不是我说,美国本土建设费很高啦。”

暗示腊斯克秒懂,如果建设,那工程必须包给美泰,这是规矩,也是美国一贯以来的实操。

泰国不会白拿美国的钱,有了这笔钱,泰国就要发展工业,从美国引进技术、设备、工厂,邀请别人投资等等.......

腊斯克觉得要付租金完全合理,1亿/年偏高可以谈,但一次性预付30年,似乎有点儿过分。

“阁下,做事情很难的啦,我能当几年副首相也不知道,你看我们这股价,哎.....…”

腊斯克倒不觉得蚁美厚会挪用这笔钱去买股票,但肯定会利用这笔钱折腾产业的功夫,适当润滑一番,一年年给确实不好折腾。

正如蚁美厚所说,态度很明确了,美国也说要支援泰国,支援就要看到诚意,整个泰国都可以对美资开放,这种前提下肯尼迪大总统难道不多给点钱么?

再说又不是他口袋里掏出来,是国会单独拨付预算,这样美国就在泰国湾有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还可以避免被人窥探到太多秘密。

腊斯克表示会慎重考虑,并表示十分看好蚁美厚。至于对抗中国这种话,腊斯克没点破,蚁美厚也没问。

都让你建设"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了,态度如何还用说么?

非要挑明动武,那你先把5万兵力派过来啊,我连现在的解放军都打不过,被迫割地了,你再让我去打,还不给好处,是想让我死么?

消息很快传递到北京,主席看后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泰国此举有何深意?”

“就是从华盛顿手里骗点钱花花....…”"

陈云笑道,“咱们在泰国那个空军乌塔堡空军基地就是美泰承建的,建好后美国人一天没用就归了我们,这必然是林老师支的招。

接下去中美大战,咱们如果打赢了,那美国人租借的昌岛就归咱们了;如果打输,美国人多个泰国湾的军事基地也没什么了不起,太正常了。

搞不好这基地又是为咱们建设的,就算不用来搞军事,搞个旅游度假基地也好嘛。”

这思路还真是角度清奇,搞下普吉岛后,中国其实又多了不少旅游好去处,但从泰国的长远考虑,美国大老板的钱不骗白不骗。

再说,明明是你打输丢掉被迫让给中国的,管我泰国什么事?你要赢了尽管开发,泰国乐见其成啊!

至于因为泰南而额外补偿给泰国6亿美元,主席倒没说啥,他内心也觉得这样获得领土能更心安理得些,也更有法理依据。

他问道:“既然都谈完了,小林怎么还不回来?马上开二中全会了。”

“已在回来路上了,应该开会前一天到.….…”

总理解释道,“主要是安排大量人口迁移,要发钱、要散财,还要以政府的名义去收购些土地便于后续工作,毕竟滨海执行完全私有制,只能通过赎买进行土改陆续建立社会主义国有成分。

另外还要想办法稳住星洲、吉隆等城市,不要让他们的经济下滑,至少不要明显下滑.…”

主席皱眉:“经济这么快就下滑么?这可不是好事。”“严格来说都一样..…”

陈云解释道,“现在大力鼓励迁移,大量人口尤其贫困人口从这些地方源源不断涌出,城市消费群体就下降,包括中小工商业者、手工业、服务业都下降,经济趋于向下螺旋。

一方面安置马来国回流的少部分华人,另一方面把农村、郊区的人口通过工程和市政项目往城市里引入。

农村萧条后,又变相逼迫地主们出售土地迁移城市,便于我们掌握土地......

这也是故意的,如果人口不少、经济不衰退,怎能实行经济体系调整呢?

只要保住几个大城市,农村萧条符合要求,否则地主牢牢地把贫苦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没法完成生产体系调整。”

主席点点头,这场面似乎在西洲见识过。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