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尖锐(10)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30章:尖锐(10)

总前委明确后,留在北京的决策机构也明确。剩余常委5人,国防部长徐帅,总参粟裕、陈康、杨得志、邓华;海军萧劲光;空军刘震、肖华;3总部一把手,主要由这16人组成。

在总参构建作战总指挥部,实行24小时不间断轮班,由粟裕、萧劲光负总责。

散会时,主席特意和少奇道:“你最近身体不好,要多注意休息,凌晨如需开会研讨,不一定非参加不可,第二天早上了解也行。”

少奇默默点了点头。

虽然比主席年轻5岁,但少奇的体检结果显示比主席还糟糕,患有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多种毛病。

糖尿病可用胰岛素加以克制,林冠华把任书记用剩下的后世胰岛素全交给了他,但数量不多,最重要的是因时间太长,活性已下降很多,效果并未比华北制药的新产品好多少。

这一点少奇自己也知道。

慢性支气管炎基本上治不好,只能加以克制,少抽烟就是医嘱。

少奇想尝试戒烟,最终发现戒不掉,只能以减少抽烟应对。

冠心病更需要多注意休息,熬夜绝对不理想。说内心没有恐慌也不现实,历史明明白白记着少奇去世于1969年,且1968年后病情就快速恶化。

由于罗帅、刘亚楼、赖传珠、李克农等人都只比历史上多熬了一段不长的时间,他为这件事也找过林冠华。

林冠华只能宽慰他:文革时对他的医治、护理情况肯定不定算最理想;包括批斗和精神压力也加重了身体负担,让他不用过分担心。

有些话不能摊开说。

林冠华言下之意很明显:少奇的身体熬到1970年开十一大时没任何问题,换届后他能不能再过渡一届就很难说了。

毕竟任书记病情快速恶化到去世,最终不过两年多时间。

历史上1966年少奇还手拿《宪法》活蹦乱跳呢,谁知道3年后就去世?

主席说这句话不能算排挤,真是完全出于关心。

9月16日,中国最后通牒期满之日,总前委三人组到天津准备上船,临行前总理亲自来送行,并道:“其实我不赞同你们去一线靠前指挥,太危险了,有闪失怎么办?”

“谢谢总理关心,主要技术调度这块都在指挥船上,那套系统目前能玩得转的人不多,秘密也太多,我不亲往实在不能放心.....关键这一仗也输不起。”

林冠华宽慰他道,“我们不会到一线冲锋陷阵,主要以居中调度为主,船上还配备有洪水系统,再搭配其他航母、战列舰保护,应该万无一失。实在不行还配备了摩托快艇和水上飞机。”

总理点点头,确实只能这样:海空军冒险为作战部队配备导航芯片,已大规模下去了,很快英美都会知晓。

新时代作战体系并不是单靠北斗芯片就行的,还得依托强大的计算能力。

“解放"号指挥船上拥有的计算机水平,超过全世界其他海军所有算力(不论是舰艇还是配套飞机)总和,包括指挥系统和数据链也是林冠华一手调教起来的,只有他去才能发挥最大成效。

至于未来,倒可以把这套系统慢慢开放、解密。

林彪道:“总理放心,我和荣臻陪着林老师不会瞎闯,这么多年仗打下来,还是有经验的,无论如何都得保护林老师安全。倒是我们走后,总理又要劳心了,千万保重身体呐!”

这一仗至关重要,这是人所周知。

中东地面战只是开胃小菜,后续海军决战才是大餐,要不然也不会安排2个常委、3个军委副主席靠前指挥。

“对了,总理,今年国庆节就刊载我们在南洋走访、慰问各舰队的照片吧,到时候用专业设备传送过去,也对外放个烟雾弹....…”

总理点点头:“我记住了。”

按林冠华身份,十大后第一个国庆招待会肯定要隆重亮相,但人在船上不可能再回北京,需要单纯的技术动作遮掩。

否则他们完全不必要从天津登船,乘专列到湛江登船完全一样,目的就是通过这段时间航行来重新完成舰队编组。

这将是珊瑚海大战后,中国所能集结起来的最强海战兵力。

英美48小时最后通牒在国际舆论上引发了强烈震撼,金融市场直接上蹿下跳,并以忐忑不安的心情关注着事态进展,看到底是狼来了还是虚惊一场。

中国没加以理会,国防部发言人杨白冰大校甚至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驳斥为无稽之谈。

放大校当发言人虽有点古怪,但也符合国防部位高权轻的特点。

林冠华很清楚,杨家兄弟在政治上都野心勃勃、不甘寂寞,考虑到既有历史,先把小杨送去国防部滚一圈,道理和推荐杨尚昆去监察委一样。

9月19日,在英美怂恿和支持下,伊拉克出动5万兵力发动对解放军的进攻,甚至派兵包围了中国大使馆,勒令中方交出伊拉亲王。

复兴党知道中国太硬,不想真打,无非施加压力而已。

但这一拙劣表现被卫星转播发送到世界舆论面前,无论如何,内部革命、暴动或者平叛,出动兵力对付大使馆总归不体面,更别说还是五常的大使馆。

中方声明很简单:不承认通过武力政变上台的伊拉克新政府,不承认该新政府一切决定。

中国不会主动镇压革命,但不承认新政权可以办到。

到当天深夜,快反部队已在科威特降落,英美知道大事不好,立即通知伊拉克军做好准备,但为时已晚。

第一批落地的丁盛不经休整,直接率部掩杀过去,和当地驻军正反包夹,一口气包了南线伊拉克部队饺子。

将近6万伊军在中国里应外合打击下,不到10个小时全面崩溃。

当他们落荒而逃时,解放号编队甚至还没进入黄海。

就在世界舆论认为中国会北上进攻巴格达并帮助亲王复位时,中国第二批快反部队已抵达科威特,连同科威特方向驻军直接解除了2600余美军的武装并安排他们“徒手撤退",离开科威特去伊朗。

美军指挥官戴维上校老实得像只鹤鹑,一点也不敢炸刺,甚至安抚下面人:“别慌,别慌.....这不是投降,我们体面撤退而已,中国人比较讲信用的,大家赶紧把个人物品收好!”

后来一问,13年前在朝鲜“徒手撤退"时,他是上尉连长,现在升到上校了,但对这一幕依然耳熟能详。

开玩笑,脑子抽了才和中国快反部队硬碰硬打仗,那可是比党卫军字头师都吓人的作战单元。

不过2万多人部队,居然拥有2个上将、5个中将和一打少将坐镇,这场面还不豪华?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