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尖锐(16)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36章:尖锐(16)

“把威斯特摩兰赶紧换了吧,他跑中东都搞了些啥,压根不会指挥!”

李梅呵斥道,“发现中国军队在阿曼登陆,就应且战且退,向北转移,而不是继续前进,冒险进攻;

既然明确中国基地是巨大威胁,那就赶紧空袭并派遣无人机出动,不说占领吧,至少应瘫痪其作战能力,但他怎么搞的,不听空军前线指挥官劝阻,乱搞一气。

一会儿要求压制中国基地,一会儿要求空袭中国增援部队,一会儿又要求为南线部队提供空中打击支持,让下面无所适从。

中东不是欧洲,没那么密集部署的空军基地和富裕的空中力量,每次作战都要精确计算才行。

还有,他的作战计划为什么越搞越大?连攻击托布鲁克、阿尔巴尼亚中国基地的计划都想出来了,他真想打世界大战?

还妄图动用希腊、意大利、土耳其的中程导弹,开玩笑,中国在欧洲没中程导弹么?

我警告过每一位中导基地指挥官了,别说携带核弹头的中程导弹,就是常规弹头的中程导弹,每—枚要发射出去,都必须由总统、国防部长和我的签字认可,否则就等着等上军事法庭吧。

短程弹道导弹当然可以用,但只能用非核弹头的,超范围弹头,如核武器、化学、生物等等,都不允许碰.…”

惠勒叹气:“战术导弹部队转移没那么快,那不是—辆坦克,靠运输机直接就能送到前线,是一整套系统,我让他们部署去巴格达,考虑向科威特方向的解放军施压,短期内对此期望不能太高...…”

中国空袭并占领美国在沙特的各处基地终于把威斯特摩兰逼急了,焦急间想出了进攻中国在北非、东欧基地的想法,想是这么想,汇报给肯尼迪时用的是另一种说法:战争预案。

他倒比较积极,但下面人不愿意跟着他胡闹,嘴上答应好好好,转身就捅到李梅和惠勒这里。

麦克纳马拉皱起眉头,他发现肯尼迪一言不发,既不表现出愕然,又没明显驳斥,忽然反应过来:莫非总统完全知情,甚至还有点动心?

“我们需要做事情聪明的指挥官,你再想干这种事,也让英国人去办啊....…”

李梅敲击着桌子,恨铁不成钢地痛斥,“现在是中国夺取了英国殖民地,且不承认伊拉克新政府,伦敦做出升级反应完全正常。

我们连制裁中国的经济手段都还没使出来呢,就这么亟不可待上中程导弹,是唯恐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么?

上个用中程导弹打仗的人最终是什么下场他不会不知道吧?苏联人为此死了一个总书记,一个元帅兼国防部长!”

肯尼迪沉默许久,最终点头表示认同。

战术导弹可以用,中程导弹真不能轻易使用,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政治象征意义很大。

他看了看地图,又用尺比划了一下,就明白为什么威斯特摩兰这么着急了。

从巴格达打到科威特都有500多公里,逼近战术导弹的极限。

根据五常间军备协议,战术/短程导弹被确定为最大射程600公里以内,中导就是600-3000公里,3000-5000就是远程导弹,5000以上就是洲际导弹。

五常一致认为动用中导是事态严重的国家战争,应竭力加以克制并相互通报,但就非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外出售问题,各方因利益不同,未能达成任何有约束力的协议,理论上关系好还能买到中导。

包括牛牛从美国这里获得北极星,其实也是这套路。

基于三次对苏战争及苏德战争的经验教训,美国一方面根据协议大规模销毁战术核武器,一方面继续加码战术导弹部队。

历史上本时期美国只有最大射程120公里的长矛导弹和350公里的红石导弹,现在丰富多了,有了中尉/上尉/少校等多种不同射程的导弹。

总的来说,射程与机动性一定呈反比,射程越大、机动性越差,想从巴格达打到科威特的战术导弹部队部署可没那么容易,要想打到天方省就更困难。

简单地说就是容易被地图尤其大比例世界地图欺骗,从巴格达到阿曼看着不远,实际超过2000公里,比柏林到莫斯科的距离还远上20%!

用欧洲战场的战争经验去应对中东战争,显然要抓瞎。

用澳新战争思路还差不多,偏偏威斯特摩兰就没碰过澳新。

眼看肯尼迪继续不吭声,李梅又道:“陆军的无人机部队呢?

我记得陆军花了好几个亿建立了无人机队伍,艾布拉姆斯将军在匈牙利战争时用得好好的,怎么到他手里就看不见了?”

这一说连麦克纳马拉也觉得惊讶:是啊,我们的无人机呢?

后来才明白,美陆军无人机体系是艾布拉姆斯一手拉扯起来的,无论晋升、补给、经费都是他优先保障的,对这个单元,威斯特摩兰未给予足够重视,客观上经费削减也影响到了基层,处于战备不足、技术进步缓慢的格局。

中国无人机战术都升级了2次,美帝陆军无人机体系还只是匈牙利加强版,不但大大落后于中方,也落后于空军无人机系统。

当然也不能全怪威斯特摩兰,到处都要烧钱,肯尼迪又要砍预算,只能逮住什么搞什么了。

小道消息是说陆军系统无人机编制都是艾布拉姆斯的嫡系,下面人并不怎么搭理威斯特摩兰,后者给他们穿了不少小鞋,平时穿小鞋,战时磨洋工就可想而知了。

艾布拉姆斯也不想精心培育起来的无人机队伍被威斯特摩兰随意损耗,特意交代“慢慢走、等等看",下面心领神会,南线都打成一团浆糊了,4个无人机营连装备还没带全,依然留在意大利基地,准备"听候指令"去塞浦路斯呢。

肯尼迪不想这么快撤换威斯特摩兰。

一则这是自己亲自提拔的,马上换人显得在打自己脸;

二则威斯特摩兰动作比较迅速、干活比较积极,相对于参联会这批老油条,他很欣赏;

三则威斯特摩兰因为受到陆军和空军的持续打压,被迫向肯尼迪求援并直接汇报,这让肯尼迪有尽在掌握的好感。

他难得出面承担了些责任:“我们要给予威斯特摩兰将军以充分信任,包括我在内,,对中国对沙特的突击决心估计不足,我们应该支持他,让他尽快调兵遣将、扭转战局。”

既然总统选择保人,军头们嘟囔一阵就没吭声,同意追加更多兵力,并要求威斯特摩兰迅速扭转局面。

面对南线的窘迫,参联会希望他且战且退,尽可能把有生力量带回北线,必要时可安排部队接应。

为扭转不利局势,急红眼的威斯特摩兰不顾巴列维强烈反对,悍然下令驻扎在伊朗的美空军出动去为南线解围。

空军F-4们被迫携带2个副油箱,跨越1000多公里前去支援,往往在战区上空停留不到15分钟就得返航。

海航的J-9虽然不是对手,但天方基地的J-5/7们可不惯着F-4,双方大打出手,以8∶12结束了战斗。

这也是伊朗美军基地最后的辉煌了,10月3日深夜,瓜达尔基地B-60空袭群再次出动,在J-8护航下直接杀入伊朗腹地。

由于伊朗人口较多,美军基地周围都是人群,派遣突击队潜入提供激光制导不太现实,这次攻击的巡航导弹换成了卫星制导。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