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北非(6)
蓝线防御最初重心是四座巨大的防御设施,这些建筑都以花岗岩为主体并用钢筋混凝土加固,不仅可容纳一个团坚守作战,且配备有重型火炮。
四座建筑在地下也有地道和铁轨用于相互支援,攻击任何一个堡垒都会招致守军的疯狂增援,想要将其攻克的难度十分巨大。
中方接手后,根据战备发展情况和林冠华的建议,认为原来的防御体系仍然不够大,重新进行整固、完善,进—步扩容了毗连机场,使其能承受大规模战略轰炸机起降水平。
为确保机场安全及与红、蓝两线形成相互映照,中国又修建了三座互相支援的防空塔,在下面修建了战备燃油库。
布局和布达佩斯基本一样,2座用于覆盖港口与海滨公路、铁路,还有1座用于覆盖沙漠,3座防空塔紧密将机场包裹在其中并互相配合。
经过十来年持续不断的建设最终成型并加以完善。
可以说,托布鲁克要塞群是中国在海外最大、最坚固基地,远超发罗拉和鲸湾。
确实有人质疑过为什么要在托布鲁克这种地方花这么多钱,但匈牙利战役让林冠华的预先部署高光了不少,这次北非作战又体现了总书记的高瞻远瞩。
林冠华当时考虑,英美在地中海有马耳他、克里特岛、塞浦路斯三个核心基地,中国只有依托发罗拉、托布鲁克予以对抗,这是宿命,逃脱不了的。
至于钱嘛,主要就是钢筋混凝土的事,劳动力国内有的是,只要用上一次就赚,适应了北非的气候与风格还可以搞搞其他基建项目,毕竟中国持续在非洲、中东投资油田,基建任务非常重。
没有合适队伍,怎么能在天方省、瓜达尔也折腾基建呢?
有了托布鲁克基地,不还可为航空移民系统提供中转基地,免得每次都去阿尔及尔么?
一趟航程下来,基本是内地-瓜达尔-托布鲁克-圣路易斯-西洲,每一段都是4000-5000公里,便于适当衔接并做好余量准备,真要完全飞满C-909的6400公里航程,那风险可就太大了,毕竟谁也不能保证途中不出任何波折与意外。
技术一天天在进步,C-909升级后的版本也具备了7000公里以上航程,这就使其运营范围能进—步扩容。
在肯尼迪政府全面制裁前,中国又买到了DC-8的全套技术资料与许可,以DC-8-62超远程改进型号为基础,折腾出载客量254人,航程高达1.02万公里的C-919远程型,这就使2个区段可合并为一个,显得更加从容、方便。
比如从武汉、上海、广州乃至北京去西洋,基本上可以一路直达,中间不需要经停了。
技术转让后获得充裕资金的道格拉斯公司把开发重心砸向了后续机型DC-10,甚至还提前向中国兜售,以后搞好再转给你。
林冠华答应倒是挺爽快,但心里打定主意不会要。
肯尼迪政府全面制裁后,波音试图出售全套737方案的生意就受到了极大障碍。
明面上,波音既不能卖飞机给中国,也不能再转让技术,面对咄咄逼人的道格拉斯的挑战,可是急坏了。
天无绝人之路,李梅去幕府后,通过克拉克-泰国-北京的三角关系,帮波音协调了这笔生意。
理论上说,737机型是卖给美泰、大陆、南美航空等众多公司组成的联合体的,总部设在曼谷,懂的都懂,凭泰国的实力根本撑不起这么大的公司,也没有任何造飞机的底蕴。
如果强词夺理,泰国算是第三世界中实力比较好的国家了,现在也有钱,且737作为中短途飞机有很大的需求。
去审批还是有机会的。
中途又想了好办法,波音直接去泰国投资并进行前期设备运输、人员培养和工程师派遣。
这就完全合规了,至于项目批准后将来谁来学、谁来接、谁来用,华盛顿管不着。
克拉克、李梅乃至蚁美厚认为,这项目真正落地后,到时候中美制裁肯定就解除了,先把人员在泰国培养起来,横竖总要用的,再说幕府和泰国等生意越来越繁忙,也需要一支完整机队。
最终项目有惊无险审批了出来,肯尼迪其实也知道,但他没法拦。
波音737真是民用机,和军用没啥关系,且航程不大,算支线航空,谈不上会显著增强中国实力,前来疏通的人都有那么硬的关系,他也不想搞太僵。
走泰国通道的大企业不少,制裁归制裁,生意还是要和中国人做的嘛,总监又不是不给钱。
哪怕美国不发贷款,总监也有足够的美元付账,实在没红美元不要紧,美泰帮你充分润滑,曼谷证交所,泰国各大银行都能提供金融服务,方便得很。
虽然蚁美厚当副首相也就是一年光景,但实力地位乃至威望充分建立了起来,泰国大干快上、红红火火,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园区都有了,甚至还有人总结了新名词:美泰速度!
受中英美经济制裁而不好实现的中国外资企业有很大部分放泰国来交易或落地生产,那叫一个潮水汹涌。
包括昌岛上的海空军基地建设也紧锣密鼓推进,五角大楼派人勘查过了,认为施工进度非常好、质量也高,保持了一贯的美泰水准!
至于施工队伍里是泰国人、中国人、韩国人还是日本人,他们就分不清了。
亚洲人嘛,都长差不多。
林冠华对昌岛基地也有说法,意思让美泰好好建,建完竣工验收后,估计中美也打完了,正好腾出来供中国用。
以前算上民航、地勤乃至施工队伍,托布鲁克要塞群最多就是5000来人,现在疏散平民后,军事相关人员已超过2万,整个北非战区四分之一强的兵力都配属于此。
再加上班加西和其他方面的力量差不多已高达3万人,接近三分之一了。
根据作战指令就是全面坚守,吸引英美最大多数的力量,能守多久算多久,其他解放军外围兵力到时候看情况予以反击。
中方从的黎波里撤退在非常秘密的情况下展开,甚至为掩护正常撤退,还预先派遣部队声东击西了一下。
夜间,利比亚军队分不清青红皂白,也没法进行精准卡点拦截,很快就开火。
对方能开火就是好事,只有敌人开火了,才能掌握主动权:对外交团体人员开火,无论从哪个角度理解都是极其恶劣的外交事件。
是故,快反突击部队立即展开凶猛的反击。
虽只有70多人,却打得2个营的利比亚政府军寸步难行,不得已出动坦克和火炮。
等他们率先开炮后,已潜伏到位的阻击部队要么用反坦克导弹进攻,要么利用后方支援的无人机和巡航导弹进行激光引导。
一片兵荒马乱中,100多人保护着使馆车队在卡车和装甲车帮助下撤退,出城后,中方利用早就准备好的Y-1,分头把大使馆人员和哈桑王储一家护送走。
剩余车队继续向东逃跑,装出核心人员还在车上的样子。
只要王储一家是总前委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利比亚王国政府盘根错节、利益牵扯太多,不让新政权把人清洗一遍,没法立足。
利比亚革命当然是阴谋和野心的总和,但非说老国王表现很好,那也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