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北非(14)
“北非为什么不进攻?”
肯尼迪喘着粗气质问蒙巴顿,“你们进入的黎波里1个月了吧?登陆也没遇到什么障碍,元帅阁下,兵贵神速啊,如果还缺什么物资,可以直接开口....…”"
蒙巴顿被问得很尴尬,目前还真不是缺物资和装备,而是缺时间。
为显示本方不是有意拖延,他耐心解释:“总统阁下,登陆和控制的黎波里确实比较容易,但要展开作战,没那么简单.....
利比亚缺乏一切作战物资,需要我们运上去,物资确实在本土和意大利堆积如山,但在的黎波里卸货却没那么容易。
除此之外还要先建立相对完善和稳固的后方基地,比如利比亚没有防空导弹,所以第一步是建立防空导弹基地,在建立防空导弹阵地前,要有完善的雷达和预警体系,为满足这一体系并保障指挥部的电力供应,还得先建设一座柴油发电站和输配电供应系统、部署通信网络.......
谢天谢地,利比亚这一块总算不怎么缺柴油.......
利比亚机场还得扩容、延伸容纳更多作战飞机,增加雷达体系,又是一堆工作。
这些工作靠利比亚人是绝对干不好的,他们只能添乱,这就需要我们先派后勤与工兵梯队上去,再是导弹和高炮部队上去,再有效安顿空军......实际的地面进攻力量和坦克们往往在第3-5批梯队才能上岸。”
肯尼迪被说得一愣一愣,但直觉告诉他,英国人并没撒谎。
战争进行到现在,可比二战复杂多了,那会儿什么雷达、导弹都没有,坦克上去就是一顿冲冲冲,了不起有些高射炮,飞机来了打飞机,坦克来了放平打坦克......
现在你要敢不设防空导弹、不搞雷达预警,信不信中方巡航导弹和无人机直接能把指挥部炸成马蜂窝?
联军此前已领教过了,2个多团利比亚部队在1000多英美空骑兵、SAS配合下去追击不到2个连的中国外交车队,居然还被人家召唤空中支援反杀一波。
英美汇报的是"敌人车队逃窜”,其实中方是把追兵击溃后才撤退的。
否则就不是只牺牲了少数外交官,真可能整支车队都被留在战场上。
退一步说,就算大部队上岸,还得先摸清楚敌情。
联军委派卡扎菲去苏尔特蹲点顺带摸清楚中方动向,但卡扎菲完成得并不理想,苏尔特附近有大量油田开发项目,他的部队和支持者先忙着跑马圈地、各搞一块了。
法国人领衔的产业不敢动,但县官不如现管,要弄点油水很容易。
尤其中法油田收益都已不再上缴的黎波里的情况下,问他们勒索部分收益更是理所当然,中法既有自己的油田武装,又配合着提供了一部分钱,卡扎菲武装也勉强相安无事。
大家都忙着跑马圈地搂好处了,谁还有心思去搞侦查?只能胡乱搞一堆情报凑数。
卡扎菲算比较认真,派遣心腹队伍去前面看看情况,但没什么大用,要么接触不到,要么接触到被中国侦查部队秒了,他只能根据流动人口的口述并结合想象来综合情报并上报。
毕竟,他现在最重要的是跑马圈地、招兵买马、巩固地盘,与解放军硬碰硬作战这种事万不敢奢望。
好在联军也不敢真把情报寄托在他身上,安排去苏尔特无非是充当人肉预警器。
眼看他不但巩固了苏尔特、深入了油田区,甚至还把势力范围扩充到胡恩和卜雷加港边缘,并明确告知卜雷加港方向有中方先头部队,足够让英美刮目相看了。
“贵国到底打算什么时候进攻呢?”
肯尼迪沉吟道,“如果一直不进攻,我考虑把参与北非作战的美国部队抽调去其他方向,无论南非还是南美都行.....后续新组建部队再送去北非。”
这算是在强硬施压了,蒙巴顿不敢搪塞,立即道:“下个月.....我向您保证,大规模进攻在6月份一定会发起!”
肯尼迪表示认可,随即和颜悦色道:“考虑到南非出现的重大变故,我已同意增派4个美国师去开普敦普登陆并加强南非防御力量...…”
“先生们,我们必须行动了...…”
的黎波里总指挥部里,利斯上将扫视了人群一眼,慨然道,“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发起进攻....首相发来急电,由于南非局势急速恶化,原定给我们的第6批增援兵力和有关物资已无法再来北非,他们将紧急调往南非战区。
4个美国师也已紧急启程赶赴南非,准备协助我军建立东部防线....…”"
“东部?防线?”
第8集团军中最精锐的第7装甲师师长维尔福特少将惊讶道,“他们不是一直在北部打么?怎么又跑去东部了?中国人在南非东部登陆了?海军那帮人在干什么?”
“没登陆,但和登陆也差不多....…”"
利斯叹息道,“中国攻占贝拉后建立了完整的后勤通道并向西南方向展开凌厉进攻,甚至出动了闻名遐迩的105、106重装营,葡萄牙军队被完全打垮了,现在除在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还有一万多人外,其他地区已完全丧失战斗能力。”
安哥拉葡军在沿海地带苟延残喘、莫桑比克葡军在马普托惶惶不可终日,萨拉查实在撑不住了,硬着头皮向英美请求援助,明确表示需要的是有力部队而非武器物资。
英美同样意识到了风险,抽调兵力试图稳住局面。“105、106重装营?“
布朗少将一脸惊讶,“那在北非的是什么?”
“可能是107-112重装营!101-104番号在中东已见识过了
“为什么我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朝鲜战争前夕,中国在德国顾问团帮助下筹建了18个重装营,番号从101—直排到118,没有跳空,无论其番号还是组织形式都和德国重装营高度类似.…”
利斯解释道,“除极少数例外,这些重装营参加了中国历次对外战争并屡立功勋。
情报系统多次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被营这个名字所迷惑,这些重装营在满员配置下,一般拥有48辆最先进的坦克,还有上百辆各式装甲车、自行火炮、自行高射炮、防空导弹等等.......
总体装甲作战车辆近200辆以上,辅助的摩托、卡车、拖车、托运车、后勤保障等车辆约400辆。
加起来是近600辆车的大型单元,官兵总数通常在2400-2600之间,特殊加强后甚至可达3000人,最高指挥官一般都是上校,个别可能是大校。
这是读作营、人员构成为团、实际战斗力超过装甲旅的大家伙。且习惯性与机械化步兵、陆军航空兵单元配合使用,是解放军进攻梯队中最尖锐的矛头。
重装营无一例外直接隶属于多兵种合成集团军,按每个集团军一个的标准,换言之总数不止18个。
不过也不会太多,毕竟中国坦克产能并不是太高,有限的Z-59/69坦克还要装备其他装甲师单元,不可能都给重装营。”
确实有人提议过把重装营改为重装旅,听上去更名副其实,但军委出于种种考虑没同意,包括各集团军自己也不是很想改。
营给人感觉比较小,容易出动建功,一旦变成旅就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