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总攻(17)
总体而言,希共举事对苏联也是利好,迫使美国把本应该投放在叙利亚的自由军团转投到希腊,减轻了苏联和叙利亚共产党的负担。
对中国和南斯拉夫主导希腊革命,主席团内心依然酸溜溜的。
插手镇压或破坏目前不可能,毕竟希共举事也有价值,且希共现在压根不想理会莫斯科,就算希共当中还有少数亲苏派,这么多年起起落落下来,也早就被清洗完了。
谢列平提出,可适当援助古巴共产党,由于美国兵力大量外调,此前在南美活跃而被克拉克、沃金斯联手镇压下去的卡斯特罗与切·格瓦拉们也再次蠢蠢欲动,又在古巴重新折腾。
美军已接管了英军指挥权,但北非兵力太过空虚、士气萎靡不振,利斯上将40多万兵力都没挡住解放军倾力一击,哈金斯可不敢托大光靠10多万残兵败将就守住。
对肯尼迪要求自己担任北非战场最高指挥官的任命,他提出明确要求:在现有兵力外至少再给20万地面部队,且必须是美国本土力量!
如果之前敢提这种要求,保证被肯尼迪喷一脸,但北非战役打成这模样,肯尼迪不敢大意,最终应承下来。
哈金斯的考虑有充分依据,如果北非集群不能以美军为主力充当核心,继续以英国人或英印师为核心,他又如何有效指挥呢?
凑足20万纯血美国部队可不容易,肯尼迪、麦克纳马拉和约翰逊等人绞尽脑汁,从欧洲抽调了6万多。
如此抽调后,驻防德国的美第7集团军麾下兵力除大红一师外,其他被抽成了空架子,包括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在内,整个欧洲美军地面兵力近乎彻底清空。
对肯尼迪而言,把兵力抽空并调度到北非有额外好处,可把水分挤干并转用于其他地方!
驻欧单元本来要消耗大量国防预算,既然连根拔起,那就能大幅削减预算。
这肯定不是陆军愿意看到的场面,一旦全部清空,很多场面就兜不住了,最终麦克纳马拉出面,一边挪用驻欧部队预算,一边劝肯尼迪至少要留点基地看守人员,要不然废弃这些军事基地后,再想回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肯尼迪基本能猜出其中什么毛病,奈何上上下下盘根错节太多,他无力整顿,只提了个要求:从法国全部撤军,将来如果德国人要进攻巴黎,美国就不管了!
历史上美国从法国撤退是戴高乐宣布退出北约、独立组建欧洲军后的事,这次法国还没来得及退出北约,美国人就先走了。
法国感受到了不少压力,但最终啥也没说:走就走吧,走了美国人,万一有事,不还可以招呼中国人么?我还是上约国家嘛!
哈金斯并不排斥英印师,从罗德里格斯等人口中已经得知,英印师战斗力确实非常低下,根本不是解放的对手,但用来维护后方治安、保障后勤运输还是可以胜任的。
利斯排兵布阵就出现了重大错误,他不该把英印师推上去主攻,而把英国部队放在的黎波里-苏尔特一线稳固后方,互相调换还差不多。
说这番话时,罗德里格斯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某种因素:利斯不是不知道,他只不过担心本土部队损失太惨烈,所以才把英印师推上一线当炮灰消耗,如意算盘是等消耗差不多时再换下来,换本土部队上前摘桃子。
哪晓得解放军不讲武德,没等英印师消耗过半就直接由守转攻,迅猛突击了。
本该消耗的英印师溃退如山倒,本该节约的本土部队在沙漠夺路狂奔、亡命天涯,死得更多、更憋屈。
哈金斯认为这番见解言之有理,若非英印师把防线冲得乱七八糟,再加英国本土师实力不足,能一触即溃么?
这次苏尔特防线部署上,他采用2个美国师交错包夹1个英国师又1个英国旅的办法,陆续强化部署防线,等待中国后续进攻。
泰国副总参谋长胡琏和―堆前国党要员听说后,全都愣住了,薛岳甚至直接评价:“哈金斯莫不是被老头子附体了吧?”
这味道、这阵型可太熟悉了,常凯申微操剿共大业时,害怕杂牌军出工不出力,就这样部署并让嫡系部队严密监视。
杨伯涛嗤之以鼻:“哈金斯这套路离老头子就差个《革命军人连坐法了》,很难想象他居然给巴顿当过参谋长,如果连巴顿参谋长都是这水平,那美军岂不是....…”
众人哄堂大笑,自信心满满,这么多年也总结出来了,假设老头子不瞎搞,假设国党物资、装备、后勤和海空支援能达到美国水平,不用解放军动手,国党去对付美国人也完全不在话下。
杨伯涛偏偏窥破了天机,哈金斯甚至还传下密令:如英国部队面对冲击敢率先逃跑,旁边美国部队有责任、有义务“就地督战!”
孙立人和黄维持不同意见,认为哈金斯这么搞有部分合理之处。
“合理在哪呢?”
黄维书呆子摇头晃脑,“英国现役陆军从字面意义上说,已全被消灭了,现在这些,除部分军官,其他都是此前退役甚至后备役兵力,战斗力必然大打折扣。
邱疯子的第5军与后来重建的第5军那是同一个东西么?”孙立人则表示:“美国现在部队状态绝不是最好的,尤其指挥官经验欠缺得厉害。
他们最好的指挥官和最富有经验的军官,不是在幕府效力,就是在度假村待着,剩下那些新手,结硬寨、打呆仗、依靠国力平推是最好最有效的。
但凡想和共军.......咳咳.......解放军玩心眼,绝不会有好下场。
利斯自以为聪明,把弱兵前置以为消耗对手之用,结果解放军一个猛冲,十多万弱兵溃散,反而把本方阵线全冲乱。如果老老实实部署10多万本土军进攻,就算打不下托布鲁克,也不至于一冲就乱,没准双方还在班加西拉锯呐。”
众人听着觉得也有点道理。
国党在泰国重生后,美方确实也有来聘请当战术顾问,寻求对解放军的破解之道。
功德林毕业特赦的,包括虽没在功德林待过,但国但党时代军衔中将以上,自我感觉算“重要将领"的,都予以婉拒。
开玩笑,能在泰国有这种场面,那是老共额外开恩,一方面看俺们南洋献土、改旗易帜有功,给予晚年安置,另一方面希望大家提高华人在泰国的影响力,帮忙控制住整个场子才放过来的。
中英美大决战,你不给老共摇旗呐喊也罢了,反过来给美国人出谋划策,那不等于是汉奸么?
当年在琉球、南洋,美国人也没怎么帮我们啊,和打发叫花子一样,现在有什么理由帮他?
再说老共的战术也改了又改,和20年前甚至10年前完全不一样,万一出谋划策没搞好,还吃华盛顿一顿挂落。
就算勉强帮成又有啥好处?都半截入土的人了,莫非还想当美国人不成?帮美国人还不如跟着蚁首相赚美国钱快活呢!
不管怎么说,中美大战多少是个乐子,泰国内部也在推演、探讨,尤其美泰大规模给北非前线输送物资,大家都比较清楚。
光从欧洲抽调部队明显不够,为满足哈金斯的要求,麦克纳马拉又从本土和加勒比海方向抽调力量增援,甚至日本、韩国也合计抽调了一个多师,2万多人。
五角大楼的如意算盘是南美、加勒比海还有自由军团,靠他们顶住就行。
重新招募的自由军团相对于上一批幕府时代的自由军团实力要弱一圈,再剔除比较堪用的爱尔兰部队,档次更趋下降,必须靠更多兵力才能奏效,用兵如泥、消耗极大。
虽然苏联想重新勾连古巴共产党,但海外投放力量不足始终是硬伤,再用潜艇运输更是败笔,讨论到最后,决定使用伪装商船,利用上次从英美手里骗到的35亿美元资产包里的船只偷运。
谢列平认为思想要解放一点,古巴、西洲、自由军团、希共都可以卖,美国不是在甩卖苏械并用来武装自由军团么?苏联也可以如法炮制,甩卖手里的部分美械并武装其他团体。
主席团还通过决议,虽然美国利用南亚志愿军充当自由军团雇佣军动机不纯,但看在钱的份上,还是算了,不过飞机票要涨价,从800美元/人提高到10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