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激荡(8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171章:激荡(8

莫斯科一直对中国高边疆技术领域给予高度关注与跟踪,并明里暗里派遣各路人马去搜集信息。

一开始还以为会遇到很多阻力,克格勃甚至把“损失率”都定了标准,意思付出些人员代价可以接受。

结果这些东西在中国根本就完全公开,用不着大费周章去秘密刺探,包括中国推出的各类大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及其外设,有钱就卖,压根不设防。

公开资料越多,克格勃整理数据越完善,给主席团心里压力就越大。

比如,中国无线电报业务正处于快速消解阶段,倒不是说中国人不发电报了,而是中国大城市、主要政府、科研、教育机构都已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来传递信息了,几十K数据都转瞬即达。

甚至苏联也摸清了为什么中国从苏联大规模进口精炼铜的缘故,这些精炼铜都制作成铜缆,用于架设遍布全国的通信系统。

中国卫星通信设备和有关终端,从军区一级到集团军一级,再到师、旅、团,到1967年时,据说连营级都全面予以配备。

中国BP机和移动通信业务从12个核心城市开始,短短3-4年时间便向全国128个重点城市推广与辐射,12个骨干电信运营/设备商疯了般进行建设,还一刻不停地对外输出。

全苏邮电委员会及其下属的通信科学院做了评估,并假借工程项目名义向中方询价,意思给海参崴全套整下要多少钱。

从设备到全包方案都给了,报价只有苏联内部成本的一半到三分之二,且设备都比苏联先进。

苏方象征性买了几套,打算回头模仿,评估后发现基本不可行,不是说真不能仿,而是苏联仿制成本比进口贵得多,更要命的是,苏联走的是小型管和晶体管体系,面对中国持续升级的芯片,跟随发展力不从心。

要想全面跟上,必须再砸钱搞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林林总总预算加起来是个天文数字。

苏联教育部和高等教育委员会也报告了苏联副博士们入华的去向,他们很多都进入计算机的应用软件开发及互联网全面架设。

官僚们终于想起了当初被斥之为天方夜谭的OGAS系统,重新将其从报告堆里翻出来。

这时候就痛苦发现,根本跟不上。

OGAS演示版本就是个填表保送功能,通过硬件烧录的只有12个格可填的表,信息密度低得可怜,基本等于中国政务网里的群组统计水平,而这只是内网系统附带功能。

据说中国高考系统的招录与分派已完成全面自动化;高等级行政文件批阅也开始走电子化辅助流程,甚至连大城市社保转移都开始走线上审批了。

金融体系更不用说,中国证券市场与欧美全线接轨,英美制裁时,因财团坚决反对,特意绕开了证券信息交互;至于银行体系,所有分布在苏联的中国银行分支机构,早就用卫星通信而不是老掉牙的苏联电信或电传系统与中国国内交换数据了。

克格勃和专家们向主席团展示了完全从中国引入的初级自动化软件包,Word文字处理、Table电子表格、DBDS数据库、ERP系统、Account会计电算化软件、CAD绘图软件等等……

很多苏联高材生参与了开发,底层代码全基于中国的C语言,出厂时带有中/英两种语言版本。

专家们建议两条:

第一,全套照搬中国的软件体系并引入知识版权,抽调软件工程师进行俄语版适配;

第二,基于中国软件思路,重新开发与苏联体系相匹配的纯种自由知识产权。

第一种模式要求苏联整个信息化与计算机系统必须与中国接轨,上约小伙伴全套用中国体系无妨,苏联也能用么?

如果苏联民用、政用与中国接轨,那军用体系怎么接轨,怎么和现有系统兼容?毕竟苏联所有技术都在军工体系里。

民用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苏联经济体系与中国完全不同,而中国与英美差距很小,很多甚至相互借鉴,莫斯科没法直接用。

第二是全面自己开发,但开发就和芯片一样,面临从底层硬件到软件的全面研发、生产与适配。

第一种方案很快被否决,苏维埃有自己的骄傲,不能简单当中国跟屁虫;

第二种方案倒是被落实并部署了下去,但满怀希望最后变成全面死亡,柯西金发现,花了大价钱去乌克兰重新投资建设的集成电路产业水平,还不如已被西德接管的原东德产业集群,而这些产业集群已被西德彻底淘汰,直接跟着中国砸钱上新集群了。

验收时号称世界领先、填补国内空白的软硬件,一个比一个难用,不但无法量产,且不具备推广价值,更要命的是迭代还慢,这些工程师都要优先满足兼容性,焦头烂额的现有设备能把人逼疯为止。

苏方派人专门去中国考察,了解旧计算机设备如何兼容,打探回来的消息很意外:不兼容、快速淘汰!

中国小/微型计算机的折旧年限是5年,大型机折旧年限是10年,超过年份计算机从一线退役,或低价出售给周边小国,或免费送给各类大中专院校充当教学器具。

大型机说10年,其实8年基本淘汰,核心研究机构5年就能换新的。

认真考虑也对,中国计算机运算速度以16-18个月在翻一倍,5年就是60个月,至少要翻3次,意味着5年前机器只有新机器八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的性能。

米高扬和柯西金吓坏了,苏联都按20-30年折旧在计算成本,如果用中国5年快速折旧报废的方案,预算根本兜不住。

中国能向全球出口计算机设备并摊销成本,苏联这套卖给谁去?

虽然中国人均汽车拥有量还不如苏联,但人均计算机大大超过,在知识分子和国有管理机构中的拥有量更十倍甚至数十倍于苏联。

更要命的是,网络体系似乎只在这种前提下才能建立,就凭苏联的网络布局、通信体系架设与计算机拥有量水平,至少快速发展10年才跟得上。

本来莫斯科对中美说要花1500-2000亿美元搞高边疆嗤之以鼻,认为两家都瞎搞,哪这么贵。

几年盘算下来后发现完全低估了需求,集成电路、计算机、软硬件开发、通信系统、网络布局、卫星火箭等所有连带项目加起来,几倍于以前估计,再按中方快速折旧的法子搞,2000亿美元都打不住!

乌斯季诺夫知道问题所在,为争取把项目搞下来,先报80亿的低数,等后续再追加,只要不超过3倍都合理。

问题是米高扬和柯西金从哪里变80亿美元给他呢?是他们想拖欠高边疆费用么?是真没钱啊!

目前还要去西班牙、葡萄牙、古巴搞事,都需要大把出血。

要不是借中国突入中东骗了美帝35亿,又从牛牛身上赚了几个亿,去年和今年又要入不敷出了。

一毛不拔也不行,这毕竟代表先进趋势,最后柯西金要求军方砍掉部分不太重要的任务,匀出预算再讨论补充,这显然不是一时半会能决定的,众人决定观察完南非战役的情况再决策。

肯尼迪前天晚上去诺福克熬夜、昨天晚上讨论战况搞到很晚,本以今天晚上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番。

没想到次日一大清早,麦克纳马拉又打电话过来,肯尼迪很紧张,接过电话,用颤抖的声音问:“南非前线出了大问题?”

“南非战况很激烈,勉强还守得住……不过……”

麦克纳马拉小心翼翼道,“中共又开始展现海军力量并转播了,我们考虑要不要紧急派遣摄制组去海上拍摄并公布,要不然,金融市场就完蛋了…….

中国舰队远征消息披露与希思首相辞职后,今天上午,伦敦方面股市大跌,英镑汇率即便有我们紧急支持,依然跌破了0.6。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