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乱象(9)
肯尼迪抱有最后一丝侥幸,吞吞吐吐道:“您的意思是,如果我们能有足够拨款,4年后不但能在这套战术上追平对手,还能重新拉起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呃,我指一强标准……”
《两洋法案》其实是美军标准的两强法案,意思既能在太平洋上抵挡住来自中国压力,又能在大西洋上抗住来自皇家海军的压力。
但不管怎么安排军舰,两洋调度始终是难题,所以美国使用了那么多核动力。
从巡洋舰、潜艇、航母、武库舰等一路全是核动力,为的就是战时状态下两洋调配的充裕续航。
南大西洋海战后,五角大楼多次盘点,痛定思痛后认为:
第一,光有主力舰核动力,没有辅助军舰核动力是不行的,全核海军并不可取,相对于此前一味追求核动力,紧急增补的全是常规动力的小鹰级;
第二,继续坚持两强标准已没有必要,皇家海军遭受重创,威慑大减,中国在掌握目前的航道、基地、领土并拥有战略点后,大战不一定会在预设方向展开。
就像这次对决,中国压根就没去过太平洋,反倒朱姆沃尔特气喘吁吁地从珍珠港扑过来,最终也没赶上。
退一步说,也亏没赶上,如果当日他也参加,保不住被一起收拾。
朱姆沃尔特能全身而退不是水平高,是他运气真的够好。
再加中国海军实力还在进一步膨胀,考虑到军费压力,很顺理成章地提出一强标准,包括补的7艘小鹰级,就是为尽快拉平差距而考虑的。
至于要不要再造常规动力武库舰,华盛顿很犹豫,到目前为止,始终没法排除武库舰遇到的威胁,打算暂时缓一缓,先搞李海级导弹驱逐舰这种成军快的品种再说。
“一强标准可以,但我不建议硬拖着自己研究而不从中国引入。”
沃金斯深深吸了口气,“科技发展并不是停滞的,假设我们4年后达到中国现在的水平,那说明我们和中国的差距有4年,这4年间对手不可能睡着等我们追,必然研究更新的技战术,换言之,4年后我们面临的还是更有优势的对手。
4年差距,或许要10-12年的持续努力才能拉平。
表面拉平不代表实质性拉平,因为地面部队与对手差距太大,海空军平了甚至略微领先远远不够,需要大幅度领先才行。
不是我想推卸责任,但我认为,倘若没有南非战役惨败,急需伯克与穆勒编队救命,本来海战不会如此狼狈。”
所有人默不作声,包括肯尼迪也不敢反驳。
中国陆军杀伤力实在太强悍了,倘若美军不具备海空优势,陆军几乎开战前就可以判定必败。
决定美国目前这局面当然主要是海战输了,但反过来说,西洲这里美国掌握着绝对制海权,还纠集了—批炮灰,又有充裕的物资、人员、军火供应,为什么还打不过对方?
美国在南美只能欺负下两圭、玻利维亚,一进入西洲纵深就寸步难行,以至于西洲老战士纷纷表示,虽然西洲抗战很像30年前鬼子进村,但说实话,比鬼子进村好打太多,牺牲也没那么大。
美国虽然天上飞机、地上坦克重炮的,但咱们手里家伙也不缺啊,再硬的铁王八,一发红箭下去就报销了,30年前围着鬼子炮楼硬没办法啃才叫绝望。
可怜的格林没大规模和中国交过手,真拉起大部队与中国装甲师对冲,还没有海空优势,5天就完蛋了。
最尴尬的是,不管哪种地形,美军都赢不了。无论冰天雪地的朝鲜,热浪滚滚的中东沙漠,山地丘陵的莱城,孤立岛屿的瓜岛,还是高地海角的南非,亦或一望无垠的潘帕斯草原,美军碰到解放军就是输。
双方唯一没大规模交手的,大概只有斯大林格勒那种令人窒息的巷战了。
德国人有言在先,你确信要和一晚上轻轻松松强行军30英里的中国军队打巷战?就你们那5英里必须坐吉普车否则走不动的尿性,我看算了吧,正儿八经打巷战,你们连1945年的国民掷弹兵师都打不赢。
日本人也是这意思,无非稍微委婉点:美军要发扬火力优势、空中优势、通信优势、后勤优势,怎么能和中国人打巷战呢?人家多少人,你有多少人?6000万把刺刀呐!
这么说也对,所以陆军定下规矩:不到走投无路,绝不和中国人打巷战!
走投无路是绝不可能的,再难熬的处境,只要举起双手勇敢跨出去,保证度假村优待。
不可能没有路!
甚至中国军人,不管普通话行不行都学会了“缴枪不杀”、“投降优待”、“度假村”等英语。
一堆活听下来,腊斯克明白了。
沃金斯言下之意就是,之所以打败仗,蚕金没氯过对手是主因。
本来克大帅时期美国氯金有优势,但谁让肯尼迪上来乱七八糟一顿搞,以至于最后紧要关头又落后了。
中美高边疆本来差距6个月,现在硬生生被拉开到4年,至少3年半责任要归肯尼迪,半年本来就有,克大帅没啥责任。
为什么肯尼迪才当了3年总统却要承担三年半责任,是因为不仅砍了经费、增加了不必要的流程,还逼走了一堆人,全部折算下来就是3年半。
肯尼迪听明白了,但只能装不明白,真要是把话说穿,估计会更加尴尬。
他摸了摸鼻子,心虚道:“以您之见,目前该如何呢?”
“以引进全套技术为契机,争取谈和吧……”
沃金斯斟酌道,“10年内就别想报仇的事了,10年后再看看有没有机会。中国要求虽高,但还是可再谈―谈的,趁着目前还有点牌。
拖着当然也行,反正中国不会进攻本土,但拖着是比干干脆脆认输更糟糕的选择。
中国会从各个方面不断施加压力,剥离我外围力量,中法对付以色列就是实质性的第一步。”
麦克纳马拉也劝道:“差不多了,可以砍砍价,尤其600亿赔款和技术交换对价可再砍砍,但不管怎么谈判,无法规避我们打输了的事实。
我现在更担心经济,14%的利率都遏制不住通货膨胀和赤字,再暴涨下去,把利率加大20%以上,会出现全面衰退。
这可是更糟糕的格局,新一轮经济危机乃至于大萧条已在路上了……”
肯尼迪颓然道:“经济的话,那是下任总统的工作了,目前勉强看能不能维持住吧,最起码现在还能有军工订单,要不然需求更加不足……”
众人面面相觑,肯尼迪什么意思?现在才3月份,距大选还有8个月,距离新总统就任还有10个月,难道他不想为此事负责,非要美国继续在深渊里挣扎8-10个月?
做人怎么能如此不负责任到这种程度?难道约翰逊暗杀案还没让他警醒么?
如果你这么不负责任,那为什么急于复出,躺白宫养病不是更好?又没人逼你出来。
其实这是肯尼迪的真实想法:权力呢他是不想放弃的,责任呢是不想背负的,最起码不能背负主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