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乱象(11)
大量以色列士兵包括苏联顾问,还没来得及见到3月8日的朝阳,便在铺天盖地的打击中报销了。
尤其暴露在外面普通阵地上、防空阵地、机场等旷野地带的守军更是死伤累累。
南大西洋会战结束并休整后,林遵舰队就北调了,但拖到次年3月上旬才进攻。
中间当然有指挥系统重新调度与磨合的需要,也有等候军工产能的需求。
南非战役、南大西洋海战消耗了大量导弹,需要优先补一补,其他战区就得稍微缓缓,只保留低水平基数,等后方继续送上来。
导弹毕竟不是大白菜,就中国这种用法,真是拿导弹当香肠使的,连法国人看了也咂舌不已。
反过来间接证明15亿美元体验费真不贵,法国几个上将私下一评估,认为光中方交给自己到饬的这部分导弹和无人机就价值2个亿了。
虽说法国不插一手这些烟花也得放,但这不是也过手沾油了嘛,给钱是合情合理的。
另外借机看到了更恐怖的东西:数据链炮击法!在高科技加持下,素来依靠观瞄落点及人工校正的舰炮也现代化了,简直指哪打哪,那架势仿佛富尔总统能在巴黎办公室直接遥控前线:左边机关枪前进50码,开火!
以前总觉得得梅因这种8英寸机关炮过于夸张,再看牛牛的米诺陶更觉不可理喻:要这么快射速干嘛,观瞄和指挥跟得上么?
现在终于明白,人脑或许跟不上,但电脑可以。流水的坐标体系根据数据链哗哗地往火力室传,人脑还没反应过来,火控计算机已自动调试并分配打击目标了。
中方也说了,武库舰用于对岸压制比炮击巡洋舰效果更好,更安全,但也更贵,还是能省则省。
法国人对此深有体会。
在目睹武库舰在珊瑚海之战中大发神威并进行控制系统引进后,法国给本国海军搞了阿尔萨斯级武库舰。
名字就是二战时被迫终止的黎塞留级战列舰改进型,部分底图和动力构想沿用了最早设计,但总体而言是款全新设计的战舰。
总体比蒙大拿级(标排8万余吨)、狮级(标排7万余吨)要小一圈,但也达到标排6.6万吨、满排7.4万吨这个超越大和级的数据。
法国人毕竟二战断档了,历史上也不算海军第一梯队,建造起来非常吃力,时间一再延误、预算持续增加。
本来说好10年要造4艘,结果11年过去,第1艘刚服役,第2艘还得再等1年多才能验收。
造价更没法看,吨位最小、常规动力的阿尔萨斯级居然比核动力的蒙大拿级还贵,而法国工人薪水通常只有美国的一半。
真因为阿尔萨斯级反复延误与浩大开支,所以法国才咬紧牙关,暂时放弃在航母上的追求,转而和中国一起向牛牛订购2艘马耳他级。
事实证明这策略是对的,马耳他级都全套拥有并装备一线好几年了,阿尔萨斯级还没弄清楚。
按今天见识到的情况,阿尔萨斯级子体系马上得就地升级,中国人不经意间“说漏”嘴,意思中国中央控制计算机高达5000万次运算/秒,其他分区控制计算机都在2000万次/秒以上。
本来法国人也不觉得5000万和2000万有质的区别,但加上这套数据链、卫星导航后,大家敏锐察觉阿尔萨斯级那套2600万次/秒的中控计算机肯定不够用,以前觉得够用是需计算量不够,你把量往上提一提试试看?
以前港口总觉得有6-7万吨停靠能力足够了,现在10万吨的滚装船、12万吨的散货船、15万吨的特大油轮一—涌现,连主力军舰都奔着10万吨去了,6-7万还能够么?
港口和码头升级了,配套的吊运、装卸、运物、调度等子系统难道不用跟随升级?
控制系统都升级了,武库舰搭载导弹难道不需要升级?
这么—想,资金哗哗上去了,难怪中国人说“要省钱”,超级武力果然不好把持与拥有。
再转念一想,武库舰导弹马上也要升级为带卫星导航芯片的新家伙了,旧款不赶紧用掉,后续怎么弄钱搞新的?
在打以色列时消耗掉,费用可理直气壮找国会报销;如果刚服役马上升级要钱,本就因预算不断膨胀而脸色难看的议员们没准又会问得你浑身不自在。
得,赶紧打完吧,早完早换新。
开战才不到6个小时,富尔就收到报告,要求把阿尔萨斯号调到前线,和中国舰队—起出击,对准黎巴嫩或阿拉维派境内的以色列目标开火。
理由冠冕堂皇:如果全是中国先进武器取得胜利,战后不利于维护法兰西的大国形象。
虽然中国从不多嘴,哪怕给了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也从不多嘴多舌,但国际舆论毕竟盯着看,维护巴黎金融中心的地位也需展现相互匹配的实力,云爆弹帝国主义毕竟不如高边疆帝国主义体面。
预算如果实在不够,再从犹太资本身上多刮点也就是了。
富尔对此还能说什么?只能从善如流。
8时许,迎着日出,炮击编队火力向纵深延伸,登陆部队开始上前,海军陆战队第3两栖军指战员在大型登陆舰的支持下,直接去塞浦路斯登陆。
为确保万无一失,陆战队特意调集了一批火箭炮护卫舰,这些玩意不归指挥中心总控,也没安装芯片,不属于精确打击范畴,好处在于火力猛、射程远,密度高,算陆战队可就近调用的支援力量,直接归陆战旅协调。
为提高海军陆战队作战能力,林冠华考虑增设两栖攻击舰,目前世界上唯一装备的就是美帝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牛牛本有赫姆斯号两栖攻击舰,但因财政问题已被暂停了。
硫磺岛级没被林冠华看中,认为太小儿科了,对付小国还行,遇到稍微有点实力的国家就得跪。
尤其导弹艇技术和成品扩散后,对硫磺岛级威胁很大。
美帝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这次对华作战,愣没敢把硫磺岛级摆在一线,只是去进攻乌拉圭时象征性用了用,然后紧锣密鼓研发4万吨的塔拉瓦级了,但到目前为止,塔拉瓦级虽有4艘订单,但1艘也没能服役。
建成后能不能第一时间服役不好说,因为美帝目前的战略不是进攻,而是收缩防御,两栖攻击舰在海空实力不足、制海权丧失情况下,并不实用。
中国也想要自己的两栖攻击舰或者说突击航母,本考虑战后拿埃塞克斯级改,但埃塞克斯级舰体毕竟接近30年了,中途经历多次折腾,承受不起这么大调整。
林冠华打算拿3.8万吨、舰龄不超过20年的鲁莽级改改,积累经验后再利用改中途岛级/马耳他级技术造—款全新的两栖攻击舰。
当然,如能白嫖美帝塔拉瓦级也完全可以,反正萨克拉门托级补给舰他已看上了,打算尽可能折腾过来。
这也是逼着美帝拿主力航母交换高边疆战术的出发点∶3艘鲁莽级转型,中国航母编队数量肯定不足,在自造首相级没竣工前,急需美帝现役的尼米茨级和小鹰级补充,中国多4艘美帝就少4艘,力量对比稳如泰山。
高边疆教给美国人也无妨,反正他们4年内无法反扑,4年后再掂量一下彼此海军力量对比,华盛顿又得缩回去。
一来二去,真按沃金斯说的用10-12年追平,那就更好,12年后,中国更不怕美帝。
再说就美帝这经济,还能再熬住一次两洋法案?林冠华绝对不信,英加合并就得逼迫美国往地面部队持续投入。
以色列人已被打蒙了,岛上所有的防空阵地、导弹阵地、重炮乃至机场都已陷入瘫痪,能用的只有躲在堡垒深处、不成体系的少数部队,但这绝不包括预定的反登陆一线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