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乱象(13)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233章:乱象(13)

以色列的夜色反击如同二战时守岛日军的万岁猪突,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但只能说聊胜于无,反而导致自身有生力量的加速损耗,无论海上、空中还是陆地,都损失累累。

但连解放军也承认,以色列的战斗力和作战意志要比英美官兵,尤其是中东战役时英美官兵强很多。

难怪总前委明确指示,要集中优势兵力和火力,以杀鸡用牛刀的架势去打,尽可能减少人员损失。

塞浦路斯登陆战的兵力和技术装备优势可比潘帕斯草原战役更胜一筹。

法国盘点自身损失后也惊出一身冷汗:要没有解放军在地面推进,光凭法国这几下子,估计损失真不会小。

由此可见,当初从黎巴嫩和叙利亚撤退是对的,现在和中国联手后再重新杀回来,也没错。

不同的选择充分体现了法兰西高明的深思熟虑与审时度势能力。

当塞浦路斯战役进入高潮时,巴西之战进入更深刻的混沌局面。

解放军西洲部队兵分两路,一路越过托坎廷斯河向马拉尼昂州进攻;另一路则仰攻巴西高原,向戈亚斯州进攻。

解放军主力部队及巴拉圭、乌拉圭的两圭部队,在休整完毕后发动更猛烈的进攻,一方面帮乌拉圭恢复北面版图(原巴西里奥格兰德州、圣卡特琳娜州),另一方面则向巴拉那州进攻。

进攻主力都是解放军,但助攻主力有所区别,前者是乌拉圭军队,后者则是巴拉圭军队。

在这些天进—步深谈中,林冠华在蒙得维的亚与两圭达成共识:20万平方公里的巴拉那州一分为四。

中国取巴拉那河东岸部分,大约近3万平方公里;

乌拉圭取南部与原卡特琳娜州相毗连的区域,大约4万余平方公里;

巴拉圭取与原米西奥内斯省相连接的土地并向东一直延伸到库里蒂巴,形成6万余平方公里的巴拉圭大西洋走廊并获得该州全部海岸线,虽说全部,但因巴拉那州本身就属于海岸线不怎么广袤的区域,100公里已基本算极限了。

剩余近7万平方公里,准备继续留给巴西。

本来巴拉圭希望全取剩下这7万,哪怕再多给中国、乌拉圭一点补偿也行。

林冠华提了个问题,巴拉那州属于巴西人口密集区域,总人口超过500万(这数字比实际历史还多,因为上次巴西战争后,有不少人从南部逃亡去了巴拉那州)。

中国获得的东岸部分是该州人口相对较少的区域,虽有3万多平方公里,但人口不到30万人,毕竟瀑布、河边等地方属于相对闭塞、不便的位置;

分配给巴拉圭的6万余公里走廊,还要加上库里蒂巴这个港口城市兼首府,人口就超过200万了。

假设巴拉圭贪心不足把剩余地盘全吃下来,分配到的巴西人完全会超过400万。

巴拉圭本国人口只有270万,还拿了一堆阿根廷土地,再吸纳300万巴西人,那巴拉圭以后到底叫巴拉圭还是叫巴西-阿根廷-巴拉圭混合王国?新并入的人口将来还能以小洛佩斯为荣么?

这问题难住了巴拉圭人,经痛苦思索,认为中国考虑是对的。

如此庞大的人口,既不可能消化,又不能屠杀,驱赶也要遵循基本法,哪那么多地方能赶?

巴拉那北边各州,如圣保罗、里约等等,人口密度比巴拉那州还高,圣保罗面积比巴拉那州大22%,人口高达1800万;里约州面积比圣保罗与巴拉那州之间的面积差额还小,人口却比巴拉那州多,高达700万。

最后巴拉圭按林冠华建议,划走6万多公里并把海岸线占住,再考虑把部分巴西人赶到剩下巴控领土上。

至于圣保罗和里约这种地方,就算地理情况再好(相当于中国江浙沪),也完全没人谋划去占领并同化,人口实在太多、太密了,就算你再安排2500万单一种族过来,也不过将比例搞到50%。

谁有这能力一口气抽调2500万么?

中国以国家战略和世界第一的人口往西洲移民,10年下来都才搞了1000万,还是很空旷的地方安排1000万。

如果往里约和圣保罗这种不到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再安插2500万人口,为争夺生存权,非爆发大规模混战不可。

事实上大规模混战已在爆发了。

本来政府军在美军帮助下,占据绝对优势,但潘帕斯战役结束,巴西政府军损失很大,美军同样伤痕累累。

巴共在两州借机起事,与巴西政府军已展开多次作战,并向其他各州疯狂扩散。

幕府交手的军队,其实都是北面各州接受煽动起来的作战对象,并没有成建制的巴共军队。

这种情况下,上约联军兵力齐出,迅速全线进攻,对付的还是巴西政府军力量。

在目前巴西大地上,幕府军、政府军、美军、自由军团、解放军、联军、巴共军及各地武装互相厮杀。

幕府军主要以“保境安民”为口号对付当地武装割据力量,但对不听话的巴西政府军照打不误,巴西东北5州:北里奥格兰德州、帕拉伊巴州、伯南布哥州、阿拉戈斯州、塞尔希培州已基本控制在克大帅手中。

幕府军快速南下,准备夺取最大的巴伊亚州,对州政府头面人物也抓紧更替,换自己的人马上去甚至军管。

以前幕府只能控制累西腓和萨尔瓦多,现在五州之地基本掌握,努力扩张地盘。

幕府军团如滚雪球壮大,前来阻击和对付的美军基本都会在真正遭遇后考虑投奔克大帅。

哪怕有部分人不愿意,克大帅也不为难,而安排飞机或船只把这些人送回美国。

在这种情况下,他怎可能回去参加什么劳什子的最高国防会议呢?那不注定是鸿门宴么?

听到中国中国大范围出击,克拉克想了好一会,脸色阴晴不定,最后还是缓缓点头。

兵到用时方恨少。

潘帕斯会战时,巴西当局启动紧急动员计划,大范围招募兵力并快速扩容武装力量。

幕府军虽然很快集结并快速扩容到15万以上,但对于控制更多地盘,这点兵力依然有些力不从心。

假设没中国外力下场,而华盛顿不断给巴西政府军提供支持,就算幕府军更为精锐,也很快就会被磨光。

中国一下场,尤其带着两圭下场,克拉克就知道政府军不可能肆无忌惮地全面增兵并用来对付自己了,现在麻烦就在于,中共会不会扶持巴共并让巴西社会主义化呢?

一旦那样,自己这边就危险了。

与此同时,通过内线得知肯尼迪也不想给幕府提供支援,甚至还想把美军战败的主要责任扣在自己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