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分化(7)
既然克拉克都暗示得这么明确了,英德两国也不能不投桃报李,在伦敦会谈的威尔逊和基辛格洽谈并基本签署《英德永久互不侵犯合约》后,认真表示会相互支持对方在同文同种、和平民主的前提下实现自由联合。
两人回答记者采访时又不约而同地表示,对哈布斯堡家族去南美建国表示理解,对克拉克登基称帝表示祝贺。
虽然两国未明确表态何时承认这个新国家及是否会派人参加登基典礼,但至少都以政府领袖而非私人身份表达祝贺,意思很明显:只要这个新国家立得住脚,英德将来不吝承认。
之所以没表态直接承认,是内为呗忘中国含曼,毕竟中国大军就在巴西方向,万一他们不能容忍呢?
到现在为止,英德两国政治家还没理解中国在其中布局,哪怕猜测也不敢猜到中国方面,反而以为克拉克上台并接受拥戴是受了哈布斯堡家族的蛊惑而冒险一跃。
首先,克拉克与哈布斯堡联姻是比较奇怪的决定,摊开说又不是很怪,美国人喜欢贵族与爵位是出了名的,克拉克接受日本爵位就是先例,哈布斯堡内心估计很想复辟,精挑细选了克大帅当女婿;
其次,哈布斯堡依靠女婿与联姻获取并扩大王冠在历史上有很多先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眼瞅德奥合并在即,哈布斯堡如何安排就成为难题。
眼睁睁被扫进历史故纸堆显然极不情愿,在奥地利复辟又不可能,那只能千方百计想法子了,要不然,真临时起意,事前毫无协商,奥托怎么如此爽快把皇位让给妹夫且事先毫无痕迹?
哈布斯堡果真布置巧妙,花花轿子人抬人,气氛都烘托到这了,克拉克也表态赞同英加、德奥合并,礼尚往来也祝福下登基称帝吧。
虽然两人心底觉得这事其实挺滑稽,但南美反正不是英、德的利益相关区,当然可抱有非常乐观的态度。
主席团终于确信英德已互相“勾结”,风险急剧放大。
会上还是要深入讨论,对这件事究竟该如何表态。
安德罗波夫认为,苏联暂时不宜轻动,相反,应尽可能挑起各国对这件事的热议与对美国的嘲讽,这才能有效掩护土耳其方向的军事行动,避免成为全球热点,这两天不就没人关注中法打以色列了么?
等克拉克称帝浪潮过去,土耳其战事估计也差不多了。
德国虽局部动员,但没有更明确迹象表明德国一定为对付苏联,没准有可能借对付苏联的契机加速实现“德奥合并”呢?
苏联也不想真履约并同意德奥合并,所谓默许是葛罗米柯放出来稳住柏林的,苏联最好自己先造成既定事实,再怂恿周边反对德奥合并,把这件事给搅了。
安德罗波夫建议继续刺激大家对德奥合并的风险认知,尤其是要和法国协调立场。
英德互不侵犯要么准备对付美国,要么准备对付法国,总体来说,对付法国可能性更高些,安德罗波夫不相信巴黎不紧张。
这种观念不错,巴黎确实挺紧张,不过巴黎现在还有北京作为后盾,并不是很怕英德联手。
必要防范还是要有,在确信英德将签约后,巴黎直接找北京沟通,讯问整套高边疆新战术转让价格。
本来法国人想另起炉灶,现在看来完全来不及了,为有效压住蠢蠢欲动的英德,富尔决定立即借鸡生蛋:
服务器平台(卫星导航网)全套租赁中国,再让中国帮忙搭建APP应用,把什么精确打击、数据链炮击、灵巧攻击套件、导航卫星等展现过的东西,连实物带全套技术资料统统教给法国,寻求整体打包价并要求中方提供5年售后与升级维护服务。
鉴于实际情况,可先不转让技术,而让法国熟练应用起来并与本国军事体系尽可能融合。
这要求相当史无前例,常委会也吃不准,最后林冠华咬牙报了友情价:128亿美元。
密特朗还价99亿,同时要求中国承诺在法国遭遇英、德可能的进攻时,启用上约条款协同防御,自然,都协防一体了,那对应军费归法兰西承担。
双方最终讨价还价到112亿,除此之外中国额外表态:英德如主动进攻、侵略法国,中国会站在法国这边,如果法国与其他国家联手入侵或进攻英、德,中国将采取灵活立场。
中国明确表示,中国不反对英加、德奥合并的前提是和平民主,中国也不反对法国在民主前提下继续扩大领土,但如果法国用武力干涉或威胁其他合法、自愿的合并,中国不予支持。
如此表态其实很微妙,等于告诉法国:德奥和平合并我不管,劝你也别管;但如果英德进攻你,我会帮忙。
针对如此表态,法国内部进行反复商讨,一直无法达成—致,直到《英德永久互不侵犯合约》真落地后,法国人终于被迫统一思想:接受中国要求。
理由很简单,不接受中国要求就只能找美苏联手。
美国靠不住有目共睹,与苏联联手,到时可能不但英德、连美国都会下场,中国再袖手旁观,那法国就真完蛋了。
况且,从历史进程看,中国曾为了匈牙利两肋插刀,信誉很可靠,这比苏联强了不知道多少。
目前格局下,只有中法站在一起才能抵消英德的优势。
中法还不用单独签约,只要重申上约集体防御与安全体系就足够了。
相比之下,112亿美元的价格反而没那么重要,大国交手,随便动动就几百亿砸下去,112亿能干嘛?
没见光中国击沉的军舰就高达数百亿?
思路统一后,法国终于静下心来听取中国意见:组建欧洲联合部队应对突发事件,德奥如果真要合并,法国在拦不住的前提下,可让德国人完成重大考验。
巴黎表示会慎重考虑这件事。
莫斯科试图拉拢巴黎的努力完全遭到挫败。
反过来说,中法目前还在对付以色列呢,而苏联却在支持以色列,德国基本站法国一边反对以色列,这种局面下,法苏友谊注定恢复不了,葛罗米柯也无计可施。
波德戈尔内还有更重要的事问他:“德国不是说3-5天给我们答复,现在几天了?”
“已经满5天了……”
“具体什么意见?”
葛罗米柯硬着头皮道:“德国重心先受了以色列大使事件干扰,又和英国谈互不侵犯条约,说再晚3天正式回复我们。”
所有人忍不住皱眉,谢列平叹了口气,问道:“德国的局部动员还在持续进行,对吧?”
“是的……”
米高扬问:“目前战线到哪一步了?”
“普遍已深入土耳其境内350-400公里……”“速度不够快啊。”
勃列日涅夫看了看地图,嘀咕道,“就按这速度,什么时候能打到安卡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