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重组(5)
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64岁的柯西金同志步履沉重地迈出克里姆林宫大门,叹息着坐上了最新款的ZIL112防弹轿车扬长而去,副驾驶位置上的秘书看着一脸愁容与阴云的首长,想说点什么,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说。
不需要答案,柯西金同志的脸色就是答案。
原本苏联最顶级的防弹轿车叫ZIL111G,据说全国只有12辆,打算生产到24辆,满足所有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和核心军方高层的限定需求。
林登·约翰逊遭遇枪榴弹刺杀让苏联高层不寒而栗,快马加鞭启动了新的ZIL112车型研发,相比111G,新车型最大特点是再次强化装甲、底盘等,整个车重再次增加了1.4吨多,甚至紧急情况下后座掀开还可发射单兵防空导弹。
由于重量太大,原国产6.0排量发动机实在撑不住,外贸部根据计委指令,从美国进口了32部专用发动机:雪佛兰顶配的7.4升发动机和配套变速箱,可输出高达450匹马力,足够在坐满人的情况下,9秒达到时速100公里/小时的水平。
本来大家觉得可能应对过于偏激了,似乎领导人又玩上了新汽车,但肯尼迪遭本国快反部队直升机突击让所有主席团成员吓得魂不附体,越发证明这个安排很有必要。
苏联此前已学习中国在莫斯科搞了禁飞区,出这件事后,更小心小心再小心,别说民航、军用飞机了,直升机也不能随意晃荡,又从中国进口了一圈雷达部署在莫斯科周围。
从中国进口雷达不是因为苏联没货,恰恰相反,这是谢列平特意叮嘱的,安排两套不同系统互为备份,防止被人渗透后一锅端。
波德戈尔内也觉得颇有道理。
除此之外,为防备敌对分子破坏,莫斯科市内大兴土木,重新修缮道路,专门为ZIL汽车设置专用车道,这些车道在任何情况下都只供ZIL品牌的政府高级轿车使用,其他品牌、其他车辆,不管有天大的理由都不准使用。
中方对这种专用车道很好奇,林冠华当初甚至安排人来考察,看是否预埋了先进的信息化装置以进行电子隔离、干扰啥的,如果那样确实比中国的专用电子干扰开道车要先进。
结果发现自己想多了,这是经典的毛熊品质:专用机场跑道混凝土+厚装甲板!设计意图是防备有人在上面埋设反坦克地雷,抗击穿能力基本能达巡洋舰水平。
问题是巡洋舰长度才多少?了不起200多米,航母也就300多米。而莫斯科吉尔专用车道足足搞了500多公里!
一般国家大使馆还分不到吉尔系列汽车,也就是中国地位重要、关系密切、经贸体量大,再加方毅经常去计委、外贸部、外交部等送东西联络感情,作为回报,收了顶级染发膏的米高扬同志特别指示回馈2辆ZIL111普通型给中方。
—辆给中国大使馆,一辆给中国商务总办,如果方毅等人来可以直接用。
上吉尔车道,拥有最高通行权,红绿灯全部为此调整,别说堵车了,多吃几个红灯都是对首长的不恭敬!
这手笔着实震慑了见过大场面的斯小林,主席听说后更破口大骂!
中国不是没有装甲板铺设的高等级道路,但主要就在人民广场、人民大道上,出发点是为防备阅兵式重型车辆碾压造成路面破损而这么搞,如果有人提议为领导行车安全专门搞红旗车道,主席非骂上三天不可。
但苏联就这么华丽丽地摆平了!
反正计委的钢板、计委的水泥、军方的工程兵,随便意思下就行,谁还认真算啊!
再说领导的时间多宝贵啊,少让他们在路上耽搁一分钟,就能让他们减少一分钟暴露的风险,增加一分钟决策国家大事的时间。
时间当然抓紧了,但柯西金再次提起“停战议和”要求又被大多数主席团成员拒绝了。
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英美开始为加拿大问题纠缠上了,法国注意力也转向魁北克,甚至克格勃间谍都报告:伦敦提供给德国的军火减少了,大量军火正装船去武装加拿大人,甚至还听说皇家空军都借着掩护皇室转移契机,往加拿大加派了6个中队。
主席团很多人认为,德土受到的支持进一步减少了,北约也陷入瘫痪,正是苏联咬牙顶住的时候。
上个月希腊共产党当局宣布退出北约并加入上约时,北约也没什么声音,似乎大家都默认了整个组织的半瘫痪。
目前在土耳其方向还有两个国家比较热心,一是德国,二是意大利。
德国大家都知道是为推动德奥合并,意大利刚刚从中国拿了1艘鲁莽级,也要多试试水,可以理解。
最关键是,奥地利已决定在9月17日进行全面公投,决定是否整体加入德国,实现德奥再统一。
奥地利加入德国的法律流程很简单,第三帝国时期那些安排稍微改下字眼就能用,难的是如何启动公投。奥地利议会也经过了反复论战、撕扯、民众集会、德国施加压力等……
说是德国不能用武力威胁,要确保和平统一,懂的都懂,德国在土耳其亮肌肉,不就在不断提醒奥地利人不要犯傻么?
主席团认为,德国的战争带有很多表演性质,9月份后估计就差不多了,现在不能撤退更不能求和,否则不就前功尽弃么?
欧洲不可能铁板一块,英法德意四大家,不都相互有矛盾么?
哪怕德意在土耳其上一起大打出手,但德奥合并难保意大利没有其他小心思。
要不然,意大利为什么又急吼吼与中国达成协议,赶紧再买一艘改中途岛级航母呢?
意大利中止与英国谈判马耳他级建造与引入表面原因是英国要集中力量投放加拿大,暂时不便出让,深层原因没准就是意大利想进一步平衡德奥呢?
反正莫斯科不相信这些力量会用于压制铁托,至少短期不像。
至于柯西金苦口婆心提到的经济困难、物资输入减少、人民生活成本提高和福利削减等问题,主席团都认为“再熬一熬就过去了”、“横竖不会超过这个冬天”。
粮食又不缺,不就少点肉、少点奶制品、少几件衣服嘛,很容易克服,卫国战争那么困难都坚持了下来,现在再难,还能比卫国战争更难?
别胡说了!
根据计委统计资料,目前消费品丰裕程度不但远远超过卫国战争,比斯大林末期、马林科夫乃至赫鲁晓夫初期都要好。
更重要的是,还遏制了无所不在的黑市,减少了无比猖獗的走私。
柯西金欲哭无泪,其他人难道真不知道走私是怎么减少的么?
走私减少靠的是国家计委补贴商品价格,使货品价格内外倒挂,换言之,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在加计关税(极少)、国营商店分成、远距离物流、其他税收的前提下,依然比中国原产地价格低。
销售地比出厂价还低的场面就这样华丽丽发生了,这还走私啥啊?反过来走私回中国还差不多!
不但中国日用品这么补贴,从日、韩、朝搞到的很多东西都是这场面。
中国大使馆和商务处也注意到如此反常的局面,因为莫斯科特供商品居然比北京还便宜,尤其中国产的东西比国内还便宜,真吓死人了。
一开始以为有人内外勾结,大规模偷运工厂货物,后来才懂补贴后的骚操作。
没有硬碰硬的关系,大规模反向贩卖不可能,柯西金精确计算后的补贴价也让反向走私变得无利可图,少量买点就地享受倒可以。
只不过,这种卖出去一件就亏损一件的动作,不可能敞开操作,又开始加码了票证,加码了特供,实现限量供应。
汇率重估后逆差减少就是因为供应减少而强行卡下来的,上面卡下来就意味这下面要么满足不了民众需求,要么逼迫大家削尖脑袋走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