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展望(18)
黑市卢布不取缔很好理解,中国经常有领土款的大
量平账需求,但领土交易不会永远存在,一旦没了这个
需求,其规模必然受限,确实不用太当回事。
朱镕基列举的第二个理由是苏联与周边国家经济结
构趋同、无法互补,或者说,互补成本很高,协作效应
差。
中东和南亚各国主要出口商品是农产品、能源产品
与各类矿物;
而苏联主要出口商品,目前也以能源产品与矿产为
主,且矿产种类与周边很接近。
美国是全球第二大原油生产国,年产原油4.8亿吨,
折合每天960万桶,但消费量高达每天1035万桶,还需
额外净进口75万桶,全年折算近4000万吨。
美国原油开采已基本达峰,后续随着消费量费进一
步上升,进口量会持续提高。
苏联为挖掘创汇能力,不断提高原油生产能力,已
成为全球最大原油生产国,据说每天可生产1020万桶,
折算为5.1亿吨,但苏联自身只需消耗一半,即出口2.5
亿吨;
沙特是世界第三大产油国,年产量已近3亿吨。
中国虽然石油年产量也在陆续攀升,但国内需要增
长得更快,净进口1亿多吨供日常消耗,是仅次于日本、
德国的第三大进口国。
之所以用“净进口”名词,是因为中国还依托库页
岛、大庆、胜利等油田向朝鲜出口部分原油,再从中东
进口补上整体需求。
这并非中国进口量的全部,根据林冠华的要求,中
国依托国际原油托底与存储机制要建立战略储备,储备
量最少满足365天紧急消耗需求,由于硬需求一直在提
升,故储备要求逐步提升,额外每年增加2400万吨的
量,直到达到10亿桶为止。
把该需求加上去后,中国就超越日本成为全球原油
第二大进口客户,也是中东原油的重要进口客户,进口
量远超美国。
没中国持续不断进口乃至托底原油价格,中东各国
手里哪来的人民币呢?
中国既是苏联原油大客户,也是中东原油大客户,
后两者是竞争对手,压根无法互补。
朱镕基进一步补充:“普通民用消费品是中东与南亚
各国都需要的,但苏联自己都寻求从我们这里进口,他
不可能有多余出口给周边国家,这也是协同性差的一方
面;
普通小型生产资料,类似小功率水泵这种东西,是中苏两国都可以生产的。
但这些玩意很难在俾路支和阿富汗生产,苏联要么
从乌克兰运,要么从乌拉尔工业区运。
一个需要横向进入哈萨克然后走中亚铁路送到团结
港;一个是竖向从乌拉尔进入哈萨克再到团结港。
反正如果走铁路,基本里程都在5000公里以上,比
莫斯科出发走欧洲铁路网送到最西端的葡萄牙还远。
也可以走海路,从黑海港口出发,走黑海海峡、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