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大国(17)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493章:大国(17)

两国内部都有反对者,美国方面,沃金斯首先不赞同。

先不说能不能办到,就算真办到了,对美国未必是好事。

油价暴涨就意味着美国用油成本也会大涨,资本家不可能看着国外油价暴涨而在国内低价出售,那不是资本家,是比共产党还共产党的慈善家。

油价是一切物价的基础,如油价大涨,哪怕仅仅翻一倍都会带来全产业链通货膨胀上升,给美国经济造成重创!

美国CPI到现在为止都还没压回到3%以内呢。

至于供应链短缺暂时不在考虑之中,美国毕竟是石油大国,对进口原油依存度不到12%,很容易弥补。

尼克松对此进行了深入解释,逻辑不是推动原油持续、永久上涨,而是短期(2年)拉涨,长期回归原位。

-堆御用金融专家专做了简单的盘算:开100亿桶原油期货多单,假设每桶赚5美元就是500亿美元的净利润!

如果中国上钩,那就开200亿乃至300亿桶毕竟,货永远没钱多!

等这把韭菜割完,再让油价回归原位,大不了从利润中抽一部分回馈社会。

毕竟美国在肯尼迪时期都见过两位数CPI了,从现在3%多一些拉高到5-6%也很正常。

他拥有一批支持者,是因为觉得如果这条路走通了,可以隔三差五割韭菜,每3-5年营造一次潮汐!

苏联这边,主席团意见也有分歧。

拉高油价,尤其那种翻一倍地拉升,确实很极大改善苏联资产负债表,所有人都赞同。

打仗肯定不干,把手伸进伊朗只会造成更大的被动,到时候美国大不了给10亿、20亿美元支持,苏联却要面对中国下场干涉。

不说能不能打赢,在波斯湾打仗,本身就有利于海军强势的中国而不利于苏联。

哪怕是支持谢列平方案的柯西金都坚决反对战争,只要求通过金融、经济手段,武力装装样子,顶天就是把军队部署过去而不是真开战。

甚至谢列平自己也反对开战。

现在就是要说服美国人,及在主席团层面形成-致意见:相信美国并配合搞一次。

苏联配合是要以牺牲本国原油产出为代价的,这笔代价虽然可以从后续的上涨中弄回来,但眼前需要有说得过去的补偿。

全场目光聚焦到了米高扬身上,等他最后表态,

油价这件事其实不难理解,关键还是怎么做,米高扬沉吟后提出了他的意见:

“首先,目前油价太低,只有利于消费国,不利于生产国,尤其不利于苏维埃,有迫切需要涨价并理顺关系的动力。

其次,与美国合作,共同把油价抬升上去,苏维埃是赞同的,但我们不能轻启战端,尤其不能陷入伊朗或伊拉克战场,这会带来更不利的后果。

我们可以配合美国,但只局限于经济的、金融的手段,最多在美国表达诚意后,我们用军队表示下威慑,但不要真的开火。

最后,考虑到我们缺乏外汇,也缺少熟悉国际金融、期货乃至大宗交易人才,建议由美国主导,我们配合。

也不要太羡慕人家赚多少钱,我们短期搞个20-30亿美元就行。

米高扬态度谨慎,在具体操作层面就是苏联配合美国发布减产声明、减少对外出口,对内控盘,让美国有足够力量去拉涨。

配合并非无偿,美国应该向苏联提供20亿美元贷款。

也不必支付现金,可用石油勘探、开采、先进炼钢设备乃至粮食抵扣,等美国达成目标后,苏联再用石油出口偿还这笔贷款。

你不是说要把基准价拉高到10美元么?我也不贪心,苏联原油按7美元/桶的价格交付3亿桶,剩余利润都归你。

谢列平觉得不过瘾,但大部分人认为米高扬的顾虑非常正确。

要参与国际金融投机,首先要有外汇,开100亿桶多单听着霸气,资金从哪来?

米高扬说的7美元/桶也不低了,苏联原油因为品质不行,比中东原油要额外贴水的,7美元苏油相当于7.5美元的中东油,等于苏联在这一波中先搞了一半,无非计价单位是3亿桶罢了。

只要价格提高,后续原油不就能随行就市了么?

会议通过了米高扬方案,决定依托该思路去和美国人具体谈。

随后,米高扬介绍了越南情况:“现有人口2840万,耕地数量约300万公顷,粮食总产量本年预计940万吨,扣除自身消费的830余万吨外,还有约100万吨可供出口,但这批全是稻米,越南基本没有小麦,也不种玉米……”

"等等.....2840万人口只需840多万吨粮食?如果这么算,那2.9亿人口只要9000万吨粮食?那我们有数千万吨粮食可供净出口?

苏斯洛夫大惊失色,“越南人居然没大面积饿死么?"

"没有!据说这已是越南历史上难得的能基本吃饱的时候了……当然啦,肉禽蛋奶消费是很低的."

也难怪苏联不能理解这种情况,实际上人均293公斤的粮食消费在东亚层面已不低了。

元时空历史上,中国大跃进前最好的年份1956年,人均粮食306公斤,该数字在此后20年再也没见过,一直到1975年,人均粮食再次回到307.9公斤水平,大部分时候消费都在300公斤以下。

稳定突破400公斤/人要到2010年代以后!

293公斤标准不低了,相对于越南历史水平难能可贵。

尤其越南位置比中国更靠南,人均热量消费更低,293公斤可能比中国323公斤的丰裕程度还言。

契尔年科摸摸脑袋:“东亚粮食消费确实很低。据说.….印度人均粮食产量只有180公斤,就这也没大面积死人!"

越南粮食能达到目前这个水平,越共当然下了不少功夫,包括土改、化肥、水利都出了大力,但从根源而言,人口减少才是根本。

真实历史上,越南1969年人口合计数是4100万,但要注意,这是在抗法战争以及南北内战、越战情况下的人口,本时空对法战争只持续了很短时间,越战和南北内战根本无从提起,再加上中国廉价药品引入,所以越南人口增长很快。

同口径还原之下,总人口超过4500万。

这里减少的1700万人口主要是中国因素扰动导致的,南北两块进入广南,虽然很多人拿了补贴跑回越南,但华裔和部分少数民族留在了广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