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拉扯 (1)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518章:拉扯 (1)

一听苏印军已对巴基斯坦动手,中国又不管,尼克松顿时来了兴趣,拍板道:“继续下单,把7月、8月的期货价拉起来,并做好交割准备。”

“交割多少?”

“12-14亿桶吧,观察几天,看OPUC到底能不能增产,然后考虑9月上16-18亿桶。”

基辛格劝道:“交割不了那么多,我们战略库容量是有限的,全部合计不过40亿桶,目前这些到位后,已要达到26-28亿了,就算后续再用些,腾出空间,余留的存储空间也不超过15亿桶。”

“我知道,但这不要紧,到时候让国内进一步减产就行。”

尼克松慨然道,“大不了出钱补贴减产,不让石油公司受损,引导他们都去建立看涨头寸。”

基辛格被雷得无言以对,委婉劝道:“把油价拉上去有什么实际价值呢?我们又不是最大的石油输出国,涨价好处全部被苏联和中东赚走了……中国进口量虽然高些,也不会超过8亿桶,哪怕额外支付5美元/桶,也就是40亿美元而已。

指望40亿美元就让中国伤筋动骨,还不如指望他多搞2个航母编队呢。”

1970年两会上,国际上关注的中国军费果然进一步上涨,达到850亿人民币,中方再次表示中国爱好和平,一边进一步裁剪员额,一边保证人均军费不会超过主要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这就比较吓人了,记者们不约而同希望中方说清楚,到底是军队员额人均,还是全国人口的人均。

结果明确得知是全国人均,后面还跟了条尾巴:既要考虑现实,也要尊重历史。

记者们下意识忽略了“尊重历史”4个字的杀伤力,以为只是政治表态,实际上“尊重历史”有前提,总书记亲自交代,还要考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历史人均以便有效弥补。

既然没问,那就不必主动说明。

基辛格不太相信尼克松能把油价抬高到严重破坏中国经济的地步,也不相信中国真能在人均军费上和美国持平,心情异常复杂。

尼克松摆手:“指望提高油价就导致中国经济出现全面困难,这不太现实,我也没这个奢望,但我心里的目标也不是这个。”

“是什么?”

“动摇中国确定的OPUC运行机制并重新洗牌。”

尼克松解释道,“我观察到OPUC建立后,这套机制已运行了十多年,基本没出现太多问题。

时代不同了,当初把原油贸易看成是普通商品,美元挂钩黄金;而现在,美元挂钩黄金的时代已正式终结,美元迫切需要新的锚定物。

虽然经济和金融专家都建议把美元锚定在WTO的核心交易货币上,但你我都清楚,这非常不稳定,充满变数,中国影响力尤其巨大,我们必须要重塑规则。

军事上暂时打破不了中国的强势,那只有在经济、金融和其他国际影响力上下功夫了……”

“我记得您原来的策略并非如此,联苏并徐徐削弱才是根本。”

“是啊,但世界银行测算完后,就没那么多时间了。”

尼克松颓然地叹了口气,“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想必你也看了,非常危险呐……”

世界银行利用经济模型进行了大致模拟推算与演化。

给未来10年美国的平均复合增长率安排为6.2%,给中国的平均复合增长率为10%(以上均不考虑汇率变动,也不扣除彼此CPI指数),得出结论时,中国到第9年时,已基本实现对美7成,第10年就妥妥超过了。

更致命的是,根据经济学家们的私下讨论,普遍不看好美国能以6.2%的速度实现10年增长,认为5.4%-5.6%都非常不错,而中国确保10%增速的难度远远低于美国保持6%以上的速度。

按专家们原本的意见推演,那10年后中国可以实现对美8成。

这是令人胆战心惊的数字,而尼克松考虑的东西更多。

中国旁边还有日本与韩国,他们已开始大规模被中国控制,如果实现中日韩一体化,东亚三强的经济体量就和美国完全持平了。

虽然美国也可以把魁北克、自由罗马乃至墨西哥的经济体量加上去,但懂的都懂,美国对这几个国家的经济掌握远没有中国对日韩掌握的程度那么高。

与此同时,按世界银行模型继续测算下去,到90年代,中美经济体量就会逆转。

虽然经济实力不代表一切,但在军事对决暂时落于下风情况下,必须利用现有局部优势给对手设置障碍,通过非战争模式来达成目标。

尼克松反问:“除了这个手段,你还有其他什么好办法?经济制裁你不可能选,就算选了也不一定能落实下去,而你主张的联苏推进与意识形态领域发力见效太慢了……

第一个任期已过去四分之一,很快就要面临中期选举,你说,我还能怎么办?”

联苏后,联欧就成为了困难。

虽然基辛格想方设法试图修复与西欧的关系,但英、法、德三个大国,或多或少与美国保持了疏远。

尤其原本尚可的美德关系,在尼克松访苏并确定“联苏”战略后急转直下,苏联为什么缩减对德油气输出,柏林基本理解的,尼克松的态度被柏林认为是“背叛”。

法美关系也很难挽回。因为西、法之间有巴斯克与加泰罗尼亚问题,在两个问题上,华盛顿都只能支持西班牙,这就导致了哪怕是美国关系尚可的德斯坦也不能调整方案。

至于中国,干脆就没考虑德斯坦,坚持押注密特朗。

“如果您一定坚持,收储确实可以继续推进,但我认为破坏力不大,反而会打击已完成工业化的国家……”

基辛格叹了口气,“如果您真希望给中国增加并制造麻烦,我建议……嗯……可以推动苏联去吞并巴基斯坦,实现苏联、印度更紧密的结合。

不管怎么说,克拉克总统当初推动苏联获得俾路支走廊并南下印度洋是非常高明的一步棋。

唯一没料到的就是苏联战斗力和经济实力太差,又过分执着于土耳其方向,以至于白白耽误了那么多时间。”

尼克松缓缓点头:“这方案倒有点意思,可以考虑……继续扩大苏印联手并加入进去!”

在遭遇印度进攻后,巴基斯坦立即向联合国提交议案,要求遏制印度侵略。

安理会表决时,五常中其他4常都投了弃权票,苏联投了反对票,一票否决,如此议案最终并未获得通过:

巴方一方面召集所有力量尽可能节节抵抗,另一方面派遣特使去华盛顿和北京,恳求援助。

华盛顿建议把原来的印属旁遮普还给印度,然后与周边国家调整边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