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红烛刺眼不欲看 - 那年风雪凉 - 叶白鹿 - 女生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女生言情 > 那年风雪凉 >

第121章红烛刺眼不欲看

春去夏来,一道相较冬日更加湿热的东风吹拂过了塞北郡的土地。而随着这道夏风,郡王叶双城准备选秀,并且塞北将与巴蜀联姻的消息也仿佛在刹那间传遍了整个塞北郡。

最先得到消息的自然是那些庙堂高官的家眷下人,随后便是他们的街坊亲戚,接着是整个兴庆府,随后是兴庆府周边的村村镇镇。

消息总是跑得飞快,很快塞北便无人不知。而作为这个消息最早传播的地方,兴庆府周遭的村镇百姓依然对这件事情津津乐道。毕竟郡王对于他们来说实在太高太远了,除了这选秀之事,他们这辈子也许都没有第二次议论这郡王的机会。

兴庆府边有一座名为五盘镇的小镇,这里居民多栽培蔬果以供兴庆府内居民用度。在这春季时分,这座小镇显得既忙碌又空荡。商人是不会来这里的,小镇里的年轻劳力也大都会出去照料自家土地。镇子街道上只有一些不懂事的稚童以及已经不能下地干活的老人。

几个扎着羊角小辫的孩童互相打闹在街道上乱跑,他们的爷爷奶奶就在不远处笑眯眯地看着,闲聊间已经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帮这些娃娃牵好了将来的姻缘。

一辆马车从小镇外面缓缓驶来,几个老人抬眼一看,发现马车是最简陋的款式,车身陈旧向来不是什么大户人家。这座山下天下最怕有眼无珠得罪人,当知道这辆马车只是属于普通人家后,老人们也就对它失去了兴趣,继续聊着自己感兴趣的闲趣琐事。

在马车里,一个略显憔悴的女子坐在里面,车厢外赶车的则是一个健壮男子。女子脸色苍白,看起来大病初愈,她微微掀开帘子朝外面看,看着可爱孩童天真无邪的模样便觉得心情好了很多,不禁露出一抹微笑。

也在这个时候,车外的孩童恰巧抬头,与车窗里的那张素丽面容对视。这个还不懂事的小男孩顿时开心地大叫,一边跑一边跟周围地人大喊,“车里面有个漂亮姐姐!可好看了!”

老人们微微一笑,随后小男孩的爷爷出声阻止了小男孩的喊叫声。虽说这马车的主人地位必然不高,村镇居民到底淳朴,丝毫不愿意让外乡人觉得自己被人欺辱到了。

车厢里的女子便是刘知蝉,她在孙思归的帮助下从中林城逃离已经许久。路上刘知蝉卖掉了一些随身收拾,凑合买了这辆马车。这一路赶来痛苦沉闷,但在女子心中那份情谊的鼓舞下,刘知蝉到底还是来到了兴庆府周边。

孙思归也不在意那小男孩的喊叫声,他是喜欢孩子的,所以对那小男孩的眼神反倒和善。

在老人的阻止下那小男孩很快便不再喊叫,但他和他的小伙伴们却还是眼巴巴地盯着马车,似乎想要再看一看车厢里那个好看的姐姐。

老人们呵呵一笑,与孙思归善意地点点头,随后嘴上继续闲聊着八卦。

“你说陛下好好的怎么就得病了呢?莫非是老天爷都看我塞北不顺眼?”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嘟囔着说。他此前应召当过兵,后来虽然退役,却对塞北一郡比他人要多一份赤忱。

另一边的一个老爷子顿顿拐杖,无奈开口,“流年不利啊。咱好不容易遇上个好郡王,结果……”

最边上的一个老太婆撇着嘴听完这些话,她到底是个女子,关心的事情到底还与男人有些不同。于是她思索一下,像是宽慰地说道,“陛下是病重了,但这不是马上就要选秀给陛下冲喜了吗?没过几天陛下就要与那巴蜀公主完婚了,到时候成了巴蜀的姑爷,那孙家总不好看着自己女婿卧床不起。”

这一方话说得颇为实在,却也足够破格。但周围几个老人却并不在意,由道家把持天下多年的塞北郡向来民风开放。百姓议论王家事或许在东边几郡都是大逆不道的行径,但是在塞北却被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默许了。

老人们颤颤巍巍地聊天,说话声音不大,语句也缓慢得很。但那马车却行得更慢,终于在那老太婆说完话以后完全听了下来。几个老人好奇抬头,不知道这过路人突然停下到底是为了什么。但这一抬头,却看到那赶车的年轻车夫脸色不好,时不时回头看向身后的车厢。

孙思归此时的心情自然是不好的,他当然知道刘知蝉对于自家郡王陛下的那份情谊。可是现在,这陛下要和巴蜀公主孙昱窈成亲了?在塞北铁骑多年的孙思归深谙山下事,这两郡联姻之事,如果不是叶双城亲自同意那是办不成的。除非孙昱窈已经悄然把控了整个塞北庙堂。

这两者之间显然是前者可能性更大,但无论最终结论是哪个,对于身后车厢里的那个道姑来说都不是好消息。

“小……小姐……”孙思归声音颤抖,他刀山血海都闯过来了,但是此时说话都有些结巴了。

“我没事。”刘知蝉清冷的声音从车厢里传了出来,“你再去跟老人家打听一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虽然知道刘知蝉看不到,但孙思归还是乖乖点了点头。他小心地看了车厢一眼,想确认一下刘知蝉的情绪,却又不敢就这么掀开车厢门帘去看。

终于,孙思归还是下了马车去问了。

这样的事情让老人们有些疑惑,但却乐坏了那些小孩子。经过之前小男孩的吹嘘,所有小孩都知道这马车里坐了一个漂亮姐姐。原本小孩子们看不到都有些着急,可现在马车竟然停了下来。于是一众孩子围上来,好奇地打量着眼前的马车。

小孩子殷切的眼神最是美丽纯粹,也最让人难以辜负。终于马车车窗的帘子被掀开,一双玉手从里面深处,向围上来的小孩子们递上一些东西。小孩子好奇地接过来,发现是一把煮熟的花生。

这样的零嘴不算稀奇,就算是小镇的孩子们也都吃得起。但小孩子到底容易知足,看到有花生吃也不嫌弃别的,只是欢呼着分了。其他的几个小孩拿到花生,也看了漂亮姐姐,就纷纷道谢跑着远去了。反倒是那个一开始看到刘知蝉面容的小男孩立在马车周围久久不走。

小男孩微微抬头,一脸好奇地看着车窗里。就这么盯了良久,小男孩突然开口问,“姐姐,你为什么哭了啊。”

在另一边的孙思归听到这话身子微颤,终于什么话都没说。

过了一会,孙思归回到马车上。他微微挥了挥马鞭,随后马车就这样缓缓启程,朝着小镇之外行驶而去。

“怎么回事?”刘知蝉在马车里问。

孙思归听得出刘知蝉话语中的那么一丝哭腔,但是他还是没有办法隐瞒眼前的女人。最终他开口说道,“联姻之事是真。就在不久前,武威后在朝会上宣读联姻王诏。王诏之后是郡王亲自落印……这婚事,是陛下自己同意的。”

后面的车厢里迎来长时间的静默,孙思归耳朵动了动,他似乎可以听到哭泣才会发出的微微喘息。他很想拉开帘子,去给身后那个女子递上一条手帕。但他到底还是叹了口气,他的手帕只是粗麻,还带着一股汗臭味,他怕伤到那素丽女子完美的容颜。

“赶车快一些。”刘知蝉开口说,声音里带着一丝哭腔,“即便如此,我还是想亲眼去看看。”

孙思归应了一声,随即挥了两下马鞭同时喝了一声。前面那匹品种拙劣的老马嘶鸣一下,加快了脚步。马车就这样沐浴着夕阳缓缓向兴庆府走去,在不远处的地平线上,一道城墙已经清晰可见。

俗话说望山跑死马,这话用在城市上也很适用。虽然在离开了那座五盘镇之后孙思归就能看到天边的兴庆府城墙,但是当马车真的来到兴庆府城墙脚下的时候,天色却已经大黑了。但孙思归赶着马车来到城门前时,却被一道红光照亮了他的脸,将他一脸愕然的神色照的无比清晰。

“小姐……”孙思归下意识唤了一声,随后他想到什么,无奈地叹了口气。

但此时刘知蝉却已经掀开车厢门帘走了出来,她微微抬头,面上表情悲伤得宛如深秋湖水。他们马车停在官道上,不远处就是兴庆府的南门。而此时的南门楼上挂着足足十八个巨大的红灯笼,这些灯笼看起来喜气洋洋,仿佛在向天下昭告巴蜀与塞北的这桩婚事。

此时兴庆府大门依旧没有关闭,刘知蝉顺着大门往里看去,便看到整座兴庆府都是一片艳红。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大红灯笼,红光交相辉映,仿佛是整座兴庆府都着了火。

刘知蝉看到行人喜气洋洋,一个城门附近的茶肆老板正踩着凳子将一个红灯笼往自己店门上挂。这灯笼显然是刚刚做好的,里面的红烛才是刚点燃。那火苗跳跃,透过红色的纱布将茶肆前面几丈土地照得很明亮。

红灯红烛映满城,刘知蝉就这么看着。突然,她觉得那红色的灯烛分外刺眼。她看着看着,也就不想看了,于是她眼中的红灯笼就这样碎成了数百上千片。似乎是她与他相遇的每一天,每一刻。

孙思归也愕然看着兴庆府红火的模样,随后他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声琉璃碎裂的声响。这男子疑惑回头,随后脸色被吓得惨白。在他身后,刘知蝉双眼盯着城门内的方向,只是一双瞳孔已经化为灰色,两行血泪顺着少女的眼角流下在两颊上宛如两道刀痕。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