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谈俩医案 - 习医杂记 - 静清云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习医杂记 >

散谈俩医案

一八年底,来一新同事与我住在同一个宿舍,大我三岁左右,认识后接触起来相处不错,慢慢了解竟然是我后来想考的学校毕业生,他叫王超平时我都叫他超哥,认识的久了我便把我对他的疑惑说了出来,平时看他面色容易潮红,双目略有向外突出,唇色深红,身形瘦长为木型,上厕所他大便后我们总是要厕所通通风才敢进去,总是一股浓臭味,闻起来就感觉是湿热的臭味,如此推断他体内应该有湿热,肝阳上亢等症状。

但相处起来并没有感觉到他性情暴躁,我决定给他把脉看看是什么情况,平时我比较喜欢双手一起把脉,他的双手脉象弦滑有力而洪大,尤其是双寸脉为主,这种脉象很明显给我一种气机上冲的感觉,弦脉为肝之本脉,滑脉为痰湿,洪大有力为实为热,由此判断这是:肝阳上亢,内有湿热。

问他是不是经常头晕目眩,心中容易烦躁,大便黏腻不爽,经常口渴又饮水不多,眼睛常常干涩不适,容易紧张等都得到了符合他身体情况的答复,平时他晚上睡觉又喜欢说梦话,我推断他可能有高血压,但想到他那么年轻当时才二十三岁,问了问果然有高血压,收缩压常常在170毫米汞柱。

问他的家族情况得知他的父亲很早就得了高血压,家里老人也是因为心脑血管问题去世的,看来这是先天遗传的因素了,综合考虑便给他用张锡纯的“镇肝熄风汤”合“四妙丸”

白芍15g天冬10g玄参15g牡蛎30代赭石15g茵陈10g麦芽15g龟板15g川牛膝10g生甘草6g龙骨30g川楝子10g黄柏10g苍术15g薏苡仁15g

两方合用既能镇肝熄风滋阴降火,又能清利湿热引火下行,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从大便而解,金石类药重镇降逆平息肝阳,山药,甘草,麦芽三味药药性甘缓以免烈药伤胃,如此三剂症状减轻甚多,又继续服用七剂。

当然他的高血压问题我没能给他除根,但稳定了很多,诸多症状得到缓解,他平时服用降血压的氢氯噻嗪类药,后来我推荐他吃同仁堂的降压丸,便慢慢停用的西药,转而用中药控制,效果也相当理想。

后来随着我的经历增多,他这种年轻人血压高如果病机明了,彻底治愈的可能性还是有的,但他如果要治疗需要长期服中药汤剂,经济压力也不小,他的家庭条件不好也就如此不了了,这种肝阳上亢的病人还可以用磨刀水为药引,疗效更佳。

第二次抓药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我们去附近的同仁堂抓药,抓药之前给王超把把脉看看还用不用改方,有一个也是来同仁堂买药的阿姨看到了问我能不能也给她把把脉。

这位阿姨的脉象寸关脉微浮弦,寸脉稍微强于关脉,尺脉较弱一点,看看舌头,舌尖有点红,这是阴不制阳,阳气向上升浮之意,而又是弦脉病位在肝,莫不是有些肝阴不足不能制约肝阳,则肝气稍盛,便推断症状,问她是不是经常眼睛不舒服,口苦咽干欲饮水,胁下稍有胀满,容易心烦意乱,偶有头晕目眩,阿姨表示以上皆有,由此看来这是个比较典型的少阳病小柴胡汤症。

她让我给他开个方子,整体判断她病机不是很重,稍加调和就好,自古以来就有砭、针、灸、药、按跷、导引这六种方法来治病,便推荐她买一个铁砂的绑腿,每每散步时邦在腿上,这是借鉴了导引的思路,下肢负重运动时促进了下肢气血循环,气血此时受此影响多向下走,带动浮虚之阳气归于本位,又取沙袋中装有铁砂,取其重镇之意,在让她每天坚持叩齿吞唾液滋润肝肾二阴,留了我的联系方式,许久给我反馈症状均有减轻,串其坚持叩齿吞津,可以延年益寿。

“叩齿吞津保健法”是传统中医重要养生术之一。古人认为齿健则身健,身健则长寿。据文献记载,一千四百年前梁武帝时的医家陶弘景,年过八旬,齿紧完好,身体健壮,他的主要健身方法就是叩齿法,他认为“齿为筋骨之余”,叩齿则会筋骨健壮,精神爽快。

唐代名医孙思邈主张“清晨叩齿三百下”。明朝有位长寿者叫冷谦,史载活了一百五十岁,他的长寿经验就是:“每晨睡醒时,叩齿三十六遍。”宋朝大诗人苏东坡也有叩齿健身的习惯,他曾说:“一过半夜,披上上衣面朝东南,盘腿而坐叩齿三十六下,当会神清气爽。”

乾隆皇帝是清朝在位最久、寿命最长的皇帝,他的长寿秘诀之一也为“齿宜常叩”。古谚语曰:“晨起,叩齿三百响,齿坚固”。

功法要领:

1、叩齿,早晨醒来后,先不说活,心静神凝,Uu看书摒弃杂念,全身放松,口唇微闭,心神合一,闭目,然后使上下牙齿有节奏的互相叩击,铿锵有声,次数不限。刚开始锻炼时,可轻叩20次左右,随着锻炼的不断进展,可逐渐增加叩齿的次数和力度,一般以36次为佳。力度可根据牙齿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此为完成一次叩齿。

2、吞津,从传统中医养生之道来看,叩击结束,要辅以“赤龙搅天池”,即叩击后,用舌在腔内贴着上下牙床、牙面搅动,用力要柔和自然,先上后下,先内后外,搅动36次,可按摩齿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牙龈部的营养血供。当感觉有津液(唾液)产生时,不要咽下继续搅动,等唾液渐渐增多后,以舌抵上腭部以聚集唾液,鼓腮用唾液含漱(鼓漱)数次,最后分三次徐徐咽下(咽津)。

3、时间及次数以上为完整一次的“叩齿吞津保健法”,每当做时以十次为佳,一天当中早、中、晚各叩齿十次,多做更佳。其中早晨叩齿最重要,因为人经过一夜休息,牙齿会有些松动,此时叩齿即巩固牙龈和牙周组织,又兴奋了牙神经、血管和牙髓细胞,对牙齿健康大有好处。

《黄帝内经》曰:“脾归涎,肾归唾”。唾液与脾、肾二脏密切相关,对人体健康长寿、摄生保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李时珍认为唾液有促进消化吸收,灌溉五脏六腑,滋阴降火,生津补肾,润泽肌肤毛发,滑利关节孔窍等重要作用,《红炉点雪》指出:“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