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死遁
老太君疑惑地望着汐姚,汐姚坚定地朝她点了点头。
于是老太君借口要亲自为妘柔换入殓服饰,清退了所有人并让人守在门口。
“老太君,妘柔姐姐并没有死。”汐姚扶着老太君坐到太师椅上。
贺老太君看着妘柔气息全无的躺在床上,颤抖着手指着妘柔:“你说她没死?那躺着的是谁?”
贺老太君一直觉得汐姚是个不错的孩子,为什么现在会拿妘柔的死开玩笑,这可是欺君之罪,若是传出去,抄家灭族都是有可能的,她有些不满。
夏函在一旁不住的点头,证明汐姚所言不假。
但老太君只相信自己的眼睛。
汐姚也不解释轻笑了几声,让夏函端来一碗温开水化开蔡珍给的解药。接着她把妘柔轻柔地扶起,靠在她身上,喂下解药。老太君看着汐姚的作为,虽说不信,但心里还是有所期待的。
解药喂下后,妘柔还是一动不动。
老太君失望的摆了摆手:“你不用安慰我,太医说了,妘柔是重病而亡,我不怪任何人,我能抗的住。我还是要谢谢你,谢谢你帮我把妘柔带回来。”说完转过头轻轻的啜泣着。
“咳咳……”一阵剧烈咳嗽声惊的老太君赶紧转过身来。
她不可思议地瞪大眼睛看着面色渐渐红润起来的大孙女:“你…你…”,她惊得说不出话。
“祖母。”妘柔的声音沙哑而虚弱。
老太君赶紧上前接替汐姚扶住妘柔,失而复得的喜悦强烈的冲击着她的心理,她不由地喜极而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祖母,我没死的消息不能走漏一点点风声,否则陛下的雷霆之怒谁都承受不住。”
老太君闻言重重地拍了一下她的背:“现在知道怕啦?这可是欺君之罪啊!你们这些孩子,怎么这么胡闹。”
“祖母,并非我们胡闹,而是情非得已。”
原来贺老太君并不知道贺将军被陷害一事。她只道儿子所领的贺家军被人偷袭吃了败仗,但胜败乃兵家常事,以儿子的能力,反败为胜是轻而易举之事。
待听到大孙子被俘虏,儿子被逼得藏身深山,她不由地泪水涟涟。毕竟是骨肉至亲,她完全理解妘柔的所作所为,但是她的做法实在太冒险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现在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让妘柔“入土为安”,万一事情败露几家人全得遭殃。
于是,老太君叫来心腹常嬷嬷,让她去买口棺材。以妘柔是未嫁早夭为由,将空棺草草下葬,糊弄过去。
老太君都为她打算好了,待她前往边境,就让贺夫人为妘柔再安一个新身份,只说因她肖似亡女,将她收为义女,到时候她还是贺家的金枝玉叶。
现在皇上因为雪灾的事焦头烂额。妘柔最好是趁现在赶紧出京,这事宜早不宜迟。
贺府来了几位为妘柔悼唁的姑娘,皆是与妘柔来往密切的世家千金。妘柔低调下葬后,老太君留下妘柔的贴身丫鬟夏函使唤,除此之外,老太君身边还多了一个脸生的丫鬟。说是略懂医术,汐姚怕老太君伤心过度有个好歹,临时留给老太君的。
到了第二日,大雪已经连下了七个昼夜。刚刚清除好的道路不到半天,雪又到了及膝深。纵使官府安排了赈灾物资,但每天冻死的百姓还是数以百计。
京中一股不知从何而起的流言开始盛行,说是当今皇上的皇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这是上天对皇上的惩罚。应该让皇上下个罪己诏,或许上天就会收回对天启百姓的惩罚了。
流言先是在灾民中悄悄流传,而后迅速传遍了整个京城,一时之间,城中人心惶惶。灾民们纷纷聚集在皇宫门口,要求皇帝下罪己诏。皇帝得知此事后龙颜大怒,召集大臣商议对策。然而,一些大臣认为这只是灾民的无理取闹,建议强行驱散;另一些大臣则担心引起民变,提议皇帝妥协。皇帝左右为难,陷入了沉思。
这时,林飞孟给皇上送上了一份建议。
建议大意如下:罪己诏不可下,因为下了就表示这皇位确实来得不正不顺,更有甚者还会传出今上联合文臣武将逼宫弑父的荒唐谣言,届时各地藩王连同百姓都有可能揭竿起义。罪己诏不能下,但可以祭天谢雪。
皇上茅塞顿开,对林飞孟大加赞赏。林飞孟却不敢居功,他坦言这是一位神秘人士将建言神不知鬼不觉的送至他案上。他看过觉得可行,这才禀报给皇上的。
皇上赶紧着人准备祭品,他要上祭天坛祭祀。
皇帝带领着一众大臣冒着扬扬大雪来到祭天坛,举行了盛大的祭天仪式。他亲自向上天敬献了丰厚的祭品,并虔诚地祈祷着雪停天晴。
在皇帝的祷告声中,天空中的雪花渐渐变小,皇帝见状,心中大喜,他认为这是上天对他的认可。于是,他下令大赦天下,同时减免税收、免除赋役以缓解灾民的困境。
百姓百姓们听到这个消息,欢呼雀跃,纷纷奔走相告。他们感激皇帝的恩德,对未来充满了希望。那雪灾是对皇上的惩罚的谣言也不攻自破。
而在皇宫内,皇帝正负手而立。他知道,这场天灾虽然给百姓带来了苦难,但也让他看到了百姓的坚韧和善良。
此时,林飞孟走进房间,向皇帝行礼。皇帝转身看向他,微笑着说道:“这次多亏了你的建议,才能顺利度过难关。”林飞孟赶忙回道:“陛下英明,这都是陛下的仁德感化了上天。”皇帝笑了笑,不再说话。他心里明白,真正的功臣,是那位神秘的建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