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0四章昆仑释义 - 彩虹斗士 - 凤凰雏 - 科幻灵异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科幻灵异 > 彩虹斗士 >

第二0四章昆仑释义

第二0四章昆仑释义

周传教授和科学家阿杰组织的昆仑山系保护者志愿队,其实是一个中国智囊机构组够的精英学术团队,他们在行进中,又进一步走入史典,深刻研究作为中国命门的昆仑文化的大学术论调,有进一步综合各种学术之髓,竭力保护中国的这道自远古而来的龙脉和中国文化之根。

周传教授和科学家阿杰他们研究,上古的昆仑山有海內外,及东南西北。东起中国钓魚岛,西到美国阿拉斯加州。

钓魚岛是龙祖之派的嘴巴,龙头的轮廓后那国岛,一路到北海道的扎幌,绕到大兴安岭,往下切入河北、山东、河南、湖北、贵州,然后是龙身,后云南、喀麦隆、尼日,然后是龙尾,后狮子山到佛得角,往西南方切到百慕大三角洲,进入佛罗里达州到墨西哥,往上走回美国加州,终点是美国阿拉斯加州。

这一路地图,在远古时代全是中国版图,正是中华龙祖之脉的昆仑山。简而言之,龙头是中国钓鱼岛海域,龙尾是美国阿拉斯加州。钓鱼岛到那国岛一带的海域,是中国的龙头起点。海底有数之不尽的古城及高密度的金字塔群,可以证明就是昆仑山的起点。这些海域,美国一直部署重兵,潛艇一直在非法採集,盜取中华宝物,贡献给秘密教会。

百慕大三角洲,海底有丰富的古城及金字塔,全是中国老祖宗的建筑工艺,如今都让美国人占領。秘密宗教,对这些海域极其重视,比生命更重要。昆仑山从龙头到龙身及龙尾,秘密宗教要占領以便于研究,两千年來全是世界灾难地区。两千年前,秦始皇一统中国,可惜徐福背叛中国,流亡到日本繁殖雜种。两千年來,中国龙头遭到吞并,动荡两千年而不休。

般若起源释;是一万年前的埃及天文,后昆仑山继承的,中国人的文化遗产。埃及人是中国人和高加索人的配种。中国人是人类的原始种,距今六百万年。高加索人也是原始种,距今是三百万年。埃及人则是后期人种,距今一万三千年。中國人的历史已经六百万年,在一万三千年前,地球巨变,中国人卷入尼罗河去开创出这一轮的人类文明史。瑪雅人和印地安人都是中国人的后裔,如今的非洲人和中东人也是中国人的后裔。盎格魯撒克遜人是高加索人的后裔,不承任中国人比他们早三百万年,积极要消灭一切中国人的后裔,终了目标是要消灭中国人。

周传教授按照常理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中,中国的上古神话是以昆仑山为中心的。昆仑山是一座了不起的高山,四周有八百多里,高万仞,开着九个大门,门口有威风凛凛的开明兽在守护着,黄帝和一大群神就居住在这个地方。这里有珠树、文玉树、玎琪树、不死树,还有一种很怪的食物,名叫"视肉",吃一片,长一片,永远也吃不完,无穷无尽。这里就是中国神话的中心,中国最大的神府--黄帝之宫就在这里,许多研究者因此也把中国神话说成是"昆仑神话系"。

《尔雅》说:"三成(层)为昆仑丘。"就是说昆仑是由三层组成的,下面一层就叫樊桐,也有人说叫板桐,反正音相近;第二层叫玄圃,也有人说叫阆风,就是黄帝的花园;最上面一层叫增城,这里就是俗语中的天庭。"黄帝之宫"就在最上面一层,五城十二楼围绕着一根巨大的铜柱,高高地直插云天,这就叫"天柱",其实这也像神话中的"天梯"。《初学记》说:"昆仑山为天柱,气上通天。"顺着这根柱子,凡人都能上天,当时有许多大巫师,就是从这里上天的。因此,昆仑山的所在也就是"天"之所在,不论从什么角度说,都是合而为一的。

关于昆仑山的位置,中国人研究了近千年,至今还是搞不清楚。有人说,昆仑山就是现在新疆的那个昆仑;有人说,昆仑山在现在内蒙古河套地区以南;也有人说,昆仑山根本就不存在,它泛指一切高山;还有一些人说,昆仑山是生殖崇拜的象征,而且十分肯定地说是女性生殖崇拜的象征,真是荒唐透顶。

尽管昆仑山的位置没有确定,但昆仑山在中原(现在的河南)西北方大约是没有疑问的,《山海经》中的《西次三经》、《大荒西经》、《海内西经》里都有关于昆仑山的神话。

那么昆仑山又在哪里呢?

汉武之后的昆仑山就是今天的昆仑山脉。

东周到汉武时期的昆仑山就是今天的秦岭。

古书上的昆仑山包括:昆仑之丘和昆仑之墟2个,在哪里跟迷一样!

昆仑山正解:现在的此昆仑山,不是上古彼昆仑山。昆仑山是道家的发源地,是人类至姜尚封神前,至西周3600年以来最高文明发祥地。传说道教祖先,鸿钧在地球劫难之后,首先苏醒,以蛇身(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将昆仑山绕三圈,吐三口鲜血,成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成为道家的发祥地。

昆仑山的确切位置在河南从平顶山伏牛山至新密一代,是商周之前确实存在的一座仙山,但是,3600年之前与现在的地理环境大不相同。那时候,仙山(昆仑山)、仙境(蓬莱)与现在环境一样是可以被人看见的,并且很多人,通过在仙境修炼,终有大成。

在姜尚封神之后,人与仙已经有明显的界限,各施其职,所以,昆仑山逐渐就隐匿了起来。现今的人,若要寻仙境中的昆仑山,需要修炼到一定程度,开天眼才可以看见。

昆仑山,现代我们最认可也最著名的当然是青藏高原上那座山可见,山海也是古地名。晋南是古山海边,那么,是不是又和古上党关系密切呢?难怪山海经许多故事和上党有关。山海经——说不定就是以山海地区为中心的一本书吧?如是的话,位于襄垣县西北方向的虎亭确有昆仑山,并有很多关于西王母的传说,而且和羿射九日的三山(即老爷山)襄垣一侧也紧邻。

古上党英雄神话丛生,而神话传说其实是没有文字记载时期的口传历史。中国的许多神话和民间传说中,那些最被人们津津乐道和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女娲补天,炎帝尝百草、精卫填海、羿射九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黄帝蚩尤之战、夸父追日、尧舜禅让、成汤祷雨等等,基本上出自上党或和上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见,古上党是古人类活动的中心。

山西更是被誉为神话传说之乡。

女娲补天(传说中华人文始祖女娲氏炼石补天遗址和栖息地——娲皇窟,也在泽州县水东乡丹河北岸浮山北谷)、神农播种(中华第一大帝神农氏采五谷尝百草的羊头山和古墓冢也在高平市境内)、愚公移山(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即今天的晋城)等历史传说都有实地可指。

古书《墨子》中曾有“舜耕于历山”(今沁水县境内有历山舜王坪),“渔于获泽”(今阳城县城东有获泽河)的记载。“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禹凿孟门”的传说就发生在山西。后羿射日的故事出自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牛郎织女山西和顺-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抟土造人”、“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神农尝百草”、“黄帝战蚩尤”、“二郎担山”、“炎黄大战”……来到山西,你会发现这些远古神话并非只是传说。

中国’一词最初指的是山西晋南一块地方”,因为,晋南地方是当时的“帝王所都”。“帝王所都曰中,故曰中国”,而“‘中国’一词的出现正在此时”(同前)。“帝王所都”意味着,古河东地区曾经是华夏民族的先祖创建和发展华夏文明的活动中心。这,也就是苏秉琦教授所说的晋南地区作为中华民族总根系中的“直根”的实质涵义。

昆仑:昆:众也。明也。同也。后也。会意,从日,从比。本义,一起、共同。仑:本义,条理、伦次。

《山海经》“有仑者之山”,又神名。《书?禹贡》作昆仑。

道教认为,昆仑山为“万祖之山”,也是“万神之乡”。昆仑山,又称昆仑墟、中国第一神山、万祖之山或玉山。

《山海经.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曰昆仑之丘。”

“山”字造字源于昆仑山。古说昆仑山均为三座,或是三层,寓意昆仑山三生万物,是地球衍生万物的地方。(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是源于昆仑山。连山指昆仑山,原型应为亚拉腊山即诺亚方舟的归藏处。

令人望而却步的昆仑山地狱之门;

在昆仑山生活的牧羊人却宁愿因没有肥草吃使牛羊饿死在戈壁滩上,也不敢进入昆仑山那个牧草繁茂的古老而沉寂的深谷。

这个谷地即是死亡谷,号称昆仑山的“地狱之门”。谷里四处布满了狼的皮毛、熊的骨骸、猎人的钢枪及荒丘孤坟,向世人渲染着一种阴森吓人的死亡气息。

科考人员考察后发现该地区的磁异常极为明显,而且分布范围很广,越深入谷地,磁异常值越高。在电磁效应作用下,云层中的电荷和谷地的磁场作用,导致电荷放电,使这里成为多雷区,而雷往往以奔跑的动物作为袭击的对象。

看我中华第一神山,有万山之祖之称的“昆仑山;亚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从东向西绵亘2,000公里(1,250哩),西起塔吉克的帕米尔,东至昆仑山口和毗邻的青藏诸山脉——布尔汗布达山脉、巴颜喀拉山与阿尼玛卿山。昆仑山宽度变化相当大,很少超过201公里(125哩)。在西部边际,该山形成中国西部西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之间的一个内亚壁垒。北部支脉阿尔金山继续延伸这一山脉组合。

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山脉全长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最高峰在于青、新交界处,名为新青峰──布格达板峰,海拔6860米,是青海省最高点。是高原地貌的基本骨架,是青海省重要的自然区划界线。相传昆仑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便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这里海拔4300米,湖水清瀛,鸟禽成群,野生动物出没,气象万千,在昆仑河中穿过的野牛沟,有珍贵的野牛沟岩画,距黑海不远处是传说中的姜太公修炼五行大道四十载之地。玉虚峰、玉珠峰经年银装素裹,山间云雾缭绕,位于昆仑河北岸的昆仑泉,是昆仑山中最大的不冻泉。形成昆仑六月雪奇观,水量大而稳定,传说是西王母用来酿制琼浆玉液的泉水,为优质矿泉水。发源于昆仑山的格尔木河中游,长期侵蚀千板岩,形成了峡谷绝壁相对,深几十米的一步天险奇观。

奇峰亭亭玉立,传说是玉帝两个妹妹的化身。昆仑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是明末道教混元派(昆仑派)道场所在地。是中国第一神山。玉珠峰、玉虚峰均为青海省对外开放的山峰,是朝圣和修炼的圣地,1990年推出昆仑山道教寻祖旅游线路。1992年以后,来自世界各地登昆仑、寻根问祖、顶礼膜拜的炎黄子孙组成的寻根团多达上百个,有的台湾同胞连年在昆仑山修炼,每年达数月之久。后又带家人进山朝拜,并投资兴建祭坛,十分虔诚。

昆仑山峰峦起伏,林深古幽,景色秀丽,每逢春夏之交,满山碧树吐翠,鲜花争奇斗艳,使昆仑山更具风韵,成为半岛著名的风景游览区之一。北魏史学家崔鸿在《十六国春秋》中,称之为“海上之诸山之祖”、“天下名山僧占多”。

昆仑山自古以来就吸引佛界道家在这里建寺筑观,养性修身,传经布道。远在汉唐之际这里就寺院林立,香火不断。至金元,盛极一时的中国道教全真派开山祖师王重阳同他的七弟子,把这里选为创教立派的“洞天福地”,留下了诸多另人神往的道教遗迹。《史记?大宛传》中记载:“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寘,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

昆仑山在历史上曾是一座名山。中国古老的地理著作《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对它都不只一次提到,其中大多记述都带有神奇的色彩。如说它是“天帝的下都”,方圆八百里,高七万尺。又说这里有西王母的瑶池,到处长着结有珍珠和美玉的仙树。有的书籍还说它是黄河的发源地,黄河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摇篮,因此昆仑山在古人的心目中一向被视为了不起的大山,起初人们并不知道它的确切位置,后来通过与西域交往,在新疆于田一带发现了玉石。皇帝根据古代的图书,错误地认为黄河发源于美玉产地昆仑山北麓,于是便把河源所出的山叫做昆仑山。

古人尊昆仑山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龙山”,因而编织出了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妇孺皆知的“嫦娥奔月”、“《西游记》”、“《白蛇传》”等都与昆仑山有关,是产生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

相传昆仑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便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这里海拔4300米,湖水清瀛,鸟禽成群,野生动物出没,气象万千,在昆仑河中穿过的野牛沟,有珍贵的野牛沟岩画,距黑海不远处是传说中的姜太公修炼五行大道四十载之地。玉虚峰、玉珠峰经年银装素裹,山间云雾缭绕,位于昆仑河北岸的昆仑泉,是昆仑山中最大的不冻泉。形成昆仑六月雪奇观,水量大而稳定,传说是西王母用来酿制琼浆玉液的泉水,为优质矿泉水。发源于昆仑山的格尔木河中游,长期侵蚀千板岩,形成了峡谷绝壁相对,深几十米的一步天险奇观。奇峰亭亭玉立,传说是玉帝两个妹妹的化身。昆仑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是明末道教混元派(昆仑派)道场所在地。是中国第一神山。

(补充:更早的说法是张道陵《老子想尔注》中讲的“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即“道”之下宇宙最高统治者太上老君的居住地。而以后出现的“玉帝”“西王母”等都是后人附会的)。

玉珠峰、玉墟峰均为青海省对外开放的山峰,是朝圣和修炼的圣地,1990年推出昆仑山道教寻祖旅游线。1992年以后,来自世界各地登昆仑、寻根问祖、顶礼膜拜的炎黄子孙组成的寻根团多达上百个,有的台湾同胞连年在昆仑修炼,每年达数月之久。后又带家人进山朝拜,并投资兴建祭坛,十分虔诚。

近年来,我国地质工作者在昆仑山中发现了面积达一万平方公里的岩溶地貌。这片岩溶东起莫诺马哈雪峰,西止阿奇格库勒湖,长350公里,宽20~30公里,岩溶地带山势峥嵘,形态多奇,有的石峰像祭天神坛,有的似群象、苍龙、卧虎,还有的溶沟形如甬道、走廊、长亭。其景色大可与云南石林、广西岩溶媲美。

中国上古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很多都与昆仑山有关,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那么具体位置在哪里呢,很多人认为是在青藏高原的山脉,如昆仑山(现在的昆仑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冈底斯山、喀拉昆仑山等种种说法,青藏高原的山脉问题是平均海拔500-6000米,气候寒冷潮湿,空气稀薄,终年有不化的高原冻土层,既然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去作作考察还可以,要让几万人的部落住在上面,又没法发展农业,不饿死才怪呢,而且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藏民对没有人类活动的雪山充满敬畏和崇拜,认为有神,然而汉人不是这样子,汉人只有对有平民百姓经常去活动的山才会充满崇拜,才会认为其有神,象五岳,人们都认为其有神,但黄山虽然景色比五岳漂亮,海拔也更高,但人们并不认为其有神,原因就在于黄山在古代除了爱游玩的文人墨客,平民百姓很少人去攀爬,便不被认为有神,也就是说汉人首先认为可以亲近才有可能崇拜,不可以亲近,人迹罕至的地方是不被崇拜的,汉人的文化是一种人文关怀,一种互动文化,我有与神互动亲近的机会,我才有可能信仰他。因此,海拔很高的山不可能成为汉人心中的圣山的。因此,寻找昆仑山必须不能太高,至今还有大量的人类活动,才能可能是真正的昆仑山。当然也不能是小山丘,小山丘很容易就登上去了,也引不起崇拜之情。昆仑山指的就是秦岭!下面开始分析:

《山海经?大荒西经第十六》说:“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有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昆仑山指的就是秦岭!秦岭山脉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天然屏障,也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西海:指的是山西西南部,古时那里有大泽。北京有后海、北海、中南海,陕甘川人把湖泊称为海子,可见湖泊就是海。流沙就是渭河,渭河色黄,水中有泥沙,故称流沙。赤水指的是流入湖北丹江口的丹江,汉水的支流。黑水就是汉水,禹贡说:“黑水西河惟雍州”,又说“华阳黑水惟梁州”,则知,黑水为雍州和梁州的界河,那必是汉水无疑,因为雍州和梁州的分界就是汉水,汉水上源至今流经张家河镇的一段有黑河之名,黑水西河惟雍州--说的是汉水和黄河(山西和陕西交界的黄河为西河)间为雍州,华阳黑水惟梁州—说的是四川(四川古称华阳国)到汉水为梁州。《山海经?海内西经第十一》说洋水、黑水出昆仑山西北隅---洋水就是漾水,即甘肃天水地区徽县境内的永宁河。该水发源于天水县境的齐寿山,齐寿山正是古代典籍中常见的璠冢山。该山西边发源西汉水(黑水);东边发漾水。漾水经徽县南流至今陕西略阳西北与西汉水合,入嘉陵江。西汉水、漾水今是入四川嘉陵江,但在西汉乃至更早此水在阳平关附近是东流入汉中,汇入汉江,古河道至今尚在,但已干涸。

《山海经?海内西经第十一》“赤水出东南隅,以行其东北。”丹江发源于秦岭东南,(在长江安徽段)折向东北。“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黄河位于秦岭东北方,在秦岭北面运行一段后,从渤海西南方进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分一条水流流向西后转向北,在碣石入海,碣石即曹操所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竦。…”之碣石也《山海经?海内西经第十一》“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过毕方鸟东。”洋水(漾水,即永宁河)、黑水(西汉水)发源于秦岭西北方,汇合为汉水向东行,又向东北方(在长江安徽段)行进,(在长江江苏段)转向南入海,过毕方鸟(地点不详)东面。山海经对楚国段的长江非常了解,而且山海经多详东南而简略西北,对西北地理的里数距离与事实相距很大,可见作者没有亲自己到过西北,只是道听途说,可见山海经的作者是楚人。

《山海经?大荒西经第十六》“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这指的是太白山山神,也就是中国古代的白虎神,即传统文化是常说的代表方位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中的白虎神,白虎在古代为战神。

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太白山峰岭陡峭,群峰林立,山间谷地原生自然景观保存良好,有典型的第四纪冰川遗迹。由于一年中大部分时间被积雪覆盖,太白积雪六月天是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长安八景之一。柳宗元撰《祷雨碑记》云“雍州西南界于梁,其山曰太白,其地恒寒,冰雪之积未尝巳也。其人以为神,故岁水旱则祷之,寒暑乘候则祷之,厉疾崇降则祷之,感若有答焉者。”唐代贞元十二年京兆尹(首都市长)韩皋,命周至令(县令)裴均祷祀,翌日大雨。北宋皇佑五年春夏不雨,凤翔府太守李昭遣苏轼祷于太白山,祷雨立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