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婚嫁(大结局)
第400章婚嫁(大结局)张忆初攻略下林轻尘之后,目光就转到了准岳父身上。
准岳父崔善福这边的路也走得十分顺利,双方来回只交锋了两三个回合,崔善福就放水默许了。
崔善福的过快放水,惹来了林尘的不满抱怨,她寻了个机会逮住父亲质问:
“父亲,你实话告诉我,这两年你明面上没怎么逼我嫁人,心里是不是时刻都在担心着我嫁不了去?”
“胡说八道,为父之所以这么快松口,还不是因为你心悦他,不忍心拖你的后腿么。”
“再说了,你与他的身份都不比普通人,你的婚事我说了都不能算,最终如何还得看陛下的态度。”
崔善福哪怕心里确是这样想的,当着女儿的面,却也万万不会承认,面对女儿的质问,他一脸振振有词的反驳。
果不其然,张忆初顺风顺水的求娶之路在攻略下准岳父之后就卡住了。
林轻尘现是大唐帝国新出炉的唯一的一位女侯爷,而张忆初则是异国人士,一个异国人想求娶大唐的侯爷,需要走的是国礼。
崔善福明白这个道理,张忆初自然也明白,加上他打内心倾慕敬重林轻尘,自不会让她在口碑方面给人留半分诟病的地方。
攻略下准岳父之后,他没有第一时间去见皇帝,而给家里发了急信,督促父母尽快派人过来提亲。
结果他的信发出去之后,整整三个多月一点音信都没传回来。
正值他心里暗自纳闷不安,寻思着是不是要亲自回家一趟的时候,求亲的使者到了。
求亲使者到达长安的那一天正好是林轻尘正式迁入侯府的日子。
贞观十二年五月初二,皇帝专门派人为林轻尘打造的侯府正式落成挂扁,扁牌上定安侯府几个大字是李世民亲手所书。
林轻尘迁府宴客也订在这一日,她的身体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修养已经康复了大半。
除了不能使用内力与人动手之外,外表上看起来已与没受伤之前没什么不同。
林轻尘身为大唐立国以来的第一个女侯爷,迁府宴客这一日自然是宾客如云。
前来道贺的除了林轻尘的一应亲朋友、军中的同僚外,满朝重臣也来了一大半,在京的皇子们只要是满十三岁的,也都来了。
就连李世民这位天子,都亲自临驾到了她的府邸。
来宾这么多,不仅林轻尘和她的父兄们忙得团团转,张忆初也跟着忙得脚不沾地。
李世民过来之后,看着像主人一般帮着崔家人招呼宾客的张忆初,眼睛一转,将他招了过来:
“贤侄,我看你一直跟着崔家兄弟忙前忙后,以前我只知你与崔六交情不错,怎么,你与他们家还有什么特殊渊源不成?”
他此言一出,陪他坐在一起的一众大臣们立即转目朝张忆初看了过来,倒是身为主人的崔善福脸上神色比较古怪。
“暂时还没有什么特殊渊源,不过应该用不了多久,关系就会很亲近了,至于具体是什么关系,等时机到了,陛下自然也就知道了。”张忆初笑道。
李世民双眉一扬,正待继续发问,大门外突然传来一声响亮的大笑:
“哈哈,崔老弟,张某二十年不入中原,今来刚入长安,就碰到如此盛事,不知能不能入内喝一杯喜酒?”
张忆初听到这个声音,先是一愣,继而一脸狂喜的奔了出去。
“陛下,有客人到了,臣出去看看。”崔善福向皇帝告了声罪,也急忙起身跟了出去。
“这,似乎是?”李世民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大门的方向。
“好像真是那位到了。”王德也瞪大了眼睛。
“走,我们也去看看。”李世民压下心头的惊愕,起身站了起来。
众臣见皇帝站了起来,大家都跟着站了起来。
李世民已经顾不得他们,他大步朝大门的方向走去,刚到门口,就见张忆初和一个身材异常高大,脸上长满胡须的中年男子站在一处,正在与林轻尘父女打招呼。
张忆初在男子中身材已经算高大,可站在他面前,仍矮了半头。
“张,张兄。”李世民的目光落在此人脸上,心头一颤,略带着几分颤音的开口唤了一句。
“陛下,一别二十年,你果然做到了你当初所承诺的一切,可喜可贺。”
高大男子将目光转到李世民身上,两人静静的对视了片刻,才笑着接口道。
此人就是江湖上的一代神话虬髯客。
“世民有愧,这二十年来,世民竭尽心力,仍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倒是兄今日到了长安,实乃大喜,故人重逢,当值我们浮一大白。”
“按理,我本该在宫里宴请张兄……”
“别,这里就是最合适的地点,我这一路紧赶慢赶的,就是怕错过了我这未来儿媳的乔迁之喜,还好,被我赶上了。”
“我这未来儿媳是你们大唐立国以来的第一个女侯,今天又是她迁入侯府的贺宴,试问,还有什么地方,比在这里与故人拼酒更合适呢。”虬髯客哈哈大笑起来。
“等等,张兄,你这话什么意思?”李世民听得一呆。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我这儿子与崔老弟的闺女投缘,难得崔老弟的闺女也不嫌弃我这呆头鹅儿子,为此我豁出老脸,亲自前来求亲了。”
“放心,我知道规矩,这是我带来的国书,我以陵兰王国国王的身份,执国书以国礼为我儿求娶贵国的定安侯。”虬髯客一边从怀里掏国书,一边开口道。
“简直是岂有此理,岂有此理,朕刚封的侯爷,今天才刚刚迁入侯府的侯爷,虬髯客这老小子就亲持国书,前来为他的儿子求亲,想把我大唐唯一的一个女侯爷给娶走,哪有这么好的美事?”
李世民从林轻尘的侯府回宫之后,就是个被踩到尾巴的猫一般,气的猛拍御案。
跟着他一同回来的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重臣一言不吭的立在一旁当木桩。
房玄龄更是默默的在心里吐槽,自从这张家小子在宫里救下陛下你,后来又四处奔波救崔六的时候,你就应该料到有这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