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合纵抗楚国 - 大魏世家 - 箕山之志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大魏世家 >

第45章合纵抗楚国

生活在一个不和平的时代,一个国家想独善其身是不可能的。

魏申也没有期望魏国远离战争,只是没想到战争这么快就找上门来。

“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这是魏申回忆历史所想到的。

“东败于齐”指的是马陵之战的惨败,庞涓战败自杀,太子申被俘后不甘受辱也愤而自杀。

“西丧秦地七百余里”指的是河西之战时商鞅用计诱捕公子昂,此后又连败魏国,夺取魏国的河西之地。

“南辱于楚”指的是楚国随后也攻打魏国,打败魏军的事情。

马陵之战和河西之战,由于魏申的出现,都改变了历史的走向,魏国均取得了胜利。现在又轮到魏楚之战了。

魏惠王命人在大殿悬挂起地图来,众人开始对着地图商议起来。

据探子汇报,此次率领楚军攻打魏国的将领还是令尹昭阳,统帅十万大军,不日就会向魏国边境进军。

魏国大将庞涓此时虽然有病,在家休养,但是魏惠王感觉事情重大,仍然让他前来商议军情。

这时,庞涓紧皱眉头,分析到:“《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先算一下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我们主力作战部队约有十万,其中五万驻扎在河西之地防备秦军。其余五万在大梁。齐国边境因为我们暂时的结盟,和赵国边境一样,驻扎的都是二线军队。现在,我们可以把大梁的五万军队派往前线,但是这和楚国军队相比,力量可就悬殊了。其实我们相信五万魏武卒足以战胜楚军,但是我们不能孤注一掷,要防备其他诸侯趁火打劫。另外,就是楚威王还有10万主力在郢都做后备军呢,我们也要考虑进去。”

张仪这个时候说道:“秦国时刻没有放弃过对河西之地的觊觎之心,那五万军队绝对不能动用。楚威王刚刚也把齐国打了一通,齐国也希望我们和楚国打仗,所以齐国边境的军队我们也可以调过来。但是,为什么我们要单独面对楚国军队呢?为什么不拉上其他诸侯一起来呢?我觉得我们还应该派人出使齐国,邀请齐国出兵,一起对抗楚国。其他如韩国、宋国等,平时也深受楚国伤害,我们也同样派出使者,诸侯合纵抗楚如何?”

魏申心里想:“张仪不亏是纵横家,思考的角度就是不同。”

魏惠王也觉得此计可行,又看看魏申。通过这几年的表现,魏惠王对魏申基本满意,想听听魏申的意见。

魏申想了想,说道:“我赞同左相张仪的建议,齐国现在一定非常痛恨楚国,结盟出兵的可能性很大,其他几个国家我想也问题不大。不过,我想是不是我们再邀请一下秦国,因为秦国同样对楚国不满,如果秦国答应合纵抗楚,那么秦魏边境的主力就可以作为预备队了。”

魏惠王于是下令,由公子昂(魏昂)做主将,秘密提前潜入魏国南部重镇襄陵,待楚军攻打魏国边城时,守将稍加抵抗,便佯败撤军,放弃城池,固守襄陵和楚军决战。将军庞涓因病不能出战,由其子庞英和魏将魏错等将领待机率领主力进军。

同时,命令前线斥候密切关注楚军动态,随时传递消息。

······

一个月后,楚国军队悍然向魏国边境发起进攻,魏军不敌,被楚军连克数城,魏国军队被迫退守襄陵。

消息传到诸侯列国,众皆哗然。

各国在震惊的同时,心中不免还微微欣喜,凭什么魏国这几年相安无事,也该闹一闹了。

于是各国也马上召开君前会议,商讨楚军攻打魏国的事情,看看自己该如何应对。

······

秦国朝中,大良造公孙衍向秦惠文王进言到:“大王,此次楚军攻魏,胜败当在两分。不若我们出兵助魏,作战时密切关注动向。如果取胜就攻入楚国,割占楚国一片土地,以报此前楚军陈兵边境之仇。如果魏国战败,我军则乘机夺取河西之战。大王以为如何?”

秦惠文王听后大为喜悦,说道:“爱卿说的非常好,就依此计进行。”

正说着,就听侍卫来报:“启禀大王,魏国使者求见大王。”

秦惠文王和公孙衍相视一笑,说道:“带魏国使者觐见。”

······

出使秦国的使者回到大梁,向魏惠王递上了秦惠文王的回信,秦国同意结盟,决定由大良造公孙衍带兵协助魏国,对抗楚国。

对于齐国,同样也没有什么问题,深恨楚威王的齐威王非常痛快的同意了与魏国的结盟,同意派兵前往襄陵救援魏国。

对于韩国和宋国,相国惠施又提出一个建议,那就是现在称王的诸侯越来越多。而韩国的韩威侯现在还是侯爵,宋国的宋康公还是公爵。干脆由魏国出面,同样尊韩侯和宋公为王,建立一个“五王合纵”。

魏惠王觉得可行,魏申等人自然也没有什么意见。

当使者来到宋国时,宋国也正在焦灼之中,现在的宋国处在日益强盛的齐国、魏国和楚国之间,日夜担惊受怕,尤其是楚国的压迫最为严重。正在盘算哪一个诸侯的大腿粗,好乘机抱住的时候,自然不敢有所迟疑,加上还有被魏国承认可以称“王”号的好处,立即答应结盟,并竭尽全力出兵支援。

最后是韩国,韩国自从灭郑达到高峰后,遭到魏国的痛击,就再没有辉煌过。魏国和韩国联姻后,就没有再攻打过韩国。但是秦国和楚国都还在不断的蚕食韩国,现在的韩国早就没有了战国初期的威名。眼看着一个个诸侯都已经称王,韩威侯(即韩宣惠王,是韩昭侯之子,韩国第一个称王的国君)也想呀。但是看到齐威王一称王,楚威王立马出兵给于当头一棒。秦惠文王称王,其他诸侯要割地祝贺,而楚威王愣是不给秦王面子,陈兵边境,等于是给了秦王一个耳光。

现在,魏国要和韩国相王,韩威侯内心是非常高兴的,随即和魏国签订了盟约,联合魏国出兵抗楚。

随着使者一个个往返大梁与咸阳,大梁与临淄,大梁与新郑,大梁与商丘之间,终于形成了五国合纵的局面。

于是秦国、齐国、魏国、韩国和宋国,五国相王并合纵抗楚。

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