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把你留下来 - 大魏世家 - 箕山之志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大魏世家 >

第42章把你留下来

你是我天边最美的云彩,让我用心把你留下来。

对于这些时代的精英,魏申一心想先把他们留下来。

要想留住他们,就必须先折服他们。这些骨子里都是骄傲的家伙,你必须表现出更优秀的才华,才能让他们从心里认同你,从而心甘情愿留下来。

所以魏申并没有留情面,而是用超越千年的见识碾压了他们。

所以魏申的回答并没有引起任何不快,反而激起了这些人的求知欲。

对于,魏申反而觉得需要适可而止,并诚恳地邀请大家第二天参观一下大梁学宫。

······

第二天,当齐国访问团来到大梁学宫的门口时,魏申带着祭酒张仪已经早早等候在门外了。

孟子他们一行人,刚到门前,就被这门口的匾额和楹联吸引住了。

只见学宫正门顶部,悬挂着一个烫金牌匾,上书四个篆字:大梁学宫。

在门口的两侧,则是一副对联,上联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下联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笔法虬劲有力,气势磅礴,让人油然而升一种豪迈之情和向往之意。

这个时代本来还没有楹联这种形式,但是魏申就这样让它出现在相国门外,一下子提升了学宫的规格。

不得不说,孟子这些人还真就吃这一套。

看到孟子他们在端详这楹联,张仪上前介绍道:“诸位,我们把《周易》中的句子放在这里,还有一番寓意,我们这里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学府,而句子中还包涵了对学子的期望,我们太子殿下称之为校训。”

淳于髡不仅问道:“校训,什么意思?”,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张仪接着说到,“我们以此来激励学宫的学子,应重自胜、摈私欲、尚果毅,不屈不挠,见义勇为,不避艰险,自强不息;同时,像君子一样待人接物应度量宽厚,如大地之博,无所不载,责己严,责人轻,气度雍容。”

众人听后,不仅点头称是,纷纷称赞。

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石头制作的日晷。

这块巨大的圆石边上,均匀地刻着十二份粗大线条。旁边标注着“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字样。每份线条间又均匀的分成五份,刻上了细的线条。

在日晷的底座上,雕刻着七个醒目的大字“一寸光阴一寸金”。

这次不等张仪介绍,孟子主动说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是要我们珍惜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这句话发人深省。”

再向前走,是一排宽敞明亮的房屋,同样门口有一副对联,上面写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张仪笑着说:“这就是我们学宫的经学馆的教室了,学子们就是在里面上课的。”说完就带领大家走进去。

教室里大约坐着二十名学生,每人一个小桌子,学生们就坐在桌子后面,一位先生正在领着先生读书。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就听先生说:“大家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这时一个先生站起来说到:“孔子的意思是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先生点点头,说到:“你分析的不错,这就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我们每一个人也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也会逐渐提高,大家共勉。”

退出来后,张仪说到:“这里是我们的经学馆,再向后就是算学馆。”一边说着,一边领着大家来到又一个院子。

学算馆的门口同样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众人看后,皆沉吟不语,默默赞叹。

不过里面教授的内容,虽然只是简单的加法和减法,但这些人看得依然津津有味。

等大家依次参观完理学馆、体育馆后,剩下的就只有震惊了。

最后,魏申和张仪把大家领到西边的一栋房子前,上面写着“图书馆”三个大字,两边则是一副对联,上联是“馆藏万卷益君智”,下联是“史证千年清吾心”。

张仪神色忽然肃穆起来,对大家说到:“自古以来,惟有书籍是先人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本学宫收集了大量的书籍,供学子选读。诸位如果有兴趣,欢迎留在大梁学宫,著书立说,代圣人立言。”

说完,命人打开了大门。

当众人走进里面时,顿时都睁大了双眼,张大了嘴巴,呆呆的一语不发。

人们不是没有见过藏书,但从未见过如此规模的藏书。一排排整齐的书架上,摆放着一卷卷的竹简木简,更令人瞩目的是,这里更多的是纸介的书籍。

这些纸介的书籍,很明显是崭新的,还散发着一股淡淡地,诱人的书香。

仿佛有磁力一般,众人不由自主的都走向了纸介书籍的书架处,伸手取下书来开始翻阅。

“噫······”不知是谁先发出来一声感叹。

众人一看,原来是素来最镇定的孟子,一项注重礼仪的他现在颤抖起来,指着手里的书本激动的说到:“书,这书不是抄写的。”

大家仿佛才清醒过来,原来都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儿,但就是说不出来,现在终于明白了。

没错,这些书每一部都不是一本,而是几十本,都是一模一样的印刷体。

鉴于此时的技术水平,魏申没有直接开发活字印刷,而是先选取了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相对简单,挑选了一批能工巧匠,稍加培训就学会了。

众人都是读书人,都是各学派的大家代表,都明白眼前印刷书的意义。

“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说明仓颉造字是夺天地之造化,为鬼神所不容,而书籍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让知识和文化得以薪火相传。

但是古代读书人非常少,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就会读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制作书籍太困难,另外竹简和木简都非常笨重,根本无法普及,惠及大众。

而眼前的纸介书,还是批量印刷的书,让大家看到了另外一个不同的世界。

而孟子的心中,不仅响起了一个声音,那就是“留下来,留下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