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修鱼之惨战 - 大魏世家 - 箕山之志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大魏世家 >

第112章修鱼之惨战

羸疾知道,缺乏粮草的秦军支撑不了多久,必须要孤注一掷了。

于是,他把已经不足二十万的秦军分成两部,除去守城军队外,分出十万主力来投入到黄河岸边,想着一举击溃赵军。

十万秦军士卒铺天盖地而来,根本无法瞒住任何人。黄河北岸上的赵国公子赵渴,早已披挂整齐,带兵出了大营迎敌。

春秋争霸战中有一场著名的渡河战役,那就是泓水之战。宋襄公率军进攻臣服于楚的郑国,楚成王发兵攻宋以救郑。宋襄公闻讯回师,于十一月初一与楚军战于泓水。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宋军已经在泓水北岸列阵以待,而楚军正在渡河。司马子鱼就说了:“彼众我寡,而且楚军正在渡河,这就是最好的时机,请下令攻击吧。”

可是宋襄公是出了名的“仁义”之君,讲究的是“不鼓不战”、“不击半渡”、“不擒二毛”的君子原则,所以根本没有听从子鱼的建议。楚军半渡时没有出击,楚军刚刚过了河未成阵势时也没有发动攻击,最后一直等到等到楚军列好了军阵,才下令攻击,最好落了个惨败而归。

赵国公子赵渴可没有宋襄公那么多的讲究,一看秦军正在渡河到一半的时候,哪里肯放过这么好的时机,急忙就下令赵军出击。

赵国军队选择的时机非常好,也确实占了先机。

可是却没有想到,羸疾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那就是秦军士卒心里明白,自己已经处在了死地,如果不能冲破敌阵,那么连后退的机会也没有。况且,秦军根本就没有后退的传统,这一点从秦军的盔甲就可以看出。这个时代由于金属比较贵重,许多士卒穿着的都是皮甲。秦军的盔甲上使用了铜铁,但只护住了胸口,至于后背,对不起,没有。所以秦军的战斗作风就是向前、向前、再向前。

渡河则生,退后则死,置于死地而后生。在出战前羸疾就明白此战有进无退,所以秦军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战斗力。

赵军虽然占有先机,然而和秦军相比,却差了这一口拼命的气势。

还有双方的主帅,相比于羸疾自己冲锋在先,而赵渴却待在中军坐镇,对士卒的士气激励那相差的也不是一星半点儿。

秦军和赵军苦战的结果,就是秦赵各自斩首对方两万余人,最后秦军还是攻占了滩头壁垒。等公子赵渴重新收拾残局来反攻时,赵军的气势已一泻千里。

发了狠的羸疾并没有停歇,转过身来,又用同样的兵力渡过济水,狠狠地打击韩军。作战时韩军发现了一个令人胆寒的奇特现象,那就是许多秦军士兵,身上还挂着血淋淋的赵军人头,面露峥嵘与韩军作战。

韩国太子韩奂率领的韩军也算是骁勇之士,但也从没见过这么野蛮的军士,也许这就是秦军中军功爵位制的威力。韩军的士气可以说是全程被秦军压制,这一战下来韩军折损的军队竟然达三万余人,损失将近一半兵力,连大将申差也中箭受伤被俘了。

在激战过程中,韩国太子韩奂多次派人去往魏军大营,请求公孙衍出兵相助。公孙衍知道羸疾为什么疯狂,只要抢先攻下修鱼城,秦军就会无所遁逃。所以公孙衍为了整个战场局势,并未发兵支援,而是加大攻打秦军壁垒的力度。

在原本的修鱼之战中,秦军有着充足的粮草,还可以依托修鱼城的高墙和壁垒,加上士卒顽强坚韧的防守,虽然损失不小,依然守住了阵地。

但是此次作战,公孙衍通过和魏申的兵棋推演,已经弥补了许多漏洞。比如提前运走了修鱼城的粮草器械,只是做了伪装来迷惑秦军。另外,就是提前把一些防御工事做了安排,有点留了暗道,有的做了破坏。

公孙衍明白,秦军劳师远征,即使胜利也绝对不敢久留。再说“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秦军重创联军的同时,自己也会付出相应的代价。

所以,公孙衍所做的就是等,等秦军和赵军韩军拼杀的两败俱伤时,就是魏军爆发的时机。

当前方的秦军终于用巨大的代价,冲开了一条血路后,羸疾准备挥军撤退时,公孙衍发动了。随着魏军的猛攻,修鱼城又重新回到了公孙衍的手中。

这下子羸疾真的慌了,赶紧下令撤退,由于魏军追赶的过于猛烈,撤退终于演变成了逃跑。

这下子,秦军盔甲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

因为秦军盔甲的后背缺乏保护,魏军士卒锋利的箭矢非常轻易的就射穿了它。

于是,在撤退的过程中,秦军伤亡的人数居然和正面作战伤亡的人数相差无几。

此战,三晋联军一方,韩国军队伤亡最大,大约有三万六千人。赵国军队稍微好一点,但也只是一点,伤亡有三万二千人。

公孙衍没有好意思说实话,算了一下,多报一倍也太少,想起来魏申的话,一狠心,就多报了三倍,说自己伤亡了一万二千士卒。

三晋联军总伤亡达到了惊人的八万人。

不过,让三晋联军感到欣慰的是,羸疾的秦军也没有占了多大便宜。正面作战秦军拼掉联军八万人的同时,自己也付出了近七万人的代价。加上后来逃跑时秦军的伤亡,秦军从战前的二十万士卒,只有七万多人回到了关中,伤亡总数超过了十二万。

这样算下来,三晋联军也可以说是取得了胜利,虽然是惨胜,但毕竟也是胜利。

战斗并没有结束,赵国军队被羸疾击溃后,赵国斥候在背后发现了齐国的军队。

魏国在齐国的密探传回的情报是真的,他们在临淄发现的秦国使者,就是在游说齐宣王连横出兵,从三晋联军背后发动袭击。

齐军本来准备趁着赵军被击溃,然后上来趁火打劫。可是没有想到,在魏国军队的强力反击下,战局发生了逆转。

齐军只得放弃了计划,趁着两军还没有接触,想转身离去。

世界上哪有那么好的事情,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所以,当齐军转身想走的时候,发现背后已经没有路了。

原本慢吞吞的,一直充当打酱油身份的燕国军队,神奇的出现在了齐军背后,截断了齐军的退路。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