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中山国巨变 - 大魏世家 - 箕山之志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大魏世家 >

第95章中山国巨变

最后,苏秦圆满完成了魏国大梁之行,带着魏国的盟约和献给太后的镜子回去了。

公元前321年,赵国屯集在赵燕边境的军队并没有出动,而驻扎在赵国和中山国边境的军队悍然发动了对中山国的进攻。

赵国出兵的消息顿时想雪片一样向四周传播,各国诸侯都先后收到了这个情报。

当然,最惊慌的还要是中山王厝。其实,这个时候的中山国的实力犹在,只是中山王厝早已没有了先祖的雄心而已。

迫不得已,中山王厝只得派兵抵抗,但是面对如狼似虎的赵国骑兵,一经接触,就连遭败绩。于是中山王厝急忙向魏国派出使者求救。

魏申收到中山王厝的求救后,不禁心中微微感叹。这次赵王出兵伐赵,比历史上早发生了三十年左右。现在的中山国还没有腐化到底,军队的战斗力尚在,那赵国军队可有的受了。

果然,在边境时,赵国军队连连获胜,但是随着战线的推进,中山国的士卒终于感到退无可退,心底的血性被激发,开始勇猛的对赵国军队展开反击,赵国军队的攻势一下子被遏制,战事开始变得胶着起来。

魏申马上着急相国张仪和大将军公孙衍商对策,仔细询问了潜伏人员发回的最新战况。

听了公孙衍的汇报,魏申不得不感叹,中山国的战力犹在,不禁魏国暂时无法图谋中山国,就是赵国恐怕也将无功而返。

“大王,既然如此,不如我们联合秦国、韩国、燕国等诸侯,出面调停,让赵国和中山国暂时罢兵如何?”最后,相国张仪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看来我们无法等到赵国和中山国两败俱伤时渔翁得利了,那就依相国之策,马上行动吧。”魏申最后也只好这样做了,图谋中山国只好再等机会了。

于是相国张仪马上向秦国、韩国、燕国同时派出使者,希望各国一同出面调停赵国和中山国的战事。

秦惠文王在咸阳王宫接见了魏国的使者,马上着急大臣商议。

“大王,我觉得可以接受魏国的建议。如果放任赵国攻打中山国,那么以现在赵国的实力,中山国一定会被灭亡,那么赵国的实力就会大增。赵国实力的提升,就是对我国的威胁。所以,为了我们的利益,留下中山国最为赵国的牵制,让赵国后方不稳,我建议出面调停。”相国陈珍说到。

“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不能坐视赵国做大。”一位大臣附议到。

“好,没那向赵国派出使者,希望赵国出兵,和中山国维持现状。”最后,秦惠文王做出了决断。

同样的事情也在燕国都城蓟发生着,此时的燕易王已经身患重病,更是不希望赵国变强,于是马上做出了和秦惠文王一样的决断。

只有在韩国,韩宣惠王是真心希望赵国得胜,但是看到秦国、燕国和魏国都不希望赵国吞并中山国,也只得同意派出使者到邯郸出面调停。

面对来自秦、韩、燕、魏四国的使者,赵王赵雍也感到了深深的压力。加上前方传回的战报,中山国的抵抗日益顽强,短时间内无法吞并中山国,只得提出条件,中山国必须割让四座城池,赵国军队才会撤兵。

中山王厝听到赵王赵雍的要求后,就想着马上答应。但是底下的将军和士卒不肯,而那些文臣都不希望打仗,反过来劝中山王厝答应赵国的条件。最后,中山王厝答应了赵雍的条件,割让四座城池给赵国。

赵国得到了四座城池后,就迅速撤兵回去了。

而中山国的将士看到自己浴血奋战保卫的城池被割让后,顿时哗乱了起来,但是迫于王命,只得含恨退回国内。从此中山国军队一蹶不振,再无从前的血性。

而中山国内部,从此奢靡之风日盛,自中山王厝以下,开始追逐享受,日以继夜地歌舞。而来往于中山国和魏国的商人日益增多,魏国生产的大量奢侈品被源源不断地销往中山国。

这一天,魏申仔细分析了魏国和中山国的贸易数据,对张仪感慨的说到:“相国请看,中山国连年欠收,但是他们的商人来我们采购的大宗商品却不是粮食,反而采购最多的是丝绸、香料、玉器等奢侈品,还有一些贵族订购了多辆豪华马车,通过大数据可以看出,中山国距离灭亡不远了。”

“王所善之,下必效之。中山王厝这样做,底下的大臣纷纷效仿,一个胡人国家,长在马背上的民族,放弃了自己的战马,反而一位追逐中原的奢侈享乐生活。看来,我们要加紧对中山国的行动了。”张仪对魏申说到。

“对呀,不过我们还是要等,等一个合适的时机才行。”魏申觉得不能操之过急。

“我们需要考虑的首先就是赵国,赵王赵雍早就把中山国视作自己的囊中之物,如果我们直接出兵,不仅会招来赵国的不满,同样秦国齐国等诸侯也会对我国的忌惮,所以我们真的需要一个恰当的时机。或者是其他诸侯忙于混战无暇顾及,或者是中山国主动求我们出兵。”最后张仪只得总结到。

“好,我们就再等等,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总之,中山国我们势在必得。”魏申的决心很大,魏国有过一次占领中山国的历史,有第一次,当然就会有第二次。

又过了几天,当魏申一位中山国的事情将到一段落的时候,事情又有了新的变化。

那就是燕国的相国苏秦,又一次来到魏国。

不过,苏秦这一次仍然是便装来的,换句话说,是秘密来到魏国的。

原来,不仅魏国、赵国对中山国有所企图,和中山国毗邻的燕国同样觊觎中山国的领土。不过,燕国的军队实在是太弱了,和中山国的战斗中是败多胜少。面对中山国这样的一个千乘之国,确实有一些力不从心。燕国看到赵国这次出兵伐中山国,赤裸裸地透露出了对中山国的吞并之心,燕国终于坐不住了。

一个强大的赵国绝对不会符合燕国的利益,况且燕国同样对中山国不怀好意呢。

苏秦来打大梁,其目的不言而喻。

那就是,燕国怕赵国捷足先登,想借力魏国来吞并中山国。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