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锦衣的刀锋
魏申今天下午午饭后,带上贴身侍卫无,悄悄出了王宫,来到了大梁城的一处军营中。
在这里,魏申接见了及格身穿黑衣的人。
虽然是白天,这些人仍然包裹的严严实实,似乎不愿意生活在阳光下。
“大王,我们连续几日在火药基地周边发现有可疑的人出没,他们都做了伪装,但是却露出了马脚。还有造纸厂的附近,同样发现了偷窥的人。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我们没有抓捕他们,只是暗中派人监视。他们大部分都是魏国人,但是和他们联络的人却是秦国人,我们目前正在寻找他们落脚的据点。”其中的一个首领叫做魏成的向魏申做着密报。
“看来他们的目标就是我们的火药和造纸术,雕阴城外,我军的手榴弹给秦军造成的阴影还不是一般的小呀。”魏申笑着说道。
“是的,大王。目前我们盯住了三处商铺,都是秦国人经营的,一家是贩卖秦国的绸缎布匹,一家是做粮食生意,还有一家主要是从魏国贩卖货物到秦国去的商铺。”魏成继续说着。
“魏成,你继续加派人手监视这几家商铺,记录下每一个来往的人员,并追踪那些人,做好秘密调查。对于外围的奸细探子,以监视为主,提前拉好大网,力求把背后的主使挖出来。另外,传令魏秦边境守军,在关卡处加大秘密排查力度,如果发现有火药成品或者原料,一律全部扣押,包括人员,然后一查到底。”魏申命令道
“是,大王。”魏成领命后,向那几个手下一挥手,几个黑衣人躬身退下。
魏申等他们退下后,也站起身来,舒展了一下久坐而稍微僵硬的四肢,然后又陷入了沉思。
刚才魏申接见的魏成等人,就是魏申即位后成立的国家安全情报部门,它还有个极其响亮的名字——锦衣卫。
关于特务机构的由来,那可是源远流长,因为为了集权的需要,几乎所有的帝王都非常重视,特务机构也就应运而生。
对于它的命名,魏申考虑了很多,从古到今各个朝代的特务机构和秘密部门名称有很多,三国时曹操就设立了初步发展的特务机构,叫做“校事”,一开始是设置在军队,意图加强对士兵的管控。到了后来,校事的权限越来越大,监察对象也逐渐扩大至大小官员和平民,且具有了司法处置权。
到了唐代,李世民设置了叫做百骑司谍报机构,到唐肃宗时中国古代历史上终于出现了最早的专职秘密警察组织——察事。到了宋代,秘密警察组织的名称改为了皇城司。
到了明代,特务机构发展到了顶峰,同时有明一代也是特务组织最多的时期,具体称作“三厂一卫”,也就是指东厂、西厂、内行厂和锦衣卫。
不过,魏申最喜欢的名字还是“锦衣卫”,那些年轻高大的锦衣卫校尉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简直可以当做仪仗队来使用。
不过,这是明面上的锦衣卫,而负责负责侦缉刑事的锦衣卫镇抚司可就不同了,这里面的锦衣卫一个个武功高强,心狠手辣,影视剧中还多是反面角色。
不过,魏申就是喜欢这个名字,“锦衣卫”多么阳光大气,所以就把这个机构直接命名成为了它,第一任指挥使交给了自己做太子时的副侍卫长魏成。这魏成曾在魏武卒中任职多年,不仅武功出众,而且善于思考,胆大心细,更重要的是对魏申忠心耿耿。
在魏申的要求下,锦衣卫.分成了一明一暗,明处的锦衣卫负责基本的安全工作,而暗处的锦衣卫则是真正担负着国家安全的情报秘密工作。
“大王,秦国最近的活动有点频繁呀。从韩国传回来的消息称,秦国已经完成了对韩国弩箭技术的交接,很快就会制造出威力强大的弩箭。还有就是秦国对我们的冶铁技术也有所图谋,我们不得不防。”魏成又向魏申汇报了一个新的情报。
“看来这秦国的野心不小呀,既然他有这个胆子过来,那就不能让他回去,乖乖的留在魏国吧。”魏申面无表情的说道。
“是,大王。”魏成说到。
“你还要仔细查一查,看看秦国奸细有没有对朝中的官员有所渗透,尤其是涉及到技术方面的官员,一旦查到,绝不姑息养奸。”魏申接着命令。
“是,属下这就安排。”魏成领命后也退下了。
魏申则在侍卫的簇拥下,进入了军营深处的火药基地。在这里,军中选调的工匠不断在实验着各种新的应用。
手榴弹和地雷的研究不断有所进展,只是魏申所渴望的枪支迟迟不能研制出来,没办法,没有现代的车床等工具,同时魏申本身在这方面也不太熟悉,只得作罢。
让人值得欣慰的是,火炮的研制开始有了眉目。
虽然没有研制出新式的火炮,但是一位军中的巧匠利用抛石机的原理,结合魏申提出的思路,设计出来了一种抛石炮。
“抛石炮”,魏申顿时来了兴趣。
······
这种抛石炮的样式和大炮类似,使用青铜浇铸的炮筒,安装在铁架上,铁架上还安装了两个轮子,便于拉动。
抛石炮使用黑火药作为动力,发射的经过打磨的圆石块虽然重量不及抛石机,但是射程要远远超过抛石机,打击的力度和范围更大更远。另外抛石炮还可以拆卸,无论是运输还是安装都要比抛石机方便的多。
于是,魏申亲自现场观看了抛石炮的实弹发射,只见几个士卒快步上前,把一包包的火药填满了整个炮筒,看的魏申心里都慌了。心里说:“这么多火药,真担心炮筒承受不住。”
等火药装填完毕后,又上来四个士卒,其中另两个士卒把一个大石球对准炮筒口,另外两名士卒则是用铁条和铁环把石球固定在炮筒口。
至于,发射前的准备活动完成了,只见一个校尉手持一面三角形的旗帜,大声喊道:“预备。”然后马上有一名士卒手持燃烧着的火把对准了药捻。然后,随着校尉的一声“放”,士卒迅速点燃了药捻,然后飞一般的跑开。
“轰”,一声巨响后,固定在炮筒口的大石伴着火光球飞离了炮口,在空中划过一道漂亮的弧线,落在了三百米外的山坡上,把山坡上树立的一排木板中的一块狠狠击碎。
魏申随着侍卫走到山坡处,观看被击碎的木板。这快厚度超过一寸的木板,根本承受不住石球的打击,早已破碎不堪。
“嗯,威力还可以。”魏申点点头称赞道,“不过,我们只有一门炮,为什么立了一排木板?”
“启禀大王,这个大炮的威力是有了,但是这个打击目标的精准度还不行,不过我们可以用加大大炮的数量来弥补,一排大炮打过去,总能打中几个吧。”随行的校尉回答到。
“那就暂时这样吧,对于发明这个大炮的工匠,记二等功一次,奖励白银一百两,土地十顷,其余参与人员按功劳给与相应奖励。”魏申继续说道。
“谢大王奖赏。”众人齐声大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