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韩梅的提醒
自己选择的路(穿越),就是跪着也要走下去。
魏申终于体会到了做君主的苦恼。
以前有魏惠王在前面,自己还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和意愿来做。监国以后,也主要是靠着相国。现在是真的不同了,每天的早朝可不像后世刷朋友圈那样简单,而是真的天不亮就起来,听取来自各个部门的重大事务的汇报。散朝后,各个部门的官员回到自己的衙门去办公,魏申仍然需要处理留下的大量奏折。有时候晚上也需要加班,而是还是常态。
辛苦及早把造纸术带出来了,否则,每天翻那些成堆的竹简,魏申想想就感到心虚。
因为那些需要翻阅的奏折魏申估算了一下,如果刻在竹简上,怎么也得需要上百公斤。上百公斤呀,还要不要自己的老腰了。
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待漏五更寒。
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
自己其实比那些将军和朝臣起的还早,好不好。
当魏申和韩梅诉苦时,韩梅开导他说:“小申,你就知足吧,你好歹穿越成了太子,现在可以直接成王做一把手。想想那些穿越在底层的前辈们,就是要想获得起码的温饱就要奋斗几年,等到可以掌握大权,半辈子也许就过去了。”
“更何况我还有你来陪伴。”魏申深情地望着韩梅。
“少肉麻。”韩梅一把推开了魏申,接着说道:“还是多考虑点儿正事吧。”
“什么事情?”魏申问道。
“我看了看你发布的这些新的政策制度,都是在为以后的大一统打基础,我比较关心的魏国的货币这一块。”韩梅说道。
“奥,你说说看。”魏申知道这确实是大事,马虎不得。
“小申你看,目前各国使用的货币大致分为以下这几种类型,以周王室管辖地区和秦国使用的都是外圆内方的钱币,不得不说,这是古代最适合携带和保存的货币。另外就是齐国和燕国使用的刀币,和楚国流通的形似贝壳的蚁鼻钱。而我们韩赵魏三国和过去的晋国没有两样,还是使用铲形的布币。你这次要在魏国也使用外圆内方的圆钱,我是支持的。”韩梅分析着。
“我是想着圆形方孔的钱流通了几千年,中间穿一根绳子就可以计算和携带,你不是还收藏了许多不同年代的通宝吗?”魏申解释到。
“我关心的不是货币的形状,大哥。”韩梅开始调皮起来。
“我要的是媳妇儿,你却要和我结拜。”魏申也有意识的放松自己。
“不,小申,我思考的货币战争。”韩梅的脸色一变,又郑重起来。
“这方面,我还不如你懂得多,你再给我普及一下呗。”魏申开始讨好起来。
“我问你,宋朝和辽国之间签订的澶渊之盟,算不算不平等条约。”韩梅问道。
“当然算了,宋每年向辽供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十万两白银呀,就是绢在古代也相当与货币呀,有的朝代还可以使用娟还交纳赋税的。”作为一个纯粹的华夏民族子孙,魏申还是知道这件事的。
“那你知不知道,宋向辽交纳岁币后,还有一个条件是双方开放边境,开展自由贸易。”韩梅提醒到。
“对呀,这还是辽国提出来的,宋还不情愿的。”魏申的心里似乎明白的什么。
“对,就是这个自由贸易最终让强盛的辽国走向衰亡。”韩梅的语气逐渐坚定起来。
“哦,韩老师慢慢讲,我给你捶捶腿。”魏申摆出一副要伺候的模样。
“去你的,认真听就可以了。”韩梅看着拿出了纸和笔的魏申笑起来。
“辽国虽然武力强盛,但在贸易上却没有任何的基础,因为他几乎所以的工业手工业产品都需要宋宋进口。辽地出产的特色产品就是马和羊,而马在冷兵器时代属于战略物资呀,这样辽国可就尴尬了,不卖给宋马匹吧,就没有可以盈利的产品。卖给宋马匹吧,只会让宋拥有越来越多的骑兵。到了后来,辽国干脆不再卖给宋马匹,即使是阉割过的也不敢卖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辽宋之间的贸易是一边倒的巨额逆差,辽国每年一开始收到宋的那点岁币银子,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就连货币,辽国后来也开始使用宋的钱币。这可就要了辽的老命了。”说道这里,韩梅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对呀,辽国是自动放弃了铸币权。宋的货币成了通用货币,这就和现在美国的美元一样。”魏申终于明白了。
“辽灭亡后,换成了金国和宋。尤其是南宋时代,南宋就靠着半壁江山和金国玩货币战争,继续用‘岁币加上自由贸易’,一点一点的侵蚀了金的货币发行权,然后再一点一点掠夺着金国的财富。这下,你明白了吗?”韩梅一边说,一边放下茶杯。
“怪不得辽国和金国越来越虚的不行了。”魏申感到后背发凉。
“小申,千万不要小瞧古人的智慧。”韩梅拿起一个本子,递给魏申,“这是我平日里在家思考回忆整理的笔记,你看看古人是如何开展经济战的。”
魏申结果来,翻看一看,是韩梅亲笔书写的工工整整的小楷,记录的是韩梅整理的笔记。
在春秋时期,齐桓公即位后,任用了管仲为齐国宰相。当时在山东一带,齐国和鲁国是邻国,两家诸侯表面上一团和气,其实都想要压倒对方。
齐国的相国管仲不愧是一等一的人才,懂变法,精军事,还强于经济,简直就是不折不扣的全面手。
当时鲁国的纺织技术十分高超,“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中的“鲁缟”就是鲁国出产的一种很薄的白细绢,可以说是天下闻名。管仲决定从这方面下手,于是就向齐桓公提议,让齐国上下,不管是贵族士大夫,还是平民百姓,都来穿鲁缟材质的衣服。同时,又禁止齐国百姓织缟。
由于齐桓公带头穿“鲁缟”,导致“鲁缟”材质的衣服迅速成为齐国的时尚,大量的需求还必须从鲁国进口。这下子好了,鲁国的百姓纷纷通过织缟来发家致富。慢慢地,因为种粮食远远不如织缟利润高,鲁国大面积的农田也逐渐被荒芜了。
终于有一天,管仲看着时机逐渐成熟了,突然下达了新的政令,在齐国境内严禁穿鲁缟布料衣服。这下子,鲁缟再也没有人来买了,大量鲁缟堆积如山。同时,鲁国境内粮食的价格却飞速上涨,鲁国的经济瞬间就彻底崩溃了,没办法,鲁国只能乖乖的向齐国俯首称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