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少年武灵王
公元前326年,邯郸传出来赵肃侯赵语去世的消息。
赵肃侯生前英雄一世,战国七雄之中,与魏国、秦国、楚国、燕国、齐国都是连年恶战而不处下风,诸侯深感赵肃侯威名,为失去这样一位雄主而扼腕痛惜,于是约定,各自带领精锐士卒一万人,来邯郸参加会葬。
邯郸城赵侯宫中,呆呆的坐着一个少年。
这个少年就是刚刚继位的赵雍,他才只有十五岁,但是双眼却闪烁着不屈的光芒。
在赵雍的旁边,立着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在对赵雍讲着话。
这位老人,就是赵肃侯赵语留给赵雍的托孤大臣相国肥义。
最大的变局出自楼
相国肥义对赵雍说到:“刚刚收到消息,魏国、秦国、楚国、韩国、燕国和齐国等六个诸侯,每家都要带领一万锐士来邯郸参加先君的会葬,这不是阴谋,而是赤裸裸的阳谋,如果我们应付不当,就会有亡国的危险。”
听了相国的话,年轻的少年赵雍抬起头来,倔强的双眼望着屋顶,恨恨的说道:
“我赵氏子孙绝不屈服,当年我赵氏孤儿历经多少生死劫难,方创建下我赵国社稷。赵氏子孙代代都有铮铮铁骨,只有站着死的赵氏儿郎,没有跪着苟且的赵氏子孙。”
“好。”相国肥义说道,“既然君上下定了决心,我就是拼着这把老命不要,也要护赵国周全。”
“我们决不能示弱,诸侯列强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豺狼,如果我们稍微流露一点恐惧之心,他们马上就会冲上来,把我们吞个尸骨无存。”相国肥义分析着。
“所以我们必须摆出拼命的姿态,一定要采取针锋相对的强硬应对措施,让这些居心叵测的诸侯看到,我们赵国不惜一切代价,宁可鱼死网破,决不苟且偷生。”少年赵雍此时的话掷地有声。
“请君上即刻下令,赵国马上行动起来。”相国肥义说道。
同时,相国肥义又低声和赵雍商议起来。
······
这一天,天刚破晓,赵国都城邯郸的城门刚一打开,一匹匹快马从城门飞驰而出,一道道紧急命令发向赵国各地。
“传赵侯令,赵国全境戒严,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同时,驻守在代郡、太原郡、上党郡和邯郸的赵国军队马上都集结了起来,在沉重的号角声中,整个军营都充满了庄严的气氛。
此时各国准备出发去赵国吊唁的使者都接到了赵国的告示:无论各国带甲军队,均不得在赵国国丧期间进入赵国境内,所有参加赵肃侯葬礼的使者,进入赵国境内后必须在赵国负责接待的大臣带领下,才可以前往邯郸参加葬礼。
这些都是诸侯看得到的赵国反应。
其他诸侯看不到的呢,赵国同样做了更多的动作。
首先,赵侯赵雍派使者前往宋国,游说宋康王出兵牵制齐国,因为齐国始终想吞并宋国,赵国应允,赵国今后将是宋国最可靠的盟友,以后一旦宋国有难,赵国将倾国之力相助。
其次,就是和魏国在襄陵之战中所做的一样,秘密派人到楚国后方散布谣言,说越王后裔密谋复国。同时派人寻找越国遗留的公室子弟,资助他们复国起事。总之,务必给楚国造成烦扰。
对于韩国,赵侯写了一封声泪俱下、情真意切的书信,信中叙写了韩赵同为三晋的同源之义,同时指出唇亡齿寒的道理,言明赵国存在对于韩国的重要性。然后派上一名善辩的使者前往。因为韩国是最希望列国保持平衡的国家,希望韩国能够网开一面。
对于燕国和中山国,赵国更是下了血本。搜集了尽可能多的奇珍异宝,派使者前往楼烦国,重贿楼烦王。同时应允提供楼烦王粮食和武器,游说楼烦王攻打燕国和中山国。
同时下令所有赵国军队,密切关注秦国和魏国动向,全力应战两国的挑衅。
······
此时还年幼的赵武灵王果然出手不凡,面对几乎无解的困境出手应对,结果出乎魏惠王和其他诸侯的意料。
最大的变局竟然是出自楼烦王。
楼烦国是北狄匈奴的一支,据传在春秋之际就已经建国,其疆域大致在今山西省西北部的保德、岢岚、宁武一带。楼烦一直是游牧部族,长年累月的马背生活,使得他们人人善骑射,并且十分的剽悍勇猛。
历代楼烦王始终觊觎中原的繁华,曾多次侵扰中原,但都被强盛的晋国击败,只得在荒凉之地谋生。
直到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楼烦国终于等来了机会,乘虚南下,势力逐渐发展壮大,疆域一度扩展到现在的太原市西北娄烦县一带。在此后100多年里,因为诸侯忙于中原争霸,使得楼烦国更加强大。
此时的楼烦王得到赵雍的重礼,感到十分的兴奋,多年来,中原诸侯始终把楼烦国视为蛮夷,现在终于低下头来向楼烦送礼,心中是真心的畅快。楼烦王最大的心愿就是跃马中原,现在不仅毗邻的赵国不会阻挡,反而支持自己去攻打,所以这次务必出兵,好好抢个够。
于是楼烦王马上召集所属各部落首领,马上召集部属,竟然征发到六万大军。于是兵分两路,一路前往燕国边境,一路开往中山国。
而赵国军队在赵侯的命令下,放开边境,让楼烦国的军队深入赵国,去攻打中山国。
韩国正如赵雍预料的一样,收下了赵国的礼物,没有派出军队。不仅没有派出军队,反而还派出使者,带上韩王的书信给魏惠王,希望魏国可以做到礼不伐丧。
礼不伐丧,是春秋时期的战争礼仪。那个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敌对国领导人挂了,根据礼制和道德操守,我们不应该对他们发动战争。即使是敌人,在人家举国丧之时对其发动战争也是不道德不道义的。
其实你想呀,都打起来了,还讲究什么礼仪呀,都讲武德,还打不打了。
再就是楚国,本来和赵国不接壤,即使瓜分了赵国,获得的土地也难以守护。现在后方不断传来有人要复国造反的音信,出兵的意思也不大了。
收到来自各国的情报后,魏申不禁微微一笑,这赵武灵王,年纪不大,套路还真不少,各国还没有出兵,敌人就少了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