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猝不及防初见面 - 鬼才夫人生活录 - 舒寐 - 女生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三十章猝不及防初见面

郭嘉往颍阳,赶得有些着急。除了在打定主意后,写了封书信交给柏舟,让他立刻回家派人发给蔡斌。他基本就是跟荀彧、戏志才,马不停蹄,星夜兼程到的颍阳。

路上戏志才还抽空问了郭嘉:你给你准岳父写信?能管用吗?万一出事,你那岳父就是八百里加急也赶不回来啊。

郭嘉当然知道要是流民真的起乱,蔡斌就是长了翅膀也断然救不了急。所以他在信里压根儿就没提让蔡斌回来的事,他只说乱世之下,人心不古。富贵多藏祸,为官因宦亡。不如散财求安。这话说白了就是在给蔡斌支招:您老出去没什么,可家里可得有照应的。现在世道不太平,钱多了容易被抢,做官的容易被排挤。适当往外撒点东西才能保得一家周全。

这信写好以后,一点没敢耽误,直接快马加鞭,被送往东郡蔡斌所在行馆。蔡斌前阵子是在阳翟落过脚的。那会儿对自己准女婿还不太确定的蔡斌正抱着及其微妙的心态要考察郭嘉。结果赶巧郭嘉病了,在府上窝着,养了十几二十多天没出去祸祸捣乱,给蔡斌留下一个相当不错的印象:什么浪子?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这女婿挺好,净被人冤枉着胡乱编排了。

所以蔡斌在陈留收到这信的时候,一点没显得惊讶。郭嘉这孩子他多少还是了解的。这是个看着是不怎么着调,可是心思细腻,思虑周道的人。而且相比同龄人,他要明透睿智的多。很多事,像蔡平这个年龄的都尚且想不到,他却早已经了然于心,应对已成。

蔡斌接信以后,并没有立刻回信,而是转手往颍阳老家递了消息:开粮仓。多少度量夫人看着办,别吝啬那点东西。咱们不差那些,撒出去还能赚回来。家里不被闯乱就行。

不过让蔡斌没想到的是,他这口信到颍阳的时候,他们家府门前早就搭好了粥棚。被他担忧的那些不安定因素则在粥棚前秩序井然地排起了长队,不闹不抢,安然领粥。

而实际上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半个多月了。当然,一开始情况可没这么乐观。

蔡家的粥棚其实在黄巾乱没多久就被蔡妩督促着搭建起来了,不过正式施粥却是在蔡妩安抚好蔡威的那天。因为之前,她得就她的想法跟她母亲好好商议。

王氏对这个乱世里施粥的事倒是不置可否,但是她却不怎么赞同蔡妩提的另一个建议:这丫头竟然要每日专门提供一瓮的白粥给那些病弱的小孩儿?这还不算,她还要求在白粥里添加些细碎的肉末!这到底是怎么说的?难不成施粥还得区别对待?菜粥吃了就还能委屈到那些流民?

蔡妩瞧着王氏的脸色就知道她多半是想不通,也不同意的:没必要嘛!都背井离乡了哪里就那么娇贵?能糊口就不错了,谁还计较吃进去的到底是咸是淡?

“阿媚,你要知道施恩容易长恩难。做一回善事很简单,难的是你岁岁坚持。你瞧瞧外面那些人有多少?咱们账房也是有支出的。这种事,你做三五个月还可以,要是长年累月,家里粮仓可受不了。”王氏沉吟片刻后,看着女儿声音平淡地陈述。

蔡妩似早有准备,从袖筒中扒拉出一卷账簿:“娘,女儿早就打算过账房的收支和粮仓储量了。咱们家屯粮动作早,在这上头很充裕。就算再算上家里用度、集市涨价、亲戚往来,婚丧嫁娶这些,只保持女儿说的施粥情状,也一样能撑上十年八年的。”

王氏和张氏闻听此言不约而同皱了皱眉。

“那十年八年以后呢?”

“十年八年以后呀?”蔡妩忽然愣了愣,垂下眸,嘴角泛出一丝苦笑:“十年八年以后,或许就没那么多流民了。”他们会冻饿病死,会充军战死,会流亡他处……会有很多很多的情况。所以几年后才有人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甚至现在黄巾过处,就已经有乡谣传唱:坟茔覆松柏,十室九空亡。

十室九空!她生于温室,自来娇养,从不曾见识过什么是十室九空。但这并不妨碍她的构想。

其实她不算是慈悲人,但是见到这个总是难以释怀。

蔡妩咬着牙,心里固执坚定:哪怕是要被母亲大骂一顿,她这粥棚也是开定了!别说是撑十年八年,就是只撑三年,一年,甚至三个月!她也会这么做。哪怕被母亲反对,她也一样要把留一个专门给孩子粥瓮。即使要她倒贴私房钱。原因,蔡妩自己脑中清楚:孩子,也唯有孩子无辜无罪。也唯有孩子是将来给这片土地以安宁平静的希望。

她见不得和蔡威一样年龄的孩子一脸菜色,他们眼神怯弱,声如幼猫,连讨要都显得那么有气无力。蔡妩思维有些功利,她觉得自己悲天悯人的菩萨,却也绝对算不得为富不仁的恶棍。

不管怎样,能保一个算一个,能帮一把是一把。

当蔡妩把她这些想法婉转地传达给王氏时,王氏出人意料的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轻轻说道:“既然你非要这样办,那就依你吧。不过,也只有这一段时间。等你阿公回来,若是他反对,你就立刻给我收手!”

蔡妩登时就睁大了眼睛,喜出望外连连点头:“好。阿媚听娘亲的。只要阿公回来不同意,阿媚肯定不干了。”因为我要去阿公书房里磨他,一直磨到他松口同意!

当天傍晚的时候,粥棚在蔡妩的授意下施了第一次粥。只是前来捧场的人并不多。有,也是颍阳本地的乞丐贫民。而蔡妩真正想施予的流民则多半是坐在墙根、靠在棚住边胆怯又渴望的观望着。

人离乡贱。一旦背井流亡,便难免情生倒刺,心怀警惕,在身周竖起盾牌戒备又防范地看住所有。

蔡妩带着杜若就站在不远的蔡府门口,目光复杂地望着阶下情形,说不上是失落还是失望。但是气愤却在渐渐聚集:他们不敢向前。因为他们担心这事的真实性。他们同样质疑,朝廷尚没有下旨赈灾,此户就率先济民。天上掉馅饼,不是火坑,就是陷阱!

“姑娘,他们怎么都光看着,没几个人动呢?”杜若陪着蔡妩看了一会儿终于迷惑不解地问出声了。

蔡妩杏眼一眯,口气冷冷:“国民劣根!想吃螃蟹又不敢做第一人!”

被怒意激了心头的蔡家二姑娘在说完这句后也没管杜若能不能听明白,直接甩手提裾,大步流星迈入了粥棚。

施粥的李女和范女见她来了,都放下手中家什。李女面有忧愁,指着锅灶里没下去多少的粥对蔡妩说:“二姑娘,你看这……”

蔡妩扫了眼四周呆木的人群,腔里一股邪火“蹭蹭”上涨:“李妈,给我打一碗。”

李女不明所以地愣,范女则傻乎乎地问了句:“二姑娘,您不是刚用过饭吗?”

蔡妩瞬间回眸盯着范女,一言不发。范女后背登时起了一层冷汗:不得了,不得了,二姑娘要火了。挺温和一个人,发生起气来怎么那么可怕?

李女反应过来,动作利落地盛好粥递给蔡妩。

蔡妩转眼看看了满目好奇的流民,抽身走到一处空档前,仰起面当着所有人把整碗粥一口气全灌入腹中。

动作,豪气干云。气势,震惊四座。当然,礼仪也是……斯文扫地。

灌完以后,蔡妩红袖一晃,只听“啪”的一声脆响,陶碗落地,顷刻五裂四分,再无前状。

“父老乡亲们!”红衣少女猛然了抬了头,诚挚朗悦的声音在场中响起:“蔡妩知道你们都是因各地黄巾乱起,被迫背井离乡聚来颍阳。蔡妩也知道你们家有田舍,府有妻儿。或许,你们不曾出身富贵,却温饱尚足。”

“只黄匪一起,家里田地无人理,妻儿老小伴饥馁。从此逃难此间,不过为一息之存。身在今世,当能屈能伸。诸位背井离乡,蔡妩亦是心怀体悟。奈何一介女流,提不得三尺剑,拉不开六均弓。做不得战黄巾,平叛乱,上报君父,下保黎民之忠勇事。便只能尽己微薄,让诸位离家万里仍能有果腹之食,让孺子幼儿仍能活泼之音。”

“为人父母,诸位一定不愿自己儿女受难。我知道你们在担心什么。你们多半在想:这时节不对,世道也乱,没几家大户肯出粮,蔡家别是诓咱们的吧?喝了她家粥,是不是以后要为她家卖命?哼!荒谬!蔡家积德行善,若要施恩图报何须在自家门前惺惺作态?”

“此处设粥两种。家有冲龄稚子的,明日可让孩子前来领白粥一碗。蔡妩对天起誓:蔡家此举绝无歹意!若有一字虚言,蔡妩人如此碗,粉身碎骨,万劫不复!”

蔡妩话落,淡淡扫了一眼周遭人。住声沉默,转过身,脊背挺直,决然离去。只给众人留了一道鲜活明丽的红衣背影。

场中很是沉静,隔了好久,终于有人自蔡妩的话里回神,没落着站起身,一言不发托步到粥棚前,伸碗受施。有一就有二,当人群开始闹哄哄聚集时,已经回身到府门处的蔡妩下巴一抬,对着杜若说道:“找些身强力壮的家丁看着场中。有闹事的,扔出去!”

杜若似乎也自己姑娘刚才的气场震慑住,正满眼都是崇拜小星星的望着蔡妩,这会儿听到蔡妩这个命令,立刻点着头,忙不迭连声应诺。而杜若旁边的蔡威也不知什么时候从家里跑出来,同样满脸膜拜地瞧着自己姐姐,小脸上全是自豪又得瑟的笑:“二姊,你好厉害!”

蔡妩没搭茬,弯腰摸摸弟弟的小脑瓜,幽幽叹了句:“不是二姊厉害,是他们本性不坏。都是平民百姓,不到走投无路,哪个愿意违法乱纪,揭竿谋逆?”

蔡威手捧于胸,也不知道听没听懂蔡妩说的啥,只是照单全收地点头受教。

第二天的时候,蔡妩果然应诺在门口摆了半人高的陶瓮来盛白粥给孩子。许是她昨天那番话起了作用,今天的人比前一天的人要规矩自觉许多。当然也有闹事插队欺负人的,蔡妩一个眼色过去,就会有年轻力壮,体格魁梧的家丁冲上前去肃清秩序。

蔡妩自己也是亲自上阵,冲着怯生生来到面前的第一个孩子露出甜美的八齿笑,动作利索地给这瘦瘦小小的女孩儿盛了满满一碗:“慢慢喝,不着急。妩姐姐这里下午还有。”

小姑娘怯怯地偷看了蔡妩一眼,不甚标准地对着她行了一个躬身礼,然后才手捧粥碗小心翼翼离开。蔡妩望着她背影,眉目柔和地笑了笑。没当回事,继续干活。才不久她就发现,基本每个孩子到她跟前都会怯生生瞧她,领完东西后冲她鞠一躬方转身走。

蔡妩郁闷了,冲着身后帮忙的杜若抱怨:“姑娘我有这么可怕吗?他们怎么连正眼看我都不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