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三人创业史
第69章三人创业史 说的简单几个矿区,以为都连在一起的,完全不是这回事,远的有一百多公里,近的也有五十多公里,矿与矿之间间隔几十里地,幸好有手机,先通知每个矿,把手上的活停下来,做好暂停采矿的准备,等小毛子到了之后处理起来就快了。小毛子开着皮卡车,每到一个矿,对矿区检查一下,让大家把矿的里里外外整理一下,防火,防盗的一些设施完善加固一下,关上了入口处,等大家把该做的一些事全都做好了之后,就把矿区负责采矿班长送过来的工资清单简单核对了一下,让工人一一到自己手上领取工资,一并把矿区工人的工资结清了。
小毛子把工人们的工资结清了之后,就让工人尽快离开矿区,留下了联系电话,需要时再让他们回来采矿。小毛子想尽快结束,早点回去,结束这种生活,就这样几乎一天一个矿,五个矿跑下来,一个星期过去了,五十万只剩下几千块钱了,先到乡里把车还了,向头头一一作了汇报,花名册,清单上交核对清楚了,问头头还有什么事要做,以后自己就不再到乡里来了。头头想了想,说没有什么事情了,这样可以了,结清了,说真有事再找他。小毛子离开后就马上开着摩托车回家了。家里老子已经打来好几个电话,让他早点回家去。
就在小毛子去的路上打电话家里,说这几天不回家的第二天一早,阮老三就到了黄老二家去看望曾经的师兄,也可以说是师叔的一种关系,因为陈老大是阮老三的师傅,而黄老二与陈老大是师兄弟关系,而平时老二和老三两人相处的时候两人都是以师兄弟相称。
当年他们三个人是在一起做泥水匠的,多的时候有十多个人,少的时候就他们三个人,做泥水匠,造房子都要用着水泥,他们三个人用水泥不是到市场上去买水泥,而是自己买些原料自己做水泥的,做水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也需要一些配方和简单的设备,做泥水匠的人很多,少则一,两个人一伙,多的时候,特别是造房子的时候有几十号人,时间长了,同行知道了他们会做水泥,就到他们这里来要水泥,量多了也要收点本钱,久而久之,来要水泥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市场的水泥比较紧张,而且价格也贵,水泥需要量多了,那他们这种小打小闹肯定应付不过来了,就这样,他们就拉起了一批人办起了水泥厂,他们三人是领头的,老大是阮老三的师傅,老二是阮老三的师兄,所以陈老大,黄老二,阮老三就这么叫下来了。老大与老二年龄相差了不多,老二与老三相差了十多岁,差不多一代人的年龄。
几十年,三个人就这样领导水泥厂里的生产,师傅,师兄的关系相处很好。
他们当初办水泥厂是一种互助的性质,没有当老板赚钱的意思,那个时候赚钱是封建意识,是挖社会主义墙角,是要受批评的。没过了几年,各个地方都开始搞公私合营了,江源县地方上也没有象样的水泥厂,就把几家小建筑队并在了一起,由他们三人牵头在江源县办起了第一家水泥厂,刚开始的时候人不多,二、三十个人,老大是厂长,厂长其实是个名头,什么事情都是大家一起做,慢慢就从二、三十个人发展到了几百号人,到了八十年代的时候,五星水泥厂已经有好几千人的大企业了,就归并到了江城集团总公司的旗下。到了九十年代的时候,厂里的领导班子已没有他们三人的位子了,因为陈老大,黄老二已经退休,阮老三本来就是个车间主任,因为儿子小毛子顶了职,阮老三也提前退休在家,厂里的事情也不去管了。
在厂里生产规模发展到几百号人的时候,陈老大还是厂里的第一把手,当然的厂长。随着厂里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职工的增加,厂里就增加了一位副厂长,这位副厂长有点后台,不太把老大当一会事,刚来的时候,老大还全面管着厂里的一切事情,之后发生了几次事情,闹得了有些不愉快,生产上的事情还必需要定期地跟他说,不说还不行,老大不干了,干脆你自己去管吧,那位副厂长纯粹是个外行,主管行政工作,对水泥生产一点都不懂,就喜欢摆设,生产线还都在开着,一定要工人停下来听他讲话,这一讲话就是两个小时。厂生产规模到了上千号人的时候,老大就到了退休年龄,退了下来。在陈老大退休之前老二的儿子黄宏是分管经营的副厂长,经过提名,江城集团江源分公司任命黄宏就顶了上来,做厂长了,也就是江源县五星水泥厂的黄宏厂长。
黄老二的儿子做五星水泥厂厂长,是陈老大极力推荐的,陈老大没有退休前,陈老大已经把黄老二的儿子提到了分管原材料采购和水泥销售的经营副厂长了,到了退休的时候,陈老大就把老二的儿子扶正了,这期间老二对老大感激不尽。
其实他儿子能当上五星水泥厂的厂长,虽然与陈老大长期扶持有不可分割的原因,但真正起作用的却另有隐情,是老大,老二和老三都不知道的隐情。
江源县里的主管领导是黄宏在外婆家念初中时的同学,而且交情不一般的同学,这位领导来江源县的时候两人就约定不要把同学这件事让外界知道,以便以后做事更加方便一些,两人之间也很少在公众场合会面,总是在那曾经念初中的老地方相会,进行一些职场和事业上的交流和各自对未来的期望。
阮老三到了老二家里,黄老二不在家,门口一佣人在搞卫生,见到阮老三,就招呼起来“是老三来了,很长时间没有看见你来过了,最近身体还好的吧。你是来找黄老二的吧,他不再住在这里了,黄老二就在前几天搬到城外去住了,新的房屋,刚装修好,房子很大。你不知道在那里,你如果想去找他,我带你过去,有点路,但也不是很远,半个来小时就到,方便。”阮老三曾经是黄老二家的常客,没有成家的时候都在黄老二家玩,与佣人很熟悉,说起话来很随便。
“好得啦,你带我去看看,以前听他说要搬到城外去住,想不到这么快就搬去了,是他自己造的房子吧,儿子当厂长这么长时间了,造栋房子应该不成问题。”阮老三对那佣人说道,在他看来,厂长工资肯定比工人高,自己想要造房子,方方面面都是熟门熟路的,那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当然黄宏其他的事情不好对她明说,想想她可能也知道,说了反而得罪了黄老二一家人,自己的儿子还在他儿子手下做事,尽管以前关系很好,但这是他家的私事,不该问的千万不要去问。
“可不是吗,他儿子给他自己造的房子,是顾人装修的。老二这人就是心急,那边刚刚装修好,还在整理中,就搬过去了。我不知道他怎么想的,那边买东西很不方便的,离菜市场,商店都很远,一到了晚上那更不方便了,夜里鬼都要爬出来的地方,有什么好。”佣人也凑上几句发发牢骚,那边房屋太大了,光光是搞卫生,人都要吃不消,由于老房子里也需要人看守一阵子,所以她就留了下来看老房子了。
“老二现在的条件可好了,他儿子黄宏经常回家吗?很长时间没有看见他了,有些想他了,就过来走走,顺便看看他。”老三也像是在问那佣人,也像是自言自语。那佣人一边说,一边听,收拾了一下东西,脱下外套,把大门锁上,准备离开,带阮老三去看黄老二的新房屋。
“他儿子一年到头都看不见人影,以前没当厂长的时候还能见到几眼,现在同他老子见面都是在酒店里,再过几年恐怕连我这个姨娘都快不认识了,想想还是不当厂长的好,像以前一样,过着平平常常的日子。”黄老二的小姨早年曾嫁过一个老公,谁知道,没到两年她老公就生病没了,也没留下一男半女,之后他小姨就没再嫁人了,长期都和姐姐住在一起,不知道的人以为她是黄老二家里的佣人。
阮老三跟着老二的小姨到了城外,远远就见到了黄老二。看见那气派的小别墅。以前远远看见,黄老二都会走上前来,套套近乎,今天两人都看见了对方,黄老二站在小别墅的台阶上,朝阮老三笑面相迎,却没有走下来。也可能是阮老三太敏感了,原来想说的话都不想说了,说了自已感觉到会自讨没趣,想想自己还是不说的好。
黄老二老远就看见他小姨带老三来,就走到了门口对老三说“老三,今天怎么找来了,好久不见了,看你面色很好,最近身体还好吧,你小儿子现在做的还可以吧?现在是不是还在帮乡下的企业做事吗?”
三人的初衷是互助,并不想发财致富,到了后来关系就复杂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