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到基层下调
第65章到基层下调 任博元身上的这种的欠缺如果不是在这个时候,也不会妨碍地方经济的发展,毕竟还有班子里还有各自的分工,然而,就是在这个时候,时间已经不能让他细细地摸索其中经济发展规律,所以这个时候,对江城集团总公司董事长任博元来说需要有一个帮手,一个强劲的帮手,需要有一个懂经济的总经理来协助。
李国栋总经理是董事局万主席他力举推荐的,是极其有才华的实干企业家,能够把握细微的经济脉相,力挽狂澜。长期以来江城集团总公司的经济效益不好,多年始终拖江南实业控股集团的后腿,江城集团总公司几届领导下来都没有大的起色。
李国栋的事业是他看着成长起来的,当年江南的几个财团佬大组建江城集团总公司时,到西安交通大学招大学优秀学员时,万伯渊他也一起去的。
当年万伯渊随江南财团的佬大到西安交大去招李国栋还费了一点功夫,刚开始西安交大校长是不同意的,是学校里内定的留用学员。经过董事局老领导诚挚交流,西安交大才答应放人,到了江南实业控股集团就放到江城一家大型化工企业工厂里作为江南财团的后备干部培养,不负佬大所望,很快走上了厂长的岗位。
在李国栋当上厂长的时候,万伯渊已经担任江南实业控股集团董事局副主席了,在李国栋担任厂长时期,曾多次在行业经济危机的时候,总是出乎意料地化险为夷,几次不按常理的举措,出奇制胜,在行业普遍不景色的时候,李国栋倒是捷报频传。部,委里有些项目找不到地方落户,烫手的项目,多年来难以落实的技术革新项目,李国栋反倒是大兴土木,原来想去争取的项目现在反而自己送上门来了,而且是引进一个,建设一个,建设一个成功一个。
还有他力举推荐李国栋到江城集团担任总经理的另一个原因,是李国栋对江城地市经济太熟悉了,将近十多年来,作为一个旁观者,一位旁观的围棋高手,十多年来城市变幻,新旧交替,盘根错节,老旧意识的沉淀,新生事物破土而出,种种问题的叠加,要害急处所在,对李国栋来说了如指掌。只是大家都是企业的一把手,平时也没有什么来往,长期以来本着各守其道“观棋不语”的习惯。更何况处在江城市的地界上,几万员工与江城市有着亲密的社会关系,虽然长期以来都有自成一体的厂办社会的生活区,各种物资的供给都能做到自给自足,但“远亲不如近邻”的中国习俗,使得长期以来这家大型化工大企业与地方都是和睦相处。
江城集团总公司如果不是长期拖江南实业控股集团经济发展的后腿,如果不是在企业实行产业治理整顿的敏感时期,万伯渊或许不会把李国栋推荐到江城集团总公司担任总经理,因为他非常清楚这两个人的性格,都是十分刚强有个性的人格,他们身上都有一股正气,然而这两股正气一旦融合在一起很容易产生不同的想法,只要是正常的,这种的融合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集团领导的谋略不是经济学家那样能够用数学来计量的,政治家着眼于全局,全局的大势,不太过多地去计算过程中的失地和弃子。当然不能说他没有顾虑,所以自李国栋担任江城集团总公司总经理以来,他对江城集团总公司的领导班子特别地关注起来,来江城市的次数也多了起来,当然很多的时候是顺道而来的,接着话题而来,听到信息而来,时时地关注着江城集团总公司的变化情况。
董事局主席万伯渊带着工业部和教育部几个人,两辆车到了江城集团总公司大楼前,江城集团总公司董事长任博元,总经理李国栋以及在家的几位领导班子成员都在楼下迎接。
快到江城的时候,万伯渊才和任博元通了个电话,没有什么指示,和以往一样,只是顺路停一停。在场的人都知道,说是顺路停一下,每次都这样,临走的时候总会意想不到地解决一些问题。董事局一行人到了之后直接到了董事会的小型会议室,留下江城集团总公司董事长任博元和总经理李国栋,就让其他人自己去办自己的事,多数时间都是这样。
任博元向万伯渊汇报江城集团旗下的企业产业治理整顿的进度,着重介绍了龙江造纸厂将实施剥离集团总公司的整改方案,龙江造纸厂里的事迹许多年以前就已经在内部报刊记载了,江南实业控股集团董事局都十分认同这种有典范的例子,在场的人都同意这种方案,这对于江南实业控股集团董事局来说是首创之举。
万伯渊听任博元汇报完后,就对李国栋问道“你上次提到过的那个炼钢厂项目申报现在看来有点难度,部里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控制的很严,对这个项目未来你怎么考虑,听说项目基础已经上来了。”
万伯渊不想一边治理整顿双高企业,一边又兴办起双高企业,不知道李国栋是怎么处理这方面的事情,想要有一个说法。
李国栋向董事局万主席汇报“当时只是一个设想,没有正式提交申请,后来看看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具备,而且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也不适应在市里搞,所以炼钢厂项目就放弃。现在准备申报金属制品项目,建设规模和污染都比以前小了很多,经过前期沟通,上面意向性同意,申报手续正在进行当中,估计下个月就能够上报到省厅里去。”
工业部的王副部长向李国栋说道“千万不要走政策的擦边球,一旦发现这种现象,以后申报项目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对地方未来发展会有影响的。”这种现象在他手上曾经发生过,被他给否决掉了,虽然不是江城集团总公司的项目。
李国栋解说道“这个因素我们招商局曾考虑过,原来是想到搞炼钢项目的,项目报上来的时候,我在看具体方案,发现有很多的环节都是不具备条件的,所以炼钢项目彻底放弃了,重新按照金属制品项目实际情况如实上报,包括用地和生产流程的各项技术参数。”
工业部王副部长听懂了李国栋的意思,就口头表示可以理解,也认可了这种做法,只要不是双高双限的项目就行。
李国栋看了看教育部长,说着就拿出了《江城集团关于民营外国语学校的发展思路》,对教育部长说“江城市的教育事业,我们江城集团可不可以参与投资办外国语学校,目前市里有两家民营企业想投入到我们江城集团旗下,因为市里这两家民营企业家想投资初中级别的外国语学院,他们的积极性非常的高,他们自己投资心里不踏实,想和我们江城集团一起办,资金都由这两家民营企业来投资,江城集团参与就行了。”
李国栋一边说,一边就把张小波的《江城集团关于民营外国语学校的发展思路》递给了教育部武部长手上,似乎在急于等着董事局教育部武部长马上回答,是行,还是不行,张小波等回话。
董事局教育部武部长接过了《江城集团关于民营外国语学校的发展思路》,看了标题说“江城市教育局有什么指示,这样的事情应该先请示江城市教育局,地方办教育要看地方政府有没有这个意向。”
“江城市政府昨天刚刚联系过,市长同意在江城市办外国语学校,但要求由我们江城集团来牵头,市教育局担心江城市外国语学校办起来之后,与市一中、二中的教学不一致,影响到市属中学的正常秩序,还有师资的问题也要我们江城集团来招集和高级外语教师的引进,这些问题都已经处理好了,就等董事局政策。”李国栋没有把张小波的原话说出来,而且市教育局想通过他到大学里招英语专业的研究生。
武部长似乎已经知道了,没有作解答,也没有看报告的内容,就回答他的提问“江城市民营企业家有这个想法,这不是很好吗,完全可以的,现在国家正在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到教育事业,正切合形势发展需要,发展思路就放在我这里,具体方案你们尽快做,最好在这个月底前尽快报上来,董事局教育部现在考虑要向省教育厅上报几个江南实业控股集团经营的教育事业的项目,可以你们把这个方案一并放到一起来研究和上报。另外你们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做长期的打算,在江城市设立一个江城集团总公司旗下的教育集团,不仅要办外国语学校,待条件成熟了可以在江城市办一所大学,民办大学现在国内正在兴起,江城集团总公司只要有思路,董事局会给政策的。”
武部长他现在也正在布置这方面具体的措施,只是还没有正式推出具体的政策,见江城集团已经这方面的设想,就鼓励先行动起来。
能人之间发生的碰撞,让上层关注了起来,都是正能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