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橡胶产业 - 俺就喜欢当村姑 - 黑色幕帏 - 女生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07章橡胶产业

大丫看着两人,他们望着做出来的雨鞋雨衣,眼神充满了兴奋,“好啦,先做饭吃饭吧,吃完饭再说”一整天了,肚子都饿了吧,于是三个人很快合作把饭做好。

饭桌上,那两人吃的也快,一会儿风卷残云,就吃饱了,秦书海很自觉的去沏了茶,他知道这家人的习惯,这时天已经黑黑的,三个人把桌子挪进客厅。

坐下来边喝茶边聊,“大哥大嫂,我看这买卖可以,不用啥投资,”大丫淡淡的扫了他一眼

“那我们就说说这以后的分红吧”

“大嫂请说”

“我四你六,”

“啊,大嫂,别啊,这也太多了,我要一成就行”

“听我说,大嫂喜欢清静,以后赚钱的事就交给你了,你多辛苦下,我只提供资金和想法,别的全部要靠你,不要以为就今天这样就可以,你要招人采胶,在招人熬制,当然一开始你自己要先试着做一些,先打开销路,再往后要不断扩大明白嘛?”

“啊、我都没想过以后”

“以前没想,那从现在就要想,现在整个帝国都没有这东西,你要抓住这个机会,你很聪明,我教给你的只是最简单的,以后还会有复杂的,你一定要掌握好配方,不能泄漏出去”

“好,那我听大嫂的,”

“嗯,你明天去打听一下那座山的价格,从谁手里买,然后回来告诉我”

“不会吧,大嫂,你想买下那座山?”

“不买你以后上哪儿去采胶?别人的山能让你采啊,”大丫白了他一眼,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嗯,那我明天把胶采上,就去问”

秦书海走后,肖靖然忘着大丫“媳妇,咱家钱够多了,你还要办产业啊”

“这你就不懂了吧,这是我应该得了,方子是我出的,山是我买的,我理应该抽成,再说,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

“哪过几年就走了,那这儿哪办”

“还用问啊,将来都交给尘儿啦,秦书海将来一扩大产业,直接就变成了皇商,将分成给到国库了呗”

“媳妇,真有你的,嘿嘿,你这游玩也不当误赚钱啊”

“哎~~我哪是想赚钱啊,我最初就是想帮下他,这小伙子人还不错,就是有点傻,转不过圈来,也想让当地的百姓多些就业的机会”

“媳妇啊,我不是说你,就你那新思想,换谁也马上接受不了,慢慢习惯才行”

“是啊,你都跟我过了几十年了,还不习惯吧”

肖靖然一听媳妇这是不高兴了,马上就改口“昨能,昨能呢,我早就习惯了,你看我现在说话用词都是跟你学的哈”

忙搂着大丫的肩“走啦,咱睡觉啦,天都这么晚了,”

大丫望了一眼那木床,“哎,真想念咱们北方的火炕,暖暖的,钻进被窝里,舒服的很”

“嘿嘿,这不是正慢慢往北方去呢嘛,”

每天晚上,肖靖然都搂着大丫睡,他觉得这样搂着,媳妇才跑不了,同时心里也是满满的。

第二天,第三天,秦书海来了,同时又带来很多桶的胶,三个人边熬胶,边制作,边说山的事,他都打听好了,这座山要价十万两银子,别看贵点,可是这整座山好几十里长,山上全是植贝,还有药草,

想买山就要去城主府,这下有点难了,那城主估计来过帝都,见过肖靖然和大丫,肖靖然为难的看着媳妇,“昨办?咱俩他都见过”

“无妨,我给你化化妆,明天你就跟着书海去,把那座山先买了,”

“嗯,要白契就行了,不用写名字,也好办,”

“行,那明天我和书海就去”

“办完事,你们就直接在城里盘一下铺子吧,专门卖咱们制作的雨衣雨鞋,”

“好,”

“另外,书海你从后天起就可以开始招人,工钱,作坊,你自己看着安排,配方我给你出,就不要再事事跟我商量,小事你作主,大事再来找我”

“嗯,大嫂”

“对了,这用人上一定要把握好,奸滑之辈不能用,”

“知道了大嫂”

三个人就这样聊着,做了一天的胶制品,模子又作出来几个,雨鞋分大小号有五种号,雨衣也是,有女人穿的,小孩穿的,男人穿的三种号。

两人也是办事利爽,三天连山带铺子都办好了,铺子也收拾出来,干干净净,肖靖然自作主张在铺子旁边又盘了一间小铺子,虽然他们夫妻不打算掺合,但是家里的果树啥的,也想着不能都浪费了,打算弄个水果铺子。

山也提供了,配方也提供了,资金也提供了,现在就看秦书海的了。

书海压力好大,毕竟以前也只是个下海打鱼的小渔夫,让他当老板这心里可真没底,不过他知道这是人家两口子在拉巴自己,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两口居然这么有钱,十万啊,说拿出来就拿出来了。

所以自己一定要争气,不会的学,不懂的问,有样学样,总能成吧,人就是这样,这逼到一定份上,就啥也会了,秦书海就这样的。

先把作坊弄了起来,然后找了本村三个比较可靠的同龄人,一个管铺子销售,一个管作坊,一个管采胶,分工倒是挺好,铺子里用的是村里的小伙子,作坊用的也本村的,采胶也是。

铺子二个,作坊十个,采胶五个人,全都用的本村的,秦书海放了话,谁要偷懒耍猾,也别怪他翻脸不认人。

铺子开业了,源源不断的胶制品上架了,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还不行,刚开始就没人来问,都不知道是干啥的,但是随着一场大雨的降临,人们开始接受了。

原因就是秦书海为了让货销售出去,大雨天,让所有的作坊的人,采胶的人,铺子的人,全部穿着胶鞋,雨衣,出去行走,全城,行走,还有的去了城外的各村,就是为了宣传。

还别说,他这样的做法,即实惠,也省钱,也让百姓真正看到了胶制品的实用价值。

铺子里的货物,根据百姓的消费水平,分了档次,有普通的价次,有高档的价位,做工是不一次的,用料也不一样,配方也不一样。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