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话』袍哥的幺儿
【大修vip....删减了叙述性文字,留以后用,添加了青云兄的口头禅“册那”等情节】
“无妨,你先送苏小姐吧!”杜月笙拍了拍徒弟的肩头,弯下腰来,与后座的苏三相互颔了颔首:“苏小姐,再会!”
雪佛兰慢慢滑动,在沉默中开始提速,从洋房福地奔向了蝼蚁聚集区。
苏三倚着车窗,掠视着天际,原本以为会来一场淅沥沥的斜风细雨,可天色却在令人措手不及的骤变中,忽然积起了厚厚的乌云。伴着偶尔划过长空的一线闪电,标志着夏末秋初的最后一场雷雨,既要降临。
戚青云作为杜门的首席司机,在奉行安全行车的职业使命之余,眼观四路的从后视镜中将苏三观察了个仔细。
“苏小姐,你有心事!?”
“......谁...你......说我?”依言调转了视线,苏三略显讶异。虽然和戚青云只见过一两面,但不难看出此人的木讷,他竟会主动挑起话头?
“怎么?”戚青云故作惊讶的一愣:“难道车上还有别人??”说罢,直视着前方的道路,摇头晃脑的自嘲道:“唉……看来老朱说得对,我如此恍惚,多半是有精神症....”
苏三愕然的抖了抖睫毛,转即扩开了笑意:“七哥,想不到你是个幽默的人!怎么素日里跟雕像似的?!”
车内的气氛乍然轻松起来,然而那边厢却出人意料的沉默了,稍事冷腔冷调的拾起了之前的话题:“我猜你的心事多半与九棠的境况有关,是吗?”
小女人错愕的抬高了眉梢,这……这是唱的哪一出?
难道说,青云师兄的幽默只是为了引人入瓮?!
白九棠的消息对他来说有这么重要吗?这种迫切的心情到底是出自于师兄弟之间的情义,还是出自于心怀不轨的探听?
话说回来,青云师兄使的这招“入瓮计”,实在是不怎么样,伪淑女的话匣子可开可关,亦能投下重磅炸弹,哪里是他想的这么简单。
不论如何,那位驾车的男士连承上启下的客套话都不屑于讲,不是功利性太强,就是太看不起女人的智商,断不值得姑息,
苏三平日里既要扮淑女,又要装顺从,还要强迫自己注重细节,给予准先生强档关注,已耗费了大量精锐细胞,消磨了全方位饰演每一种角色的斗志。在面对无足轻重的旁人之时,多是凭心情罢了。
且说偶尔的爆发,不但能祭奠那些死去的细胞,亦能令她浅尝触摸本我的乐趣,也不乏为一种上上层的调剂,不巧,青云师兄就变成这种‘调料’了。
“谢谢七哥关心!看来你和我们家九棠的关系很不一般!”苏三甜甜的抿嘴一笑。
青云师兄错就错在不该在一个私密性高的“匣子里”,惹一个不怕卸下面具的伪淑女。
“有什么不一般的!?”戚青云讪讪讪牵起嘴角一笑:“我们是师兄弟,过问一下很正常!”
“师兄弟太过契合,自然就不一般了!”苏三好整以暇的靠向了靠背,藕臂环抱在胸前,歪着脑袋挑了挑眉梢。
“契合?从何说起?”驾座上的人,忍不住瞄了一眼后视镜。
后视镜中显露了一抹鬼马的笑。
苏三拢了拢头发,不着痕迹的深吸了一口气“从你们对老朱的热络程度来看,说明你们对医学都有浓厚的兴趣,这多少有几分当大夫的潜力!但老朱是学外科的,居然被你们不约而同的当做了精神科的顾问,如此看来,你们又有当病人的潜力!‘大夫’、‘病人’都是你们兄弟俩,这种契合也太难得了吧!”
戚青云被医生病人的言论搅得有些糊涂,不禁频频的眨了眨眼睛,只道苏三意犹未尽,根本不给他喘息的机会,接着开口再道:“等你和九棠将来收了山,可以合开一家诊所,高薪聘老朱来坐诊!一来是当做安度晚年的产业,平平安安过完下半辈子。二来是可以尽情折磨老朱,把他培养成精神科的临床试验品。”
“哧————”的一声,戚青云猛踩了一脚刹车,把车子给停了下来。
那医生、病人、精神科、试验品,等等言论,扰乱了首席司机的心智,令得雪佛兰险些失控冲上人行道去。
苏三被一股力道推向了前排座椅,整颗脑袋携着一头杠子浪的卷发扎进了尚算柔软的靠背中。一口惊愕之气哽在喉头,身板儿僵得半饷不能动弹。
稍事,轿车轰轰一吼,再度发动了起来,戚青云丧气的咬了咬牙,低声骂道:“册那(上海话:操)”
但觉雪佛兰重获了平滑如梭的行驶常态,苏三终是缓过了气来,一边抬手理了理乱蓬蓬的头发,一边颤颤巍巍的说道:“七哥,淡定淡定!”
戚青云没好气的瞄了一眼后视镜,拧紧了眉头,从此不再发言,果然淡定了下来。
轰隆隆的雷声滚在耳际,车刚开到十六铺码头,瓢泼大雨倾盆而下。巨大的粗线条密集的落在江面上,江中的船舶坦然迎接,岸上的行人争相躲避。
车厢内的沉默空气,与车外的酣畅淋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路上死一般寂静,令人多少有些压抑,苏三单手撑着身子,偏头望着挡风玻璃上忙碌的雨刮,开口打破了沉默。
“.......这雨真大!”
“嗯....”若不是畏惧此女犀利的嘴,戚青云连嗯都不想嗯。
“车上有伞吗?”苏三调过视线,抹了抹车窗,打量外边的情形。
“有....”
“在哪儿?我来拿!”
“后备箱。”戚青云的态度,像是迷路了三天的骆驼,想要甩开背上沉重的货囊。
“那怎么办?”苏三瞪着戚青云的后脑勺,口气僵僵的。
“我现在是你的司机,我会处理的。”戚青云很识时务,蠕动嘴皮子,奉送了一打珍稀的字。
苏三扬了扬眉毛,白了驾驶座一眼,将视线再度调到窗外,安静的观起雨来。
轿车缓慢的驶入了支马路中,在合字号钱庄的街对面,停了下来。
这家钱庄是江湖上的一位“老人”所开。“合字上的人”(道上的人),都将这里当做了储蓄货币和兑换货币的最佳地点。
老板名叫童泊龄;字允清,袍哥出生,川渝人士。一世风云,几经浮沉,中年“栽水”,遭遇灭门之恨,后从长江上游,顺水而下,在下游的尽头,东山再起。两年后,重返故地,血债血偿,为枉死的生灵,抄屠刀奠基。
这位老江湖,吃了一辈子的码头饭,喝了一辈子的长江水。从巴渝的坡坡坎坎,朝天门、储奇门码头,走向了汇海处的十六铺、陆家嘴码头.....
他一生奉行的准则就是:我们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哪个要当杂皮,就“三刀六个洞”整来摆起!(后解)
“袍哥会”盛行在清末民初的四川(包括现在的重庆)与青帮、洪门,并称为三大民间帮会组织。
这个组织在川渝一带相当有影响力,是堪称无人不晓的大帮会。袍哥们好打抱不平,重江湖义气,为朋友可两肋插刀,与兄弟可同享福、同患难,真正是“绝不拉稀摆带”。
袍哥的“舵把子”不仅在江湖人士中很有威望,就连平常百姓也十分拥戴。这种绿林好汉的正面形象,与上海滩地痞流氓的负面形象,简直相去甚远,无法并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