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合作养殖再坑一家(虽然没多少人, - 在初唐玩革新 - 白居易的白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在初唐玩革新 >

第182章合作养殖再坑一家(虽然没多少人,

柳苏和王元芳转悠一圈,工地上进度和柳苏预想的差不多,看了一块工地其他的几块柳苏就不想继续了,大家都是重复的工作,看多了也乏。

两人溜达溜达就回到了起点,长乐几日坐在遮阳棚地下,桌子上是切好的西瓜。庄户对她们比对自己的亲闺女都好,凉茶西瓜还有老汉送的糕点,还有不知道从哪来的瓜子,满满放了一桌。

“啧啧,你么这可以啊!”柳苏咋舌,庄户对他身边的人十分尊重和照顾。

“嘻嘻,柳郎快来吃瓜。”辛婉清将切好的西瓜递给柳苏和王元芳。

大棚出来的西瓜,口感不算特别的好,也算的上甘甜可口了,勉强吃吃还算可以。吃着西瓜,柳苏突然想起一件事情,已经入秋了,今年虽然百姓收入不错,但是这到了冬天该没菜吃还是没菜吃。庄子上有几百亩的大棚,供给庄子上吃不成问题。如果想要卖的话,就有些入不敷出了。

柳苏的考虑是,现在是不是将大棚的技术也放出来,只是大棚的代价不小。塑料薄膜没有,可以用布代替,布的坏处就是时间长容易风化。大棚不可能一年换一次遮挡的布,所以最佳的材料还是薄膜。问题薄膜这东西,柳苏造不出来。

庄子上用的是玻璃,说是大棚,不如说是玻璃房。柳苏投下大量的人力物力,建造的玻璃阳光房。保温效果好,又能保证大棚里面的瓜果蔬菜的生产。

“元芳,如果把大棚技术推出去,你觉得风险大不大?”

“长乐你们也帮我想想,现在庄子上的玻璃不是秘密,如果都投资做玻璃房,形成大棚产业。百姓冬日就有了菜吃,这样就不会缺少营养了。”

柳苏举起西瓜,朝着几日示意,现在快要入秋了,庄子上的西瓜最起码还有两茬。也就意味着,庄子上到了冬天还能吃到西瓜。这可不是冰冻的那种,而是新鲜的西瓜。

五人听到柳苏的话,开始沉思考虑,大棚的技术没多少,就是和普通种植是一样的。唯一的难点就是如何建造大棚,正如柳苏说的,布现在虽然便宜,但是容易坏。其他的材料他们也不知道,仅有接触到的就是玻璃。

玻璃制造大棚,除了庄子上有这种实力,其他地方几人想破脑袋也想不到谁敢这么奢侈。李世民也就太极宫建了个玻璃罩子,皇宫所有的窗户还都是纸窗。几人苦恼,似乎没什么好办法。

“柳郎,用玻璃,即使百姓能投资,也担着风险。如果收成不景气,入不敷出,那就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前期投入也会打水漂,这对百姓来说风险不小。”王元芳深知其中利害关系,百姓最先考虑的就是风险。风险太大,哪怕说的天花乱坠也不管用。

“可以用租赁的方式,就如同庄子上的养鸡场一样。”苏我马子突然出声,引得大家都侧目而视,其他几人都一脸茫然,不知道这个租赁是什么意思。只有柳苏紧皱眉头,随后一拍手,神情愉悦。

“简单的说,就是柳苏出钱出材料建造大棚,百姓负责种植和售卖,所得的钱财二八分成。百姓拿两成,柳苏拿八成。”苏我马子声音清冷,语调平缓,缓缓将心中的想法说出。

果然,柳苏心中明悟,苏我马子说的方法和他想的差不多。都是和百姓合作,庄子提供技术支持,百姓只要出人力就行。只不过现在苏我马子的计划上多了一点,那就是百姓负责售卖。最终的分成倒是和柳苏设想的差不多,都是二八分成,百姓两成庄子八成。

虽然苏我马子看不见,柳苏还是竖起大拇指,大大的赞扬。苏我马子刚到庄子不久,对庄子上产业熟悉程度不下于王元芳,配合上她无与伦比的智商和远见,这是王元芳等人所不能比拟的。

“嗯,元芳,就按照苏我马子的意思,你让管事通知下各个工厂上工的百姓,问问他们谁家想要种菜的。庄子提供大棚,他们负责种和售卖!”

柳苏让王元芳安排管事通知,而不是从报纸上登记,什么消息都没有小道消息跑的快。只要有一两个人知道,明天就能变成一百一千,不出三五日基本上长安百姓都会知道。

至于他们想不想种菜,那是他们的自由。柳苏不会派人插手此事,大家种了就多一分责任,事情也变得多了。所以还是量力而行,而不是背道相驰,越没人越想种地。这样的不说柳苏同不同意,王元芳会第一个拒绝。

“对了,庄子上养鸡场和养猪场都有多少百姓领养了?”

说到养鸡这些,柳苏想起很久没过问过,遂张口问王元芳现在进展如何了。

明年就是628年,历史上也就是这一年大唐出现了大面积的蝗灾,整个大唐陷入了无粮可吃的境地。柳苏已经提前做好了种种布置,沤肥的技术,加磷催肥的技术都已经布告天下了。

但是他现在非常的担心,原本以为自己只是历史前进中的一只蝴蝶,没想到自己这只蝴蝶有些孟浪。历史上可没出现过大洪水,这次长江的洪水搞得柳苏焦头烂额。如果不是后世的经验支撑,柳苏真的不一定能处理好。

外人眼中柳苏沉着稳定,遇事不急不躁。实际上他也焦躁,只不过擅长调节情绪而已。所以外人看不出来,和他待得时间长,就知道他急躁的时候就会来回走动,翻看书本等等。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