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谋算 - 万千昭阳应怜我 - 重力客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69章谋算

第169章谋算

顾清涟说了很多话,其中有一些对于昭阳来说也只能算是一知半解。但从他言辞中所描述的情节及部分而言,大概真的会有这么一类如同他所说的人,即使是在溧阳长公主身死之后,依然愿意为了她当初传递出来的一份手书中所写的内容而前赴后继。“并非是士臣不愿意奉先帝遗诏尊崇新帝,实在是新帝所为使士臣寒心。溧阳长公主乃是先帝之女,与当今圣人亦是同胞兄妹,更是双生龙凤胎的缘分。然而先帝尸骨未寒,溧阳长公主即遭到贬斥及抑制,正当妙龄就被惩办,冠以不臣及忤逆的罪名,投入天牢。随后虽有太后娘娘为其求情,仍然未能免去罪名,半生囚禁于京郊别苑,难见天日。是陛下一手造成了溧阳长公主的悲剧命运,如今也该由陛下服下恶果。”

“你们要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说你们调任来北境,是源自于溧阳长公主的手书?”

“殿下可知道那份手书中写了什么?”

“是什么?”

“乃是一封名单。”

“名单?”昭阳越听越糊涂,总觉得自己好像在过去错过了太多的资讯。明明她也生活在京城中,可是这些顾清涟一清二楚的事情,她都仿佛是头一回听说,曾经也根本没有接触到一星半点儿的线索能够指向这些情况。

“名单中所写的是我们那届春闱举子中的部分名录。”

“溧阳长公主是如何得到那份名单的?照道理来说,被软禁在京郊别苑,应该是彻底断绝了和外界的往来的。她不可能知道春闱举子的名单,更不可能有机会把她所写的手书传递出来——”昭阳下意识地说出了自己的分析,可是也就在整句句子即将完结的时候,她忽然想到了一种可能性。其实,溧阳长公主并非是真的与外界隔断了联系的,不是吗?

分明两年多之前,在潭柘寺,昭阳陪同太后烧香祈福时,她曾在潭柘寺的厢房里通过打开的窗户看见过溧阳长公主。那是昭阳有记忆以来第一次见溧阳长公主。那个时候她就推断是溧阳长公主来拜见太后。所以如果每一次太后前往潭柘寺拜佛,都顺带便见了溧阳长公主的话,那么过去的那么多年之中,溧阳长公主能够与外界来往的次数就很可观了。

更何况,太后本就对自己亲生的一双儿女彼此斗争非常不满。皇帝将溧阳长公主囚禁于京郊别苑,这个举动一直都在太后心里埋着一根刺。故而也应该是因为这个缘由,所以皇帝本身就在太后面前因这一话题而觉得心有戚戚然,所以也就会对太后在潭柘寺见溧阳长公主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正是皇帝的这一份退让而使得溧阳长公主得到可乘之机的话——

那么还真是皇帝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啊。

“那份名单又有什么特别之处?”

顾清涟知道昭阳公主是想清楚了其中的一些关窍,所以才会在眼下不继续纠结着溧阳长公主是如何和外界有来往联系的问题。对于昭阳提出的后一个问题,他尽管可以给出答案:“溧阳长公主当初传递出的,的确只有那么一份名单,其中所罗列的都是出身世家的当届春闱举子,亦是家世清白,品德修养经得起考验的人。本身这份名单中所列出的举子,他们背后的家族也都是那些有傲骨及正直之心的世家,而非见风使舵之辈,恐怕才因如此能够入那份名单吧。”

“在能够接触到这份名单的人之中,恐怕是有当年就与溧阳长公主交好的人。所以才能够明白仅仅透过名单所传达出来的背后的用意。才有了这次的官职调动中的布局。”

“将你们调到北境来,如此惹眼的行为,难道就不会引起父皇的怀疑吗?”

“不会。因为本身就是由陛下亲自下的敕令。”

“你说什么?”

“苦心运筹及排兵布阵,各个角度施加力量,促使陛下在如此境况下主动作出这样的人员选择,这才是计谋最高明的地方,不是吗?所有的思考和决策都是由陛下作为主导人给出的,幕后谋算之人所能够悄无声息地干预的,只是环境及政局。陛下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将我们派到北境来,也是为了压制北境日益壮大起来的这一股兵力。”

“毕竟,北朝越发咄咄逼人,前阵线不断向南朝一侧倾轧而来。为了保证南朝不会受到北朝军队的侵略,在这个时候势必要把更多的兵马及将帅调到北境来。这也就是为什么殿下的驸马定国公府世子爷明明都不该再派遣到前线来,可偏偏他还是来了。陛下根本就不愿意放心这一股力量能够完全用在该用的地方,如此夜长梦多,使他无法安睡,所以也才有了将我们派过来作为北境大营中的文官,试图以年轻一辈世家进士的身份背景来压制住这里的武将,同时确保兵力始终对陛下保持唯一的忠心。”

“你们过来,是起到这个作用的。”

昭阳已经不太想说话了。她只是倍感无力地回应了顾清涟的话。她的脑海中迅速闪回了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皇帝的态度变化。从执意要把她许配给萧阜屿开始,再到他亲口明说不会再将萧阜屿派去北境前线,明着是舍不得让女儿昭阳公主受离人之苦,暗地里却是不像再放萧阜屿回到北境,助长他在军中的威名及影响力,一直到之前皇帝一反常态,在颖亲王死在北朝皇城凌亲王的剑下之后,松口让萧阜屿重返北境。

所以,这一切都是这样一环环被扣起来的吗?

“颖亲王的死?”昭阳忽然想起来这件事情应该才是直接让皇帝决意把萧阜屿派回北境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么是否意味着,颖亲王的死也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呢?

顾清涟倒也不好真的对此作出什么评价了。一方面也是他并不清楚背后内幕,另一方面兹事体大,面前又是昭阳公主,与颖亲王素来兄妹交情不错。若是因为他的一句话,直接引燃昭阳公主的情绪,那可就是于大事无益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