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左停
第174章左停
在数个日夜赶路的过程中,昭阳都没有觉察到身边潜藏着谢怀年或者是其属下的气息。然而一直到了即将进入岭南地区的前夜,在客栈投宿时忽然就有店家里的作侍女打扮的女人规规矩矩地来敲她的门,言说是有晚餐时候酒水账单之上的问题,店家掌柜要与她商讨一下。存乔是守在昭阳的屋子里的,自然听了这话要起了防备之心,立马就拦在自家主子跟前,与那侍女说道:“若是有账簿上的问题,不若明日白日里早些再说好了。我家主子现下已经准备歇着了,你们再来贸然打扰,恐怕是没有做生意的方寸礼仪。”
侍女倒也没有强求,只是退后了半步,又蹲身下去行礼,恪守规矩本分地回答道:“既是夫人您不方便,那就是奴婢打扰了。只是奴婢的主子亲口吩咐了,恐怕夫人您要在岭南地界办事情,还是有奴婢主子的辅助便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是夫人想要去见主子一面的,现下便拿着信物随奴婢一道过去就是,不会耽误夫人多少时间的。”
面前这侍女这样说话,昭阳就忽然间反应过来了。所以侍女口口声声言说的自己的主子,指的是谢怀年的属下,或者其实就是谢怀年本人吗?信物便是萧阜屿在昭阳临行之前交给她的那枚玉佩,是否就是当初为了帮助顾平沅处理裴家的事情时候,萧阜屿递给她的一模一样的那块呢?至少就外观上而言,昭阳这一路上好几次在私下里拿出来打量过,仔仔细细地察看之下,几乎让她说不出有什么区别。
“我随你去一趟。”昭阳起身,示意存乔去将架子上挂着的那件披风拿下来。
“殿下——”存乔小声且语气焦急地又复问了昭阳一句,似乎是觉得还是不应该去的。
“无妨,她家主子我认得的,都是老相识了,不会有什么问题。”
昭阳出门前看到存乔那副仍是面上挂着担忧之情的模样,忍不住温和地笑了:“你若是觉得不放心,随我一起去也是可以的。但我还是觉得,你留在这里更加稳妥,不是吗?至少如果出了什么麻烦事情的话,放眼身边这些人,唯独只有你存乔是我真的放心倚靠得住的。”
“殿下——”
“好了,倘若我没有及时赶回来的话,你再去差那些侍卫来找我好了。分寸你是有的。”
“是,奴婢遵命。”
——
昭阳也知道,如果眼前这个侍女将要带她去见的人并不是谢怀年,这件事情真的只是他人做下的局,想要从她这里谋求某些东西的话,那么即便是存乔能够及时去找到侍卫来试图解救昭阳的话,这桩事情也会忽然陷入非常糟糕的境地。毕竟这些侍卫并不是唯独只服从于昭阳的人,他们都是皇帝派过来护送昭阳去北境的人。
这些人究竟是起到保护昭阳的目的更多一些,还是出于监视的目的更多一些,昭阳也自然心知肚明,却不能够在明面上点破。毕竟自幼生长在那样的环境里,纵使是不学无术的家伙,也会知道维系表面上的祥和文雅对于自诩正统礼乐教化之邦的南朝而言,是多么重要且自然的事情。
好在昭阳还是在几道弯折转圜的游廊后头,看到黑色木门从外面被开启之后,里面那个等候在其中的人就是谢怀年。
说实话,昭阳也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到谢怀年了。在这样的时刻,看到谢怀年仿佛过得比之前还要游刃有余、富足快乐,真的是又让人觉得羡慕,又让人觉得理所当然啊。一个表面上看起来游离在朝局之外的世族子弟,做到谢怀年的这个地步,也绝对是无出其右者了。偏偏他又在背地里——皇帝不知道的地方——和萧阜屿这样在军中握有权力的世家实权派子弟来往甚密,不得不说皇帝又有什么好觉得骄傲自满的理由呢?
毕竟皇帝眼睛看到的是那些心甘情愿的臣服,但是在他眼睛看不到的地方,那些试图从他这里隐匿一些东西的举动,都是切实发生,而不能够为他所探知的啊。所以还是要常常怀有警惕之心不是吗?
“昭阳殿下万安。”谢怀年从座位上站起身,举起双手向她作揖鞠躬行礼。
“谢生客气,不必多礼。与其说是你向我行礼,倒不如说是我该以正统礼数请求你为我做事情呢。”
“殿下说这样的话也未免太过于见外了。殿下既然能够在异乡与左停相遇,早就证明了殿下是对于左停及萧世子观赫的关系一清二楚的。殿下是观赫的嫡妻,亦是我南朝的公主殿下,于公于私,左停都定然是竭尽全力为殿下办事情的。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一定在所不辞。”
昭阳微微欠身收下了他的这一番言辞,同时从衣袖中取出明烈亲王手书的那封信笺。
“我所求之事,是尽力还原这封信笺所写内容背后的真相。哥哥在信中所指的大不韪之事究竟是什么。书信又是寄托给何人。哥哥提到要在合适的时候使父皇听闻,可是在这封信笺落笔后不久,哥哥就不幸遭难战死沙场,所以父皇最后是否得知此事。这件事情最后又是如何收尾的。”
昭阳一连串的发问也没有让谢怀年脸上和煦温善的笑容减损丝毫。这些事情仿佛对于他而言都是轻松可以处理的东西,不会使他感受到压力和负担。昭阳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她没有放过,而是主动提起:“谢生看起来仿佛是胸有成竹。”
“还不到这样的地步,只是能够尽力一试。不过,殿下如果只是为了查探此事的话,有必要转道前往岭南地区吗?似乎信中所涉及的那位收信人,是曾经在川蜀一带任官的,而与岭南没有实际的关系。还是说,殿下已经发掘出了什么蛛丝马迹,从而指向了岭南地区吗?”谢怀年快速地浏览了一遍那封信笺,同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