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国旗国歌 - 明末强国梦 - 早点包子铺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明末强国梦 >

第498章:国旗国歌

建立新朝还有两个现代一点的问题,那就是国旗和国歌。在古代原本是没有的,这是朱万化带来的新问题,现在大明的人们都知道什么叫国旗,什么叫国歌了,好在还没有国徽,估计用不了多久也会有的。

国旗和国歌是拿到宪法修订会议上讨论的,朱万化抢先拿出一个新国旗的方案,交给众官僚讨论。

大家可能猜得到,朱万化提出的就是五星红旗,这是朱万化后世的情结在发挥作用,能够看出倪端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朱大典,因为朱万化带来的所有现代的资料,对于朱大典都是开放的,他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所以唯有他见过这面旗帜,这是天大的机密,当然他不会说破。

朱万化展示他画出的五星红旗给大家看,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结合当前解释其含义,解释的好,才能让大家从心底里赞同,而不是屈服于他的权威。

他指着五星红旗的图案说道:“大明的国旗是蓝色基调,蓝色属于‘水’,土克水,那么新朝应该属于‘土’。火生土,也就是说在‘火’的烘托之下‘土’才可以兴旺。我们用大红做底色,烘托黄色之五角星,则‘土’就会更加兴旺。这就是红色底黄色星的由来。”

这是五行相克的理论,古代的人对于五行理论是深信不疑的,到了现代,保留五行理论最多的是中医或算命卜卦,其他并不多见了。

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它的基本理论是相生相克。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朱万化用这套东西有点狡辩的味道,深奥的理论往往是这样的,东说东有理,西说西有理。

现代,有不少人说大明属于火德,这个说法得到很多人的认同,最明显的是大明的官袍是大红色,清朝的官袍是藏蓝色。其实这个说法是清朝以后的事,清朝自己认为是水德,按照“水克火”给大明按了一个火德,其实大明一朝的文献也没有这个说法。

深究起来,清朝这个说法也是错误的:如果说清朝属于“水德”,明朝就应该属于“金德”。因为清朝是继承明朝的,按照“金生水”的理论可以推论明朝属“金”。

总之理论的东西可以根据需要去狡辩。

朱万化的诡辩术是:从国旗论国旗→大明的国旗基调是蓝色,蓝色属于“水”→土克水,那么新朝应该属于‘土’→火生土→在‘火’的烘托之下‘土’才可以兴旺→国旗用大红(火)做底色,烘托黄色(土)之五角星,则‘土’就会更加兴旺→红色底黄色星是上选。

朱万化接着说:“另外,正所谓水火不容,大明用蓝色,我们就用红色。这也算是一个解释。

还有一个解释:底色大红象征着新朝红红火火,也象征着黎民百姓的生活红火,士农工商更红火,挥舞这面旗帜就是在为新朝祈福!

五颗星都是五角形的,五个角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行乃天地之道,它比喻我们按宪法行事乃天地之道也,所以五角星就是尊天地之道,尊宪政之象征。

我中华是帝国,中间的大五角星代表皇帝。我们的皇帝是虚君,所以皇帝就是宪法合法的保证,是帝国的尊严,是天下黎民百姓的精神寄托。

围绕着大五角星的四颗小五角星代表士、农、工、商,他们是我中华帝国的基石。”

朱万化也是费了好大的劲才搞出这个解释,他不想独断专行,但是他希望五星红旗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

五星红旗,大气威武,再加上督军大人的解释,众官员们一致通过。

--注:五星红旗之方案取自读者“wmb009”的评论,就此表示对wmb009的感谢!

对于国歌,朱万化没敢献丑,他知道,大明时代的官员诗词歌赋的功底了得,自己那点文墨还差得远。现代的歌曲都是白话诗词,不符合这个时代的潮流,因此也不敢剽窃现代的歌曲拿来充数。

但是大明时代的曲调不行,作为现代人,觉得有些哼哼唧唧的吟诗腔调,太缺乏气势。朱万化与作曲专业相隔了十万八千里,但是他相信,按照脑子了存的那些激昂曲调,按照歌词,随便凑几句,就比这个时代的人强。

因此,朱万化在宪法修订会议上,提出了国歌的内容主干:要求歌词要有中华帝国庄重威严,要颂扬皇帝,也要兼顾民众,富强国家的内容要有,但是不可炫耀武力。

把这个要求在官员中散发征求歌词。

这些有功名的官僚们还真不是吹的,短短一个月,数十篇歌词就送到了宪法修订会议上。最后,经过筛选,选定了察哈尔布政使钱谦益的作品,这是个上下两阕的歌词,还是蛮有气势的。歌词如下:

“中华帝国国歌:

中华帝国威加四方,

五星红旗劲风飘扬,

吾皇孔圣恩泽天下,

士农工商且富且强。

江河浩荡山绵连,

虚君立宪开尧天,

日月光华真熙皞,

佑我中华万万年。”

讨论中大家觉得“虚君立宪开尧天”那一句不好,“虚君”虽然是国体的根本,但是这个提法应该是在宪法之中明文规定,放在歌词里唱有贬低皇帝威严之意,不大合适。因此建议改作“万民立宪开尧天”

钱谦益不愧是当今的一大才子,这个歌词是是带曲子的,这种公车调大明的人们都懂,所以马上就有人唱出来。果然,那个调子像是吟诗,节奏感也很强,可是它是吟诗的节奏,不能与部队行进的步调合拍,毫无气势可言。

朱万化也是一时兴起,拿起“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曲调就开唱,都是四句一段,一句七八个字,填上去正好。

朱万化一边用手敲着桌子作为节奏,一边唱:

“中华帝国威加四方,五星红旗随风飘扬......”一口气唱完上下两阕。

现代人听惯了这个曲调,有点审美疲乏,未必觉得怎么样。可是,对已从来就没有听过现代歌曲的古人来说,那就是气势滂沱,排江倒海了。在场的官员们都听呆了,随后就是一片的叫好之声。

唱完了,朱万化才觉得有点失态,笑一笑说道:“一时兴起,献丑了。”

这要是在市面唱歌,那是有失身份的,因为那是自降身份向戏子靠拢了。但是,周围都是有身份的人,那就叫雅兴。是风流倜傥。所以,朱万化在这个场合唱歌是不失身份的。

官员们都知道他们的督军大人是聪明睿智之主,今天大吃一惊,原来也是如此的风流倜傥。自古的名士也不过如此吧!

这个曲子朗朗上口,朱万化唱了一遍大家就有了印象,有人立即用公车调谱了下来,交给朱万化修正,时间长了,朱万化也就会了公车调,不过是“都来米”换一个写法而已。于是中华帝国国歌的词曲就都有了。第二天,有好事者就送到了军乐队。这曲子本来就适合于铜管乐,结果军乐队一演奏,更是不得了,简直抵得上天兵下界的气势。

大明的官员们听到这个国歌,都会感到无比的振奋,无比的骄傲。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曲子,不是中国人所写,这个曲子是普鲁士军歌“德皇威廉练兵曲”,在中国的近代很有名气。“进口”这个曲子的人是袁世凯,是他第一个借用这个曲子填词,当时的歌曲叫做“大帅练兵歌”,我们悄悄的说:袁世凯是中国现代军队之父!因此,近代的军头们都用这个曲子填上自己的歌词当做军歌,例如张作霖的“大帅练兵歌”、冯玉祥的“练兵歌”。

在红军队伍中,也使用过多次,如鄂豫皖苏区的“土地革命完成了”,到了最后,最有名的,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了。所以现代的人们都叫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

........

各省的巡抚都来了,东北的巡抚孙传庭当然也到了。

孙传庭提出滨海、兴安两省建省的问题。原因是经过这几年的移民,这两地的人口逐渐的多了起来,大小城镇已经星罗棋布。从人口看,每个省有几十万人似乎还是少了一点,但是他们的经济发展已经不可小视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