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启明星的核心
终究是圈里人,刘洋立刻领悟了潘乐对于音乐事业版图的真实态度。
虽然与他所期待的大音乐事业部相差甚远,不过考虑到少年郎这种规划更加符合市场实际情况,也就彻底释然了。
最重要的是……
少年郎这种宁缺毋滥的态度,再加上他在音乐方面的天赋,注定了启明星以后的非凡。
既然如此,何必再去追求打造诸如三大娱乐集团那样‘庞大而臃肿’的音乐事业部?
想到这些东西,他立刻调整思路和心态,并提出了一个十分有用的建议:“如果是这样的话,咱们启明星完全可以不签任何音乐制作人。
有作品大火额外分成的诱因在,再加上一半的溢价收购标准,咱们能够从‘野生’音乐制作人手中收到的优秀作品,数量一定会比其他公司多。
这可是签约制作人才有的福利!
取消直签制作人模式,无非是会少一些中庸作品,在公司歌手数量并不多的情况下,完全不会有任何影响。”
这里面的得失,潘乐当然门清。
他之所以没有直接取消,无非是考虑到这一套是乐坛主流模式。
任何与音乐有关的娱乐公司,如果不签几个音乐制作人,就好像不是正经公司一样。
没办法,这边乐坛,都是以音乐制作人为核心。
并不是说这种模式不好……
启明星何尝不是这种模式?
他本人就是那个核心的音乐制作人啊!
再辅以外购精品。
与其他音乐相关公司的架构并没俩样。
无非是摆在台面上的高级和王牌音乐制作人数量越多,公司体量就越大,在乐坛也显得越牛逼罢了。
刘洋提出这个建议,让潘乐也有些措手不及。
稍稍认真考虑了一下。
觉得的确没有这方面的需求,也乐得顺水推舟:“如果刘总你觉得没问题,那就这样尝试一下。
万一事实证明行不通,再掉头好了……”
一旁,潘欢飞速思考了一下这里面的情况,很快意识到了重点所在,并由此提出异议:
“如果按这种模式来打造启明星的内部结构,那你的作品就不能断,否则启明星完全没有主干。
向外采购之所以在乐坛被当成纯辅助,主要是其中充斥着大量不可控因素。
据我所知,哪怕是三大顶级娱乐集团的音乐事业部,也有可能半年收不到一首质量高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