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章帮你增加点知名度
起死回生针法,乃是钟家第一代习医的祖先跟师父所学,直到几百年前因祸失传。
其他地方,也再没有听到有人会这套针法。很可能,知道这针法的其他人,也没能用心流传下去。
从此之后,这世上除了前二十几字的秘语,后七十字和“银针落位图”一并失传。
钟家随后也一分为二,长子一支主攻医药治病,这一代的代表人物正是青州第一中医大佬,也就是钟玲儿父亲的大哥,钟太修!
而次子一支在中阳市生活近百年,一直延续祖上传下来的针灸、药灸治病。
这些年西医压中医,钟家两支的生存压力都很大,但总的说来,钟太修要比他这二弟过的好。甚有传闻,大哥钟太修想走出青州市,在中阳市开一家医馆。两家虽是同族,但钟太修还是准备要动动二弟的奶酪。
这些天,钟太学心神不宁,生怕大哥来中阳市站稳脚跟抢他生意。于是广散英雄帖,招纳在针灸、药灸领域有学识的中医名家,来他的医馆做事。
真如女儿所说,有人会用失传数百年的这套针法,若将此人请来医馆,任凭大哥有多大能耐,钟太学也不把他当回事。
“是的,爸。今天在医院,那男孩已被副主任医师宣布死亡了,另一个患者家属非要坚持抢救,医生不肯连太平间都通知了,他抢了我的针自己上去就把男孩救回来了!”钟玲儿有一说一,把中午的所见讲述一番。
“什么?不是医生治的?是另一个患者的家属?”钟太学差点从沙发掉下来。
他以为,会这套针法的必是七老八十的医学泰斗,哪想,连医生都不是,而是其他病人的家属。
听着,都荒唐至极!
“那位家属肯定岁数不小吧?”钟太学问道。他脑海在飞速思考,对方很可能是位退休名医,深藏不露这次偶然被女儿碰到。该用何优厚条件把他聘请来呢?
“不,很小,就比我大一点。是个男的,二十八九岁吧!”钟玲儿答道。
“什么,才二十八、九岁?”钟太学刚扬起的嘴角瞬间沉下去,两条眉毛也拧在一起。
二十八、九岁连副主任医师的职称都拿不到,绝不可能会这失传几百年的针法!
钟太学这样想是有根据的。根据他祖上传下来的那本“平日医事录”记载,要想做到七七四十九针,不偏不倚、不轻不重、不歪不斜、不落不掉,针针到位,恰到好处,钟家前几辈学会这针法的先祖,最年轻一位都练习了五十年,将近七十岁时才能熟练运用“起死回生针”。
落针的本事可不是急功近利,靠嘴吹牛就行的。靠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落针苦练,才有十之一成的学成机会!
今天这人不到三十,用的绝不是“起死回生针”。
钟太学轻蔑的摇头!
见父亲表情轻蔑,钟玲儿不快:“爸,你这是什么表情?我敢肯定,那人用的就是起死回生针,他嘴里念叨的都是整套秘语!我好心好意告诉你,想让你去结交他。看你这态度,我真是多嘴!”
被女儿数落,钟太学也没当回事。因为,根据先祖记载和他自己的经验,没人能在至少六十岁前掌握这套针法。
女儿肯定看错了,那小子很可能是个医学爱好者,或是哪个医院抢救科的医生。这边的医生没治好,他却有把握。
医生看病,如同厨师炒菜。同样的东西换个人,就是天壤之别。
这些天被大哥要来中阳市开医馆的消息弄的心烦意乱。收起报纸,钟太学站起来:“好了,你说是就是!你想学,先去找那人把咱家的银针要回来,跟他用心的学!”
不冷不热撂下这么一句,钟太学夹着报纸上楼休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