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状元,就是如此简单 - 犹是惊鸿照影来 - 琅然一梦 - 女生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0章状元,就是如此简单

十月二十七日卯正时分,何乐等人随着内侍官从丹凤门入了宫。进了丹凤门,面前是一条长长的御道,御道两侧驻有禁军。步行约一刻钟,走完御道,经过第一道宫墙,眼前豁然开朗。

此时,正北方对着的是外朝含元殿,含元殿多作礼仪之用,素日很少使用。站在含元殿向南眺望,整个上京尽收眼底。站在这里,会让人产生一种普天之下,唯我独尊的错觉。约二百米远,可见第二道宫墙,两道宫墙之间,有大大小小十余间房屋。

含元殿东西两侧开便门,过通乾门后,正北方对着的是中朝宣政殿,宣政殿作常朝之用,此次殿试便是在这宣政殿内举行。

含元殿与宣政殿间隔约四百米,两殿之间,房屋鳞次栉比,其中往来数人,行色匆匆。

“诸位先在此等候,容老奴去禀报圣上。”言毕,领着何乐等人的内侍官先行离去。

索性无事,何乐便仔细观赏起了这座诺大的宫殿。这座宫殿与故宫的建筑格局极为相似,比起故宫,似乎更加宏伟,更加壮阔辉煌。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气势恢宏,庄严肃穆的宫殿见证着魏国百年的辉煌与荣耀。

含元殿和宣政殿不过是前朝中的外朝和中朝,宣政殿以北,乃是内朝紫宸殿,皇帝多在此殿听政议事。

紫宸殿东有浴堂殿、温室殿,西有延英殿、含象殿,东西并列,是皇帝日常活动之所。紫宸殿向北有横街,街北乃后宫之所,皇后居于蓬莱殿,冷贵妃居于含象殿。

“圣上有旨:凡殿试入围者,于宣政殿内进行策问。诸位这边请。”何乐的思绪被内侍官拉了回来,跟着此人向宣政殿殿内走去。

宣政殿内,文武百官列于两侧,中间留有很宽的御道。何乐一路走上前,一路观察,宣政殿方正宏伟,庄重威严,内部空间极大,金丝楠木的柱子高达十几米,在殿内高声说话似乎都会有回音,仿佛是为了达到震慑人心的目的。

整个朝堂之上,文武百官数人,何乐也就识得几人。爹立于右手边第一排,居于荣王右侧。太子和楚清临立于左手边第一排。其他人何乐皆未见过。

目光从楚清临身上一扫而过,今日他身着朝服,藏蓝色的长袍衬得他身姿越发挺拔,成熟稳重,沉着从容的气质,与往日的常服甚是不同。

何乐等人走到最前方,便停了下来。这个位置,是很多人一辈子也走不到的地方。即便是何乐等人如今站在这里,也很有可能是这辈子唯一的一次。

那位内侍官弓着身子从右侧台阶绕到魏帝身侧,“陛下,殿试入围者,皆已入殿。”

何乐的目光随着那名内侍官,望向了上首。只见魏帝颇为随性的坐于龙椅之上,似乎没有什么架子,很是亲民,与楚清临有几分相似的面容,似笑非笑,似怒未怒,让人猜不出他在想些什么。

“臣,参见陛下。”其他九人整齐划一的跪了下去,何乐正望着上首,心绪一时没跟上,倒显得他格格不入。不过,他当真是不想跪,一想到,以后每日都要这般三跪九叩的上朝,何乐头都大了。

“平身吧。今日,看到各位爱卿个个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样子,朕心甚慰。你们几人能在科考中脱颖而出,着实不易。朕的江山,大魏的江山,需要你们这些年轻的人才为国效力。”

一番冠冕堂皇的客套话,从上首之人口中悠悠传来,似有无穷的力量,收买人心的力量。十人之中,除了何乐,皆为之动容。他们似乎是想起了自己一路走来的不易,又似乎是看到了未来前途一片光明。

“朕治理朝政多年,深知务实之重要。今日,朕将你们集于殿上,便是想看看你们是否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能力。近几年,旱灾频发,尤以西北、华北各地最为严重。朕为此忧心不已,但一直未能有解决之法。你们当中既有来自于这些地方的人,那应该已经亲眼见过了白骨盈野,饿殍载途的惨象,想必更能与朕感同身受,与灾民感同身受。今日,朕想问问各位爱卿,此事可有解决之法?”

这才是此次殿试的重头戏,如何治理旱灾。若是凭着这几话,不知道的人,势必要以为咱们这位皇帝是位勤政爱民,忧国忧民的好皇帝。

“苏恪,你先说。”魏帝指名道姓的点了一人。

“臣以为,旱灾实乃天灾。历朝历代,皆被其困扰,未有根治之法。臣以为当在赈灾上下功夫。赈灾之事,关系万千百姓,及时下拨粮食、物资,维持灾民基本生活是首要问题。赈灾期间,亦要加强治安,维持秩序安稳,严防鸡鸣狗盗之事和灾民闹事。”名叫苏恪的人,上前一步,回答了这个问题。

皇帝未置可否。

“臣以为,赈灾之事,陛下应派信得过的人去主持大局。赈灾乃头等大事,不仅关系到灾民的生活,亦关系到一方安稳。赈灾中多有宵小之徒,趁机作乱。派谁去,谁能堪当大任是首要问题。”另一人站出来答道。

皇帝未置可否。

“赈灾期间,多有不法商贩,趁机抬高米价,扰乱秩序,俟机敛财,严重影响了赈灾的进展和成果。臣以为应由朝廷下令,规范市场,维持米价。”又有一人道。

听了几人之言,何乐暗想,他们都被第一个人影响了,思维局限在了赈灾之上。虽然听起来很有道理,也确实能解决赈灾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但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有真正为灾民考虑过,皆以稳定为目的,镇压为手段。这些从小便被灌输‘皇权至上’思想的学子,即便学富五车,进士及第,终究是为皇权服务。

何乐上前一步道:“旱灾虽是天灾,亦可以提早防范。总结以往抗灾的经验,臣以为缓解旱情、减轻旱灾造成的严重后果可从三个方面着手。

旱灾频发的地区,应早做准备,因地制宜,修筑相应的水利设施,如挖深井,取用地下水。北方土地贫瘠,可通过天然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状况。南方粮食作物,一年三熟,可适当提高囤粮比例,以备不时之需。钦天监亦可多关注星相变化,提前预测天气。

赈灾中,问题较多较杂,派一得力干将主持大局,确实是赈灾首要解决的问题。维稳亦是另一重要问题,但却不是主要问题,若是百姓吃的上饭,不再受流离失所之苦,臣相信不会有人想无端闹事。

灾后防治亦是不可忽视却最容易被忽视的重要问题,主要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灾民疫情防疫。灾后防治,能尽量避免度过了旱灾,又爆发疫情或是蝗灾的状况。”

何乐心里清楚,即便是前世,有如此先进的科技,粮食问题依然是世界的一大难题。旱灾一直是人类历史上,难以解决的,影响人类生存的重大自然灾害。

“各位爱卿从不同角度提出的解决之法,对于抗灾具有重大意义。看到你们集思广益,为民分忧,朕心甚慰。今日既是考较,便是要分出个高下,诸位爱卿以为他们几人如何?”魏帝并未直接说明谁好谁坏,而是将皮球踢到了文武百官手中。

“臣以为,他们几人都很优秀。今年我朝选拔出来的人才,虽然整体年纪较轻,却都有着丰富的经验,能体察民间疾苦,当得上陛下‘务实’二字。”左手边第二排太子身后的朝臣,站出来说道。

想必此人便是冯相爷了,位高权重,当真是文武百官第一人。不过此人并未回答魏帝的问题。

“朕听闻你是应爱卿之子?”魏帝突然间将话题转到了何乐身上。

“回禀陛下,应仕中确实乃微臣犬子。”应将军站出来回道。

“应爱卿呀,你当真是教子有方,教出一个这么好的儿子,着实令朕羡慕。”魏帝嘴上说着羡慕,脸上的表情却丝毫未变过。

此话一出,站在下面的文武百官,脑子里不知转了多少个圈圈。陛下对太子和荣王不满意?对他二人中谁不满意?太子还是荣王?

何乐才不管这些大臣脑子里都在想些什么,他总觉得陛下是冲他来的。

“臣愧不敢当。”应将军心中一酸。他常年带兵在外,不仅没有尽到教导之责,如今儿子这么优秀,他却如不熟识的陌生人一般,一无所知。

“如今世家子弟中,少有像你这般有勇气之人,敢作敢为,不愧是应爱卿之子,当真是虎父无犬子。朕听闻你只在崇实书院念了半年书,便能有今日这般作为,着实令人吃惊。如今的崇实书院还真是大有长进,竟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教出这般人才。”此话是对着何乐说的,显然,魏帝并不想让应将军回话。

何乐心道,魏帝果然是老狐狸,心思深沉,他定然不相信什么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街坊传言。他倒是更愿意相信何乐一直深藏不露,亦或是另有隐情。既然皇帝要唱戏,那他便陪他好好唱一唱这出戏。

“回禀陛下,臣早些时候,摔成重伤,险些丧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但当时在上京城内闹得沸沸扬扬,想必陛下已有耳闻。臣本以为自己死定了,竟没想到老天爷愿意再给臣一次机会,让臣活了下来。当臣再次醒来时,深感生命可贵,父母不易,便下定决心改过自新,重新开始,以报父母之恩,以报老天爷之恩。”何乐面上演着难堪,悲痛,庆幸,惋惜,恨自己没早点觉悟的复杂表情。

“九死一生之后,能这般大彻大悟,你爹娘应该感到庆幸。不过,你这读书的本领着实令人震惊,既然你有这样的本领,爱卿可愿意与天下学子分享,也好让天下学子少走些弯路。”魏帝果然不好糊弄,三言两语又将话题扯了回来。

不过此招甚是高明。

此话一出,别说是天下学子了,就连殿内的文武百官也很是好奇,他是如何做到用半年时间,就从一个不学无术,目不识丁的纨绔子弟变成饱读诗书,金榜题名的大才子了。整个朝堂之上,除了楚清临,连他爹都眼巴巴等着他回答这个问题呢。以往爹未曾深想,如今魏帝一提,大家才反应过来,这确实不合常理。

何乐偷瞄了一眼楚清临,这一眼却让何乐有些错愕,何乐似乎从他脸上看出了幸灾乐祸,一副本王看你怎么圆的表情。何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想肯定是自己眼花了看错了,一贯清冷的楚清临怎么会有这般表情。

“陛下,臣非常愿意,十分愿意,特别愿意,与天下学子交流读书心得。不过,臣的方法很简单,可能也只适合臣一人,希望诸位听了不要失望才好。”何乐卖关子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