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烂心人(15)
寺内僧人渐渐散去,只剩老僧入定,暮色鸦啼。随着无神论的宣传加上中国人自古对信仰的不屑一顾,悬壶寺连个像样的传说都没留下。
但七八年前旅游之风终于刮到了这里封闭的深山老林,让这里火起来的竟然就是那座坐落在腾龙乡藤龙山深处的几近破败的悬壶寺,而让悬壶寺火起来的正是受无神论洗脑多年的人们对信仰的回归!
但是此信仰非彼信仰,它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国外的信仰是为了向神明赎罪,中国的信仰是为了求神明帮自己发财。
悬壶寺作为历史悠久的一座寺庙,它被淹没的历史反倒成了它的金字招牌,一时之间媒体大肆报道,诸如“独隐深山的修佛之所、宁静祥和的灵山宝刹、涤荡心尘的最后净土、千年古刹在岁月洪流中独身静好”。
而民间的传说更是千奇百怪,有说悬壶寺始建于隋唐,唐王李世民曾在此躲避追兵,因此他登基后将这里御赐成护国禅院。
还有传说悬壶寺下镇着邪龙,方丈住持均有降龙术在身,每过二十年邪龙会苏醒一次,那时候方丈就会用降龙杵跟邪龙大战三天三夜,因此每到那时山下的村民就会看到山上一道道的闪电朝山内猛击下去,那是因为方丈招来雷电击打邪龙。
还有的传说悬壶寺顾名思义,取悬壶济世之意,相传寺内僧人各个医术高超,每逢瘟疫发作,僧人们就会手拄禅杖下山,禅杖上悬挂着葫芦,葫芦里装着驱除瘟疫治病救人的良药,他们四处游走,救人无数。葫芦,古代称作“壶”,“悬壶寺”之名由此而得。
反正悬壶寺算是火了,开始因进山的路崎岖不平,汽车无法驶入,且进山后到达悬壶寺的路途凶险,需要攀爬陡峭的悬崖,跋涉崇山峻岭,因此悬壶寺还少有人来。
但恶劣的自然条件未能阻止人们日益泛滥成灾的信仰。各种求财求官的,还有各种良心不安来保财保官的人络绎不绝,这里的香火一时竟火爆起来。
后来有企业用手段跟当地政府合作开发了进山的公路,并直接将公路从寺院门口修到山脚下,并把从山脚到悬壶寺的大片地段开发成景区,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了条石阶,那可真是如天街一般漫长的石阶,不得不敬佩修路的工人,如此艰难的工程都是农民工的贡献。
悬崖部分无法修建石阶,于是在悬崖部分修建了一段缆车,这个工程持续了若干年,最后竣工后当地媒体铺天盖地的介绍,什么“造福民众,富甲一方”,什么“千古工程,千秋万代”,其实钱赚到那里谁都清楚,跟老百姓没一点关系。
当地山民的生活并没有任何提升,倒是环境被破坏掉,空气里也掺杂进了汽车的尾气,幽静的山林装满了嘈杂,时不时还能见到的野兔松鼠都躲进了更深的地方,把自己的家园无奈的让给了蝗虫一般的人群。
通往悬壶寺的路仿佛拉近了礼佛者和佛祖之间的距离,他们坚信这座宝刹能带给自己运气和财富,他们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命运拜托给悬壶寺里的佛祖神明。
于是悬壶寺的上空常年缥缈着浓浓的香火,老远看倒像是起了山火,后来寺内对烧香进行了限制,不让自带香火,由寺内统一发放每人三支香,这才让附近的消防部门松了口气。
求财的求官的求职的求学的求婚的求子的求寿的求好运的求治病的求健康的求平安的求长生不老的求飞升天外的……
突然感觉佛祖好忙!
前几年有位生在当地,出门闯荡,老年富有后归来的老富翁出巨资将寺内佛像镀了层黄金,更让悬壶寺香火大旺,一时无两。
所以找到悬壶寺很容易,进山的路很方便,进寺的路也很畅通,只不知求佛的事是否能顺利如愿。
在当地派出所的帮助下,联系到了寺院的知客,知客法号德庄,四十多岁,虽然笑脸相迎,但眉目言语间自有一股大门大户的傲娇神态,香火旺盛宾客盈门将本该宁静的僧侣之心也
沾染了许多凡世尘埃。
跟德庄打听苟悬其人,德庄连连摇头表示苟悬若还活着起码已经八十多岁,自己才四十出头,自然不认识他。
于是派出所同志提出要见见住持,德庄脸上现出难色,但碍于各方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不得不卖个面子给当地派出所。于是德庄推荐了悬壶寺的“监寺”天启僧人。
天启今年七十多岁,提起苟悬,他连说认识,而且苟悬不是别人,正是给悬壶寺的佛像镀金的富翁!
据说苟悬在四十多岁的时候离开悬壶寺,跟随一位与悬壶寺当年的住持祥瑞法师颇有渊源的一位富豪下了南洋,富豪姓段,在当地是一位眼界极高之人,他早看出天色要变,赶在动乱前去了南洋,顺便带走了跟他很有缘分的苟悬。
苟悬在南洋跟随段姓富豪辗转新加坡印尼和大马等地,学着做各种生意,凭借段姓富豪的资产背景,十几年后自立门户,成了位有头有脸的大富翁。